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莊農
小學語文作文能力要想取得滿意的提升,筆者認為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內容有創意、文章有深度、語言邏輯表達流暢。所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需要圍繞這三個要素進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想象力來構建寫作語言和文章結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產生寫作的動力和興趣,并且獲得充分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得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提升語文寫作能力。而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在寫作方面進行了不斷地發展和創新,將多種教學方法和寫作理念進行了滲透和落實,教師要從情境創設、教學活動設計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進行培養。
1. 優化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要點
1.1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育改革不僅改變了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也悄然發生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忽略了對學生興趣愛好和思考習慣的培養,造成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寫作的樂趣,喪失主動去思考、去寫作的動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對趣味課堂的創設進行深入思考,找到合適的思路,可以在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新穎的學習情境,以及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寫作中積極思考,加強對寫作題目的想象,發現寫作中蘊含的樂趣,并合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這種趣味化的學習體驗,是學生最好的驅動力。學生在文化的熱情引導下才能熱愛作文,愿意去寫一點東西,圍繞著作文題目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經歷,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在“雙減”政策號召下,教師應讓學生在寫作中感受到的不是負擔,而是快樂。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積極的寫作情緒的培養,用興趣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是遠遠超過用教學語言去督促的。
1.2 拓展學生的寫作范圍
目前很多時候學生寫作的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寫作經驗也比較欠缺,造成學生在沒有寫作思路的情況,存在下意識的模仿行為。教師在教學創新中需要對當下學生的心理成長情況與特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模仿空間,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下意識的模仿習慣,掌握一定的語言結構,推動學生語言體系的完善,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想法,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提供促進力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同時培養想象力需要引導學生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識儲備,尤其是開闊文學素材的選擇范圍,拓展學生的知識寬度和深度。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作文空間,拓展學生的作文思路,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尋找作文的靈感。教師應鼓融入更多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寫出更加精彩和完整的作文。
1.3 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融入豐富的情感
情感想象力是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僅憑借教師的指導,學生很難把自己的情緒融合到寫作中,對多樣化的情感的認識往往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足,進而導致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受到了限制,進入了瓶頸期。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對教學活動進行多元化設計,把學生的想象與情感融入相結合,能夠讓學生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分析與研究文章內容,并從一些實踐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通過大量信息的堆積找到其中的規律,更快地獲取情感的突破口。學生在文化的引導下才能融入自身的感受,并對作文題目進行深度的解析。作文本身是需要帶有感情的文字表現形式,語文教師需要改變學生過于直白或者呆板的寫作模式,而是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內心感受,讓學生能夠打開情感的大門,對寫作中的情感描繪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促使學生從深度和廣度上提升作文水平,并不斷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
2. 優化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策略
2.1 構建讀寫結合課堂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由于處于語文寫作的起始階段,容易出現“下筆無物”的現象,詞匯量也得不到一定的積累,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平時的閱讀量不夠。在作文指導中要將讀和寫作相結合,讓學生逐漸從被動式教育轉換成主動式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小學語文讀和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學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發生,要逐漸地培養學生的讀寫習慣。比如說強制性地要求學生每天必須閱讀多少書,每天必須寫多少字,也可能是寫一段話,只要文字形式的都可以,重點是鼓勵學生每天都下筆,熟能生巧,逐漸地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對不喜歡讀寫的學生不要一味指責,而是要分析其不喜歡讀寫的原因,找出教育突破口。
2.2 結合生活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情感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止要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和語文知識的用途,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文學作品中的生活氣息。文章的根本是來源于生活的,在寫作教學中也是這樣,教師不應該只注重技巧性的知識傳授,還應該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思維去對內容進行建設和構思。作文先導式教學相對于過去的寫作教學內容,更加重視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的理論性知識。在過去的寫作練習中,語文寫作中只是用簡單的一句話對寫作進行命題,使學生圍繞著這一主題而進行寫作;而在生活教學活動的指引下,是通過一個專門的寫作板塊,使寫作的方向更加地具體。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每天練習寫作,在練習寫作時,教師鼓勵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景物,寫出一篇描寫風景的作文,同時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寫短文。在嚴格的要求下,學生積極動筆描寫身邊的景色和看到的事物。學生在描寫過程中運用簡練的語句寫出內心的感受和對不同事物的理解,逐漸就能夠詳細寫出精煉的作文,以及寫出對事物的認知。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使學生的文筆飛揚。如此一來,學生在平時寫作中就能夠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寫出來。
2.3 改善寫作環境,提升學生的觀察描繪能力
環境的創設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文字邏輯表達能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現代語文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將教學與實踐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從中發現文字描繪的獨特魅力。教師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主動學習,認真地觀察和分析眼前的事物,并組織文字去描述,學生仿佛融入于整個文化的氛圍里。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也要確保學生在寫作中融入更多的真情實感,進而寫作內容更加打動人心,也更富有情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內容中的情感和生活,另一方面通過生活也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進而學生在寫作中也有更為實際的案例進行寫作,其情感表達也更為真實。
2.4 結合信息技術讓學生寫出“活力”
一篇好的文章的表現內容不僅僅是用詞的修飾,還有內在的立意。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局限性較大,很多時候在作文寫作過程中想象力得不到延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寫作的趣味小活動,讓學生利用活動的參與增加對寫作題目的感悟,刺激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寫作過程中融入寫作的主題,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于題目的拓展和想象,通過豐富的教學素材讓孩子沉浸在文學海洋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要求小學生的寫作需要實事求是,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寫作依然是小學生的障礙,許多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耐心地指導,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主要流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講評、學生修改。要想讓教師照顧到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是不可能的,一節課的時間也不允許教師這樣做。所以教師只能在進行指導的時候簡單給學生講解一下,但是并不能做細致地指導。信息技術主要是對一個知識點進行詳細地展示和講解,更加側重于方法的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講解學生可以掌握寫作方法,并能運用這些寫作方法進行寫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彌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欠缺,教師可以有更多時間制作出更加完善的信息技術視頻。另外,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信息技術資源教學庫,教師可以將寫作素材、寫作技巧指導、優秀作文欣賞等進行分類。在選擇信息技術資源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材料中的素材融入其中,將課文中優美的段落和句子融入到其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材料中的內容與網絡素材進行融合,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層面,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在觀看信息技術視頻后,可以根據相關的資源內容進行擴寫、仿寫等,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由于當前的小學生寫作倡導自由擬題,所以寫作不能只限定在某一題目,教師應該在擬題中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我去過的XX地方”或者“XX真美”,把題目的大致范圍規定在自然風景中。然后發揮信息技術的資源優勢,給學生帶來各種大自然的美景視頻,拓展學生的思考范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在觀看中形成動態的印象,并帶著十足的興趣,想要用自己手中的筆去描述這些美麗的景色。
2.5 在體裁和風格方面拓展學生的寫作廣度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小學寫作幾乎完全由記敘文“一統天下”,所有的寫作指導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記敘文的四要素而開展的。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具備應對傳統模式對寫作能力的考查,但卻并不利于學生寫作素養的真正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選擇來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同一種含義想出盡可能多的表述用語,而后仔細揣摩這些語句在語言風格上的不同點。這種訓練的過程是相對漫長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并保持動態的教學素材搜集,從而使學生得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寫作風格的運用上“漸入佳境”。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布置不同的作文題目,以此引導學生圍繞題目創作,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學生能夠寫出緊扣題目的作文,以及寫出蘊含情感的作文,進而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保證基本的記敘文寫作指導的基礎上,還要有意識地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對其他文體寫作的教學中,讓學生嘗試更多種表達渠道和技法,進而實現學生寫作技能類型的多端補齊。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諸如“我眼中的‘低碳出行”“讀書的意義是什么”或者“校服是否一定要天天穿”等適合議論文寫作的題目作為指導素材,引導學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學會通過開篇立論和引用具有說服力的名人事跡、客觀道理等方式證明論點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需要利用多元化手段豐富的作文的教學方式,包括將寫作拉近學生的生活、有效創設寫作的情境、合理利用社會實踐資源等方面。希望教師能夠進行更多有效的嘗試和實踐,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對語文寫作能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頭腦進行大膽的想象,并準確地在作文中進行描述,提升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