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祥
體育教學的發展正隨著社會觀念的變遷而蒸蒸日上,特別是足球教學,近些年來由于國內足球在賽事上的失利而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因而,體育教師把握以小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向,圍繞小學足球訓練做出了許多嘗試,在足球訓練策略的巧妙調整中去做出適應性的改變,為學生的訓練與體育能力成長創造出更大的空間。
對小學足球而言,校園足球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人才儲備過程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由于社會風氣、教學資源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義務教育時期的足球教學處于初級階段,缺少專業性與理論性,小學足球教學往往較為隨意,對學生的引導與培養缺失。因而,在足球教學中,教師需要摒棄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針對足球訓練中的諸多問題給出應對的措施,在考慮到學生身體發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訓練,圍繞新課標要求構筑更美好的體育課堂。本文從足球訓練的幾個策略入手,旨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體育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落實體能訓練,提高身體素質
足球運動中體能占有較大成分,缺乏體能就會在足球比賽中失去勝利的希望。而在小學足球訓練中,對體能方面的訓練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對小學生運動素質與機能訓練的方法亟待進一步完善,也沒有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狀況制定適應的訓練量與運動量。因此,體育教師首先需要落實體能訓練,在足球訓練中以系統性的計劃作為支撐,契合學生年齡層次所需。然后學習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教學指導中采用多種方式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平衡耐力、爆發力與身體強度等,從而為足球訓練打好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需要學習東西方的專業知識理論,在考察小學生生理狀況的過程中評估其狀態,查閱論文,結合營養學、運動學、心理學、肌肉學等方面的知識,并參考青少年專業訓練隊員的計劃去制定培養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年齡、骨骼發育、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融合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與耐力訓練等,劃定一個培養重心,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去進行定向足球隊員的培養,適應足球團隊的分工。在體能訓練的開展中,教師也需要重視訓練計劃是否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在普適性與差異性的結合中促進學生提高體育能力水平。
二、堅持生本理念,激活訓練熱情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推行學科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對體育這類較為辛苦、疲累的學科而言,加上小學生往往缺乏自律與耐力,對足球的好奇心往往也只有三分鐘熱度,學習激情很快就在大量的訓練中敗退下來。
例如,在每一次訓練之后,教師都可以與學生談談心,聊一聊最近在訓練中發生的有趣的故事,或者說一說學生與其他隊員之間的關系,談一談學生對最近足球訓練的趣味性、訓練量是否不合適、訓練時間安排是否不合理的看法等等,第一手掌握學生對足球的看法。然后鼓勵學生在團隊活動中去積極交往,努力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換對戰術、站位等的想法,以此來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讓學生變得善于溝通,教師變得善于傾聽,從而改變足球訓練的模式,切實提高足球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更需要照顧到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與身體狀況,在堅持生本理念的過程中貫徹落實教學核心思想,努力通過多樣的訓練去改變學生對足球乃至體育的認知,借助有效的溝通協調去引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自信心,穩固其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足球訓練的實際效率。
三、組織競賽活動,感受足球魅力
足球始終是一項對抗運動,教學不能單純圍繞訓練和操練展開,訓練的效果也無法直觀地展示出來。因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團隊競賽活動,以競爭與合作為活動綜合,鼓勵學生參與足球比賽,改變過去單一化、被動化的訓練模式,激起小學生的好勝心與表現欲,促使學生在團隊對抗中理解足球。
例如,教師可以每月展開一次校園足球賽,每個班為兩隊,讓其他的學生分別給女子足球隊與男子足球隊加油打氣。通過比賽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對抗中理解肆意飛揚的青春,在汗水揮灑中找到運動的激情,這對小學生足球學習興趣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還可以開展單項比賽,從各種運球、顛球技巧的項目到五人足球、趣味足球的項目,小學生更能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所在,拓展選擇比賽的范圍,從而在興趣的引導下定向發力,切實提高個人的足球專業素養。在主觀能動性的引導下,小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后續訓練找到了更明確的方向。另外,這也能夠讓學生在比賽中發覺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足球動作、身體素質、戰術素養等,學生能夠在比賽中認識到訓練的意義所在。這也讓學生在展示自我中找到了體育的快樂,學習與訓練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地挖掘出來。
四、注重因材施教,專項訓練提升
在足球運動中,也有很多角色的分工,比如守住球門的守門員,還有射門的運動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不能像是文化課的學習一樣對所有的學生都提出一個統一的訓練計劃,而是要能夠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因材施教,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和體能情況出發,來制定出不同的訓練計劃,讓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特點都能夠通過足球這一項運動得到更好的發揮,這也是讓學生始終保持自信的一種手段和方式。
例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沉穩,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過于急躁,針對于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教師就可以重點培養學生去做守門員;而有的學生體能比較好,爆發力也比較強,教師就可以讓這類學生去做射門員的訓練;而有的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差,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安排這些學生一些比較輕松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角色,并且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外,在進行專項訓練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重不同足球角色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能讓班級里的學生都分裂成為幾個部分。應該多組織各個角色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之間的熟悉程度,增加學生之間的默契,為之后運動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
五、關注學生心理,保持良好情緒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就比較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當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始終處于不好的情緒的時候,不僅會影響學生個人的真實水平發揮,還會影響團隊之間的配合,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合作情況。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在平時的足球訓練中,不僅要注重運動的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以比較積極和飽滿的狀態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在運動的過程中收獲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快樂的情緒。
例如,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的時候,就應該注重對于學生的心理引導。因為在足球運動中,大家比較關注的可能是射門的運動員,可以說是全場的焦點,就導致了每一個學生都想要去當射門運動員這個角色。當教師為不同特點的學生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訓練之后,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不平衡。因為學生年齡小,無法從全面的情況出發,反而覺得是教師比較偏向于射門的學生。當學生帶著這種不好的情緒參與訓練的時候,很難有所提升。所以,教師在讓學生訓練之前,就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明白,教師的分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每一個足球運動員所扮演的角色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都是一個大的團體,缺少了任何一個角色都不可以,大家是互相配合、互相成就的。任何的勝利都不是某個學生的個人力量,而是團隊共同作用的成果,讓學生能夠始終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接下來的每一場運動。
六、注重宣傳,普及足球知識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比較嚴重,很多家長還保持著比較老舊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生在學校里面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任何跟學習沒有關系的事情就是不務正業,就是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而足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就很容易受到家長的排斥,導致學生在參與到足球運動中的時候,需要背負著很大的心理壓力。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就應該注重對于足球運動的宣傳,讓其他人對于足球也有一定的了解,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支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無后顧之憂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家長會,讓家長知道最新的教育理念,要讓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地發展,不能只盯著學生文化課的成績。而且足球運動也是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式,當學生處于學習疲勞狀態的時候,一場足球賽能夠幫助學生洗刷掉學習上所產生的迷惑感,用更好的狀態參與到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當學生長期進行足球訓練的時候,體能和耐力也能夠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培養學生面對事情不驕不躁的處事態度。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家長真正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感受運動帶給人身體的感覺,改變其他人對于足球的不正確看法。
七、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場地設施
在小學生開展足球運動的時候,相關設施的完善也至關重要。不僅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訓練效果,而且也是學生安全的一種有力保證。所以,學生就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增加經費的投入,給予學生一個更好的訓練場地,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開展訓練。
比如,有的學校里面因為沒有合適的條件,只能讓學生在水泥地面上進行訓練。當學生在訓練的時候,若是發生了摔倒等情況,就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導致學生在后續的訓練中“放不開”,始終無法消除受傷所帶來的心理陰影。還有的學校能夠提供給學生的足球數量比較少,很難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學生只能是輪流進行訓練,不僅會增加學生之間的矛盾,而且減少了學生的訓練時間,導致訓練的效果不夠理想。所以,當學校里面有了更為專業的場地、更為充足的教學資源,以及合理保障的醫療條件之后。就會讓學生對于參與足球運動變得更加有信心,得到事半功倍的訓練結果。若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場地練習,提升學生對于場地的適應性。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中足球運動越來越受關注,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情形找到合適的足球訓練策略,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堅持“以生為本”的指導教學思想,從而推動小學足球訓練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的發展,促進學生在學習足球的過程中完成轉型,將被動式的體育參與轉化為主動式的體育學習中來,在學習熱情的激發中綜合培養體育精神與身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