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杰 陳濤 袁燕


摘 要:稅務共享是指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基于統一的業務處理標準和規范,借助稅務共享系統,實現涉稅業務的標準化、自動化、集中化處理,從而實現效率提高、風險降低的目的。本文從稅務共享的概念、搭建稅務共享系統的條件、企業對稅務共享的需求以及企業集團稅務共享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建華建材集團稅務共享的實例介紹了稅務共享設計思路。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介紹讓企業集團對稅務共享的應用有初步的認識。
關鍵詞:稅務共享;企業集團;稅務信息系統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集團數量越來越多,根據2021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我國營收千億級企業已達到222家,這些企業都是以企業集團的形式存在,少則十幾個,多則上百個子公司,企業集團數量的增加使得共享服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財務共享在企業集團的應用已非常普遍,幾乎所有大型企業集團都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而財務共享所帶來的快速、高效、規范也讓企業集團感受到了共享服務的優勢。隨著“業、財、稅”一體化概念的提出,企業集團對稅務共享的需求也逐步產生,與財務共享類似,稅務共享主要是企業涉稅業務的標準化、自動化、集中化處理,依賴稅務信息系統和其他相關系統,實現稅務共享。通過共享,子公司稅務人員可以從簡單、重復的基礎涉稅業務中脫離出來,聚焦于公司稅務數據的分析,有機融合業務、財務與稅務信息,進而在稅務規劃、風險控制、價值創造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稅務共享的提出
共享服務中心是以創新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系統,實現不同法人主體業務的自動化、集中化處理,旨在解決企業集團管理活動的重復操作和效率低下問題,企業實施共享服務中心可以降低成本、優化服務、使內控與風險防范常態化。與財務共享相比,稅務共享目前還不是很普遍,或者大家還不夠重視,因此也沒有統一的概念。結合建華建材集團稅務共享的建設經驗,筆者認為,稅務共享是指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基于統一的業務處理標準和規范,借助稅務共享系統,實現涉稅業務的標準化、自動化、集中化處理,從而實現效率提高、風險降低的目的。
1.稅務共享的前提是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涉稅業務處理標準和規范要統一
只有標準統一,要求一致,才能將不同法人主體的涉稅業務通過系統自動處理或由共享中心集中批量處理;若標準不統一,要求不一致,由共享中心集中處理不僅無法提高效率,還可能增加錯誤率。
例如,同樣的分期收款銷售業務,其收入確認時點不同,有的公司在產品發出時確認收入,有的公司在實際收到貨款時確認收入,有的公司在合同約定的收款時點確認收入。三種收入確認方式在稅法上的合規性暫且不談,僅從稅務共享的角度考慮,雖然通過設置不同的業務處理類型選項,在錄入合同時選擇業務處理類型和相關的合同要素,最終也能實現系統自動處理,但卻大幅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增加了合同錄入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若同種類型的業務企業集團中的所有主體的處理方式相同,則一方面可以簡化系統,無需設置太多的業務處理類型,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錄入合同時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因此,企業集團在搭建稅務共享平臺的同時,實際上是對涉稅業務的標準化和規范性進行了整體梳理,通過系統建設來推動集團稅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2.稅務共享必須借助信息系統
稅務共享并非簡單的匯總處理,而是自動化、集中化的處理。自動化是將簡單、標準、重復的工作交給系統自動處理,如發票開具工作,可以在收入實現時自動按合同和銷售金額開具發票,也可以按事先設置的開票邏輯定期自動開票;又如納稅申報表的填報,系統可以在收到生成納稅申報表的指令時自動獲取各項數據填寫納稅申報表。集中化是對于比較復雜,無法由系統自動完成的工作統一歸集到稅務共享中心,由稅務會計集中處理,整個集團共用稅務共享中心的稅務會計,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不管是自動化還是集中化,都需要由信息系統的支持。稅務共享涉及到的主要信息系統包括發票管理系統、納稅申報系統、風險控制系統、影像識別系統,同時還需要與公司內部的人資系統、報賬系統、銷售系統、采購系統集成,與外部的金稅系統、納稅申報系統銜接,這樣才構成了完整的稅務共享系統。當然,系統的設計要根據需求而定,共享的程度不同,對系統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不同公司的稅務共享所需要的信息系統也不盡相同。
3.通過稅務共享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自動化和集中化勢必可以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稅務風險。如建華建材集團的增值稅進項發票勾選認證工作,在稅務共享系統上線之前,全部是稅務會計手工在發票勾選平臺勾選認證。一方面效率低,需要依據已收到并入賬的發票在系統中查找并勾選,一個月進項發票200張的公司,往往需要耗費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去勾選認證,若是月末發現發票勾選平臺勾選認證的進項稅金額與賬載進項稅金額不一致,更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核查差異原因。另一方面容易遺漏,若發票入賬后忘記勾選認證,且后期納稅申報時沒有核對稅務數據與賬面數據的一致性,則會給公司造成稅金損失。
通過稅務共享系統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運用系統思維,需要勾選認證的發票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所有發票入賬后,財務系統都會自動傳遞入賬信息到發票管理系統,發票管理系統則自動查找該發票并完成勾選認證,而且支持部分勾選認證。若月末發現入賬發票進項稅額與勾選發票進項稅額不同,系統也可以自動出具差異對比表,哪張發票有差異一目了然。僅此功能,每個公司至少可以節約一個人一天的工作量。
圖1 進項發票處理簡易流程
標準化和規范化可以從業務層面規避因不了解政策而產生的稅務風險。在稅務共享系統上線之前,各公司的銷售發票都是各自負責開具,因業務人員不了解政策,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對客戶主體并不關注,經常會有“XX公司XX項目部”的客戶主體出現,而在銷售開具發票時,因項目部無法接收發票,只能開給“XX公司”,這就導致發票開具不符合“四相符”原則,存在稅務風險。因為都是開具發票時才發現問題,遇到這種情況處理都很復雜。而實施稅務共享之后,這種問題就迎刃而解,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發票的客戶開票信息來源于銷售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的客戶信息取自客戶檔案,客戶檔案建立時必須收集客戶的相關證明,確保開票信息的準確性。除了修改客戶檔案,其他環節都無法修改客戶開票信息,如果后期發現無法開票,只能回到源頭修改客戶檔案,基于系統的限制,整個集團只能統一按該規范執行,業務人員也只能按要求在錄入客戶檔案時提供準確信息并按客戶檔案信息開具發票給客戶,從而規避了發票不符的風險。
通過稅務共享,既可以統一集團的稅務處理方式和流程,也可以將涉稅業務集中到共享中心,加強集團對子公司涉稅事項的掌控,可以隨時掌握子公司存在的稅務風險,便于及時整改。
4.稅務共享可以實現業、財、稅一體化處理
通過稅務共享系統與財務共享、銷售、采購等系統的銜接,形成企業信息系統網,可以保證數據的同源性,即系統里的所有數據都只有一個原始來源,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同系統重復錄入數據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所有系統中數據的一致性。整個集團不同系統的數據同源和數據統一,對于集團后期的數據分析和數據對比奠定了基礎,有助于業、財、稅一體化的推進。在所有數據標準統一后,業務系統的數據決定了財務、稅務系統數據的產生,數據與數據之間存在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對應關系,真正實現業、財、稅的一體化處理。
二、企業集團對稅務共享的需求
企業集團對稅務共享的需求主要體現在提高工作效率、規范涉稅業務處理、降低稅務風險、增加收益降低損失等方面。
1.企業集團化進度加快,跨區域、多法人主體的集團公司越來越多,人員的迅速膨脹促使企業急需通過共享方式提高效率。如建華建材集團,現有生產基地70多個,法人主體140余個,在稅務共享之前雖然有部分人員兼職情況,最多時稅務會計人員也達到70余人。
2.稅收政策更新較快,而基層人員知識更新較慢,基礎工作容易出錯,需要借助信息系統進行規范。如建華建材集團,稅務共享系統上線前,每個法人主體都需要有一名全職或兼職的稅務會計,開具發票、勾選認證、納稅申報等都需要稅務會計在不同時點去處理,整個集團來看效率不高,還經常出錯。通過稅務共享系統,發票開具和勾選認證由系統根據業務部門傳遞的數據信息自動完成處理,納稅申報表由稅務共享系統根據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預填,稅務共享中心人員進行審核修正后推送申報,不僅減少了人力的耗用,提高了效率,還大幅降低了出錯率。
3.金稅系統的不斷迭代,加上大數據的應用,使得企業的稅務違規行為更容易被發現。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與發改委、人民銀行等33個部門在2016年共同簽署的《關于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稅務違規成本越來越高,納稅信用對企業越來越重要。大型企業集團即使明確要求各成員企業遵紀守法,嚴格按稅收法規執行,但由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集團公司難以實時了解各成員企業的稅務處理是否合規,因此難免會有公司存在未按稅收法律法規執行的情況,給集團企業帶來稅務風險。為規避風險,企業集團需要借助信息系統規范成員企業的稅務處理,實時掌控所有成員企業的稅務風險,從風險管控的角度來講,稅務共享甚至可能比財務共享更急迫。
三、企業集團稅務共享可行性分析
1.主要稅收政策在全國范圍內趨于統一,集團企業可以在全國使用同一個標準處理涉稅業務
隨著國地稅合并,全國的稅收政策趨于統一,政策執行口徑也趨于統一,集團企業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同一套標準處理涉稅業務,涉及到區域性的優惠政策,可以通過輔助條件來判斷區分。
2.數字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使得稅務共享具有可行性
人工智能、OCR識別技術、數據共享以及5G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稅務共享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如發票掃描后,通過OCR影像識別技術識別出票面信息,將識別的信息與金稅系統中的發票電子信息進行比對,核對無誤后系統自動完成審核報銷,同時進行賬務處理并完成勾選認證。
3.國家對電子發票和電子檔案的推廣加快了稅務共享系統的應用推廣
國家稅務總局自2012年開始推出電子發票,2015年推出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2020年推出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截至2022年3月,所有省份新辦納稅人都可以開具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2021年由國家檔案局、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增值稅電子發票電子化報銷、入賬、歸檔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電子發票電子化報銷和電子化歸檔的試點,標志著發票電子化應用的全流程貫通,發票開具、發票傳遞、發票入賬、發票歸檔都可以在電子系統中完成。這也使得稅務共享系統中的發票管理系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4.財務共享的成功應用為稅務共享提供了借鑒
幾乎所有大型企業集團都有財務共享,財務共享系統已經將財務、業務系統的數據銜接打通,形成了業、財一體的系統平臺。稅務共享與財務共享原理相同,建設過程及后期運行模式基本一致,因此稅務共享的搭建可以借鑒財務共享的成功經驗。
5.稅務共享具有效益性
共享經濟應用在財務部門可以降低財務運行成本,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通過稅務共享,可以將基礎涉稅業務的處理交給系統去處理,如發票開具、發票查驗、發票認證都可以由系統自動完成,大幅減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可以將簡單的工作集中處理,如稅會差異的調整、納稅申報等集中到稅務共享中心后,一個人可以完成多家公司的工作,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四、企業集團稅務共享的建設思路
1.系統需求調研
在系統建設前,必須組建項目組,由項目組、實施方共同對系統需求進行調研,需求調研應盡可能涵蓋所有的業務種類和業務模式,調研越詳盡,系統的使用效果就會越好。調研單位一般包括集團內所有不同業態中的典型公司,如建華建材集團,調研了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公司,專門負責生產的基地公司,專門負責銷售的銷售公司,專門負責集采的集采公司,專門負責出口銷售的國際貿易公司等所有業態類型的公司。調研對象包括子公司稅務人員、財務人員、銷售人員、采購人員、研發人員、倉庫管理人員,集團總部財務中心、營銷管理中心、采購管理中心、研發中心等職能部門人員。
2.確定稅務共享系統的定位
在搭建稅務共享系統前,首先需明確稅務共享系統的建設目標和定位,下圖是建華建材集團稅務共享系統設計藍圖(部分),從藍圖看,稅務共享系統包含發票管理、風控管理、報稅管理三大子系統,同時稅務共享系統與財務共享平臺、資金管理平臺、物料管理、銷售管理、財務會計等系統都是互相連通的,確保數據的同源和公用。這就明確了,稅務共享系統不是獨立的系統,而是企業信息系統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確定各個子系統的設計流程圖
整體藍圖規劃后,需要對各個子系統的詳細流程進行設計,在設計各子系統流程時,需考慮數據的來源、數據的傳遞、數據的判斷、數據的應用,從而延伸到系統的關聯、系統的接口、不同系統間的數據標準等,各個子系統的流程設計完成后再關聯起來形成整個系統設計流程圖。
4.針對關鍵痛點開展專項設計,形成提效點
藍圖設計和流程圖設計是基于集團的不同業務流程的設計,在此基礎上應結合調研階段梳理出來的關鍵痛點進行專項設計,通過流程優化、系統優化在設計階段解決關鍵痛點,形成關鍵提效點。
系統設計階段完成后便可以開始實施開發,開發完成后需要對各系統的應用進行多次測試后才可正式應用,對于系統開發過程和系統上線切換等內容另行撰文,本文不做闡述。
五、結語
雖然稅務共享處于起步階段,但根據共享服務的原理,結合我國稅收政策的發展趨勢及電子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稅務共享在企業集團的應用在技術、實施、應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基于稅務共享的優點,企業集團對稅務共享的需求也越來越強。從建華建材集團的實施案例來看,稅務共享可以為企業提高涉稅業務處理效率,規避稅務風險,加快業、財、稅一體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李麗娜.財務共享趨勢下稅務共享實踐與探索[J].財會學習,2021(21):1-3.
[2]劉澤鈺.財務共享模式下的稅務共享探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2(03):145-147.
[3]李許燕.財務共享模式背景下的稅務管理問題分析[J].財經界,2021(15):173-174.
[4]趙金梅.稅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06):100-107.
[5]淦家閱.淺談稅務共享[J].中國總會計師,2018(06):38-39.
作者簡介:孫守杰(1984.08- ),男,碩士,現就職于建華控股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注冊稅務師,主要研究企業的稅務管理和應用;陳濤(1984.01- ),男,碩士,現就職于龍騰照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主要研究企業財稅管理;袁燕(1975.10- ),女,碩士,現就職于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主要研究企業財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