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杰
思維導圖是以符號、顏色、詞匯、線條、圖形等建構的知識可視化的語義結構網絡,通過繪圖的方式圍繞中心主題,有層次、有組織、有關聯地記錄思考過程。作為一種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其核心功能是搭建學習支架,在學生寫作構思的過程中提供幫助:匯聚寫作素材、明晰寫作思路、搭建表達平臺、修改完善內容,從而促進小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提高寫作能力。
一、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教學中,學生的寫作還存在以下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不善于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缺乏語言建構能力。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與發現的能力較弱,寫作時就會缺乏素材,無話可寫。
二是不善于布局文章結構,不能合理組織寫作內容,寫作思維混亂。清晰的段落層次、層層遞進的內容設計可以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但是,部分學生創作思路不清晰,缺少合理布局能力,導致文章內容零散,無法突出主題。
三是缺少寫作知識。依據知識分類學習理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具備三類知識:寫作內容知識(寫作陳述性知識)、寫作技能(寫作程序性知識)和寫作策略性知識(認知策略)。教師應對學生加強審題、構思、選材、組織、遣詞造句以及修改等技能方面的訓練。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關注寫作結果的評價與反饋,而忽略寫作思維的訓練,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相對不足。
二、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寫作的意義
為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思維導圖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學生的思考過程,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提高寫作興趣
思維導圖通過顏色、圖形、關鍵詞等不同形式表示寫作內容,能使學生發揮想象,促進創造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另外,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特點也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能幫助學生組織語言、理清思路,降低難度,進而提高寫作興趣。
(二)提升寫作能力
思維導圖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發散性的思維表達方式在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和構思等方面起到支持作用,能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分析,靈活表達。另一方面,思維導圖中的已知節點信息能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在寫作內容、主題立意、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重組改造,促進學生創造性表達。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
思維導圖能充分調動人的左右腦同時運作,產生創造性思維活動。通過繪圖的方式對同一個命題進行多樣化的組合,能啟發學生發散性思考,另辟蹊徑,在習作命題上創新,在創作思路上翻新,在文章選材上求新,在文章語言上出新,對創新思維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寫作能力的策略
(一)寫作內容圖示化
存儲形象圖示化策略是指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生頭腦中的記憶表象展現出來。這個策略解決了學生因素材匱乏而寫不出來的難題。學生圍繞寫作主題充分進行聯想與思考,將所想所感以關鍵詞的形式串聯起來,內容不分主次,結構隨意調整,用圖示的方式將思維過程記錄下來,并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以小學三年級情境作文“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小草悄悄地鉆出地面,森林里的動物也走出家門”教學為例,教師可這樣利用思維導圖開展作文教學。
首先,教師通過問題情境觸發學生想象與思考:森林里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什么樣?小動物出門會干什么?幾個小動物在一起會組織什么團體活動?問題情境可由教師設計,也可由學生自主創設。問題不是固定不變的,其最終目的是引發學生聯想和想象并主動設計情境畫面。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一邊想一邊繪制思維導圖,完成寫作教學的第一環節——匯聚寫作素材(見圖1)。
思維導圖可以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完整地結合情節表達一段話或初步說一說自己的寫作思路。教師也可借助思維導圖訓練學生組織語言、遣詞造句的能力。
(二)意化構思結構化
意化構思結構化是指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的整體創作思路呈現出來,構思內容梗概,對內容進行刪減、組合與優化,根據結構提煉寫作提綱,使思維導圖內容結構化。在將思維導圖結構化的思考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想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想通過什么材料進行表達?如何合理安排材料?如何布局文章結構?
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再次繪制思維導圖,構思文章綱要;以問題為中心,將需要的重點內容以關鍵詞或句子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是將詞語用直線或圖示關聯起來,以此梳理寫作思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構思,梳理出內容的先后順序,將內容結構化。從下頁圖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章以情境導語為開頭,中間分為兩部分,先按順序對動物們進行描寫,然后介紹動物的活動場面,最后進行總結。
(三)修改評價自主化
修改評價自主化是指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從文章主旨、創作思路、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交流互評,通過修改導圖內容和結構,將寫作思維進行重構的可視化修改策略。這一策略不僅關注學生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也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和方法。借助思維導圖實現修改評價的自主化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自主修改評價
寫作既包括對原有寫作知識的重新運用,也包括對新知識、新觀點的意義生成,是學生對寫作問題、事物屬性、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與推理的過程。學生的既有學習經驗是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構思與自主修改評價的基礎。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以“圖示”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學習,提煉中心,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可視化的認知結構模型。
2.相互合作修改評價
思維導圖工具作為一種輔助記憶和思維的工具,為學生進行寫作構思、匯聚思想、交流觀點等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表達想法,學生之間也可互換思維導圖,對寫作內容進行修改與評價。借助思維導圖,學生根據不同分支、不同節點的提示信息進行聯想與想象,增強思維能力。學生還可以在交流互評中得到更多的反饋信息和激勵因素,交流互評能促進學生創意性表達。同時,思維導圖能減輕學生的認知負荷,在表達想法時借助圖示,學生會表達得更加清晰、流暢,聽眾理解得也更加透徹、深刻。
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寫作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寫作教學時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應在繪圖過程中加強方法指導
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繪圖的重點是內容,避免學生在繪圖中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首先,寫作主題作為中心問題,應放在圖中央;其次,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發散性思考,用箭頭或線段畫出多個分支,并用文字、圖形或符號等不同方式將想法表達出來。
(二)應將思維導圖與寫作方法融合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寫作話題的特點,善于將思維導圖與其他寫作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有效寫作。例如,以觀察事物為主,寫一篇描寫事物(或景物)的作文,學生在寫作前要認真觀察并廣泛搜集資料,為繪制思維導圖儲備信息。而思維導圖作為輸入與輸出的橋梁,為整理大量的寫作素材提供了途徑和方法。
(三)應注意不同學段運用思維導圖的梯度
在利用思維導圖指導低年級學生寫話時,教師要以豐富的顏色搭配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寫話興趣;同時,借助圖示信息,教師可為學生創造交流機會,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讓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教師還要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內容和結構上進行觀察、分析、聯想和邏輯推理,在對比、聯想、優化組合的思維碰撞中激發寫作靈感;應遵循寫作規律,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問題,提高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