柳梅香
摘? 要: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幼兒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結合幼兒喜愛戶外活動與新奇事物的特點,幼兒園在勞動教育中可以設計時間跨度較長,并且能讓幼兒產生獲得感的勞動教育活動,將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方法教授給幼兒。對此,教師要切實了解當前幼兒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家長的積極配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推動幼兒教育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課程設計;實施策略;案例分析
幼兒園的勞動教育課程能夠對幼兒的成長起到正面促進作用,使其具備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因此,幼兒園不僅要開設幼兒勞動教育課程,更要關注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只有科學設計勞動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保證課程內容符合幼兒勞動教育的整體要求和幼兒自身發展的特點,勞動教育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設計勞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勞動能力的差異性表現,除了要保障勞動教育活動本身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還要根據幼兒的勞動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勞動強度,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勞動活動中,使其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意識。
一、科學設計幼兒勞動教育課程
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幼兒勞動技能培養的要求。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說,開展勞動教育的目的與最終要實現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樣的。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勞動教育課程需要涉及更多關于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內容;而對于中班和小班幼兒來說,勞動教育課程則側重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訓練。因此,在設計勞動教育課程的具體內容時,教師要為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設置不同的任務目標。尤其是在混齡教育活動中,更要明確幼兒之間的差異,制訂不同的勞動技能培養方案。
其次,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勞動教育的形式。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要將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對于勞動課程也是一樣,教師要確保課程內容能對幼兒產生較強的吸引力,讓幼兒不僅能在課堂上主動地參與活動,更能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教育指導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勞動課程、勞動任務、勞動游戲和勞動材料提升勞動教育活動的有效性,調動幼兒的勞動熱情,使其真正動手、動腦參與勞動活動。在了解幼兒的勞動能力后,教師可以調整基礎教育方案,融入幼兒感興趣的元素,并強化幼兒不擅長的勞動內容。
最后,教師應該合理調整勞動教育的強度和難度,以確保幼兒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既不出現強度過大、傷害身體的問題,又不出現強度過小、難以收到實際效果的問題。另外,勞動教育課程的難度要適中。幼兒的能力和思維都處于發展初期,如果教師設計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過于復雜,幼兒不僅無法理解其重點,在教育實踐中也無法做到,進而影響最終的教育效果。
二、尋求家園合作,拓展勞動教育范圍
大部分家庭仍然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及長輩難免由于溺愛,在面對必要的勞動教育課程時往往會給幼兒灌輸“勞動不重要,可以不參與”的錯誤想法,進而導致幼兒產生逃避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的心理。
要想提高幼兒勞動教育的有效性,轉變家長對于勞動教育的觀念,實現家園共育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教師應該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尋求家園合作的契機。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的家長參觀日、班會活動等來組織勞動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宣講勞動教育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拓展與深化家長對于勞動教育課程的認知。然后,教師可以通過為家長展示幼兒在勞動課堂上的表現及取得的成果,讓家長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認識到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這樣不僅有利于家長正確地認識勞動教育課程,更有利于家長形成對于孩子的全面認知,從而構建更為和諧、平等的親子關系。
三、幼兒勞動教育案例分析
在種植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幼兒親自參與勞動,除了讓幼兒聽和看,還要實際地去做,使幼兒具體地了解勞動的意義,掌握勞動的方法。下面以“種植番茄”勞動教育活動為例做出如下設計。
1. 準備階段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結合活動的需求做好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準備。硬件方面需要準備種植箱、培養土、種植期大約一個月的番茄種子、安全花鏟、水壺等,軟件方面需要準備植物生長階段和種植操作的講解視頻,以及農民勞作的紀錄片等。由于本次勞動教育活動的時間跨度約為一個月,教師要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提前規劃好勞動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同時,教師要制定勞動教育安全守則和突發情況應對手冊,排查種植活動中的安全隱患,確保各個環節的可行性,并對各類突發情況進行演練。
2. 方法指導
在勞動教育的第1課時中,教師要向幼兒介紹植物生長的基本周期,激發幼兒親身參與勞動實踐的熱情。首先,教師可以播放農民勞作的紀錄片,讓幼兒知道原來餐桌上的美味食物大多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成長而來的,而每一粒種子的成長都需要勞動人民付出辛勤的汗水,我們應該銘記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其次,教師將準備好的番茄種子分發給幼兒,告訴幼兒這些種子也可以長出美味的食物,讓幼兒對勞動教育活動充滿期待。最后,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向幼兒講解培土與下種的正確方法,初步了解勞動教育活動的內容,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3. 培土與下種
在勞動教育的第2課時中,教師要帶領幼兒完成培土與下種兩步操作。在“種植番茄”勞動教育活動中,約每4名幼兒可以分到一個種植箱,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合作的幼兒,并領取相應的種植箱、培養土、種子、安全花鏟和水壺等物品。在指導幼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讓各組幼兒將種植箱和板凳擺好,4人分別坐在種植箱的兩側,模仿教師的手法翻土。隨后,教師再指導幼兒每人挖一個坑,放上適量的種子。教師檢查幼兒的操作,確定沒問題后讓幼兒完成填土操作,并澆上適量的水。
完成上述操作,教師安排每個小組每天安排一名幼兒完成澆水與檢查的工作,記錄番茄種子從發芽到結果的每個過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留下影像資料。期間,如果幼兒因勞累或厭倦而想要放棄,教師要及時對幼兒進行心理調節,確保每名幼兒都能堅持到活動結束。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各組幼兒勞作的順序時,教師要注意公平原則,盡量讓每名幼兒的工作量均等,并在番茄苗長出果實,或是果實開始變色時,讓各組幼兒一同觀察。
4. 收獲與總結
在勞動教育的第3課時中,教師與幼兒一同將成熟的番茄果實采摘下來,并進行清洗,讓幼兒觀察果盤中的番茄,想象它的味道,并讓幼兒回想最初拿到番茄種子時的場景。隨后,教師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品嘗,并要求幼兒說一說自己種的番茄與以前吃過的有什么不同。依靠幼兒園勞動教育主題活動調動幼兒的勞動熱情,使其體驗到勞動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在勞動中有所收獲,培養幼兒的成就感,為后續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幼兒品嘗完勞動的果實后,教師再將話題轉移到勞動教育上,展示幼兒勞作時的照片,讓幼兒回想自己雙手沾滿泥土、提著裝滿水的水壺澆水時的勞累,揭示“食物來之不易”的道理。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對幼兒認知能力和肢體靈活性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并且能夠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在組織勞動教育時,教師要立足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設置適合幼兒的勞動教育內容,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助力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友劼. 當前幼兒勞動教育的問題及策略[J].教師,2019(7).
[2]王艷. 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3(3).
[3]劉靜. 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探析[J]. 新課程(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