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非 王瑋
內容摘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存在真情不真、事例類似、模式固化、無效評改等問題。教師應在在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審題立意、選材構思、書面表達、修改評定的環節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記敘文寫作 初中語文
2017年的高中語文課標中正式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該概念的明確促進著語文課程目標由三維目標轉向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對語文課程的內容、過程、評價等教學方面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記敘文寫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是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教育家及一線教師都在不斷進行語文核心素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嘗試,可見語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是值得探究的。
一.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記敘文寫作教學是寫作教學的改革重點,但目前在記敘文寫作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真情不真
其一,也是諸多問題中最嚴重的,“真情不真”。這里的“不真”具體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情感,記敘文寫作貴在真實情感的表達。以親情類記敘文為例,親情在初中生的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很多學生作文時卻常常只會用“爸爸,謝謝你!”“媽媽,我愛你”“那一刻,我流淚了”這樣的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讓人讀后感受不到一絲溫情,味同嚼蠟。第二種是虛情假意,這類作文多用詞夸張、情節煽情、人物形象刻畫極端。一些作文甚至無中生有,為了博取同情和認可,不惜為自己編造一個負債累累的家庭、失業重病的母親,這樣“賣慘”的文章抒發的不是真情,而是虛情假意。
(二)事例類似
對于沒話說沒話寫的作文,學生往往會尋求他人的文章來幫助自己,借鑒學習后就有了創作的靈感。這時就會出現大量雷同、套作,甚至是抄襲的現象。這樣去寫作,就易于出現素材雷同、事例相似的問題。如很多初中生都熱衷于在親情類記敘文中寫這樣的事例:父親雨天送傘,為我遮雨不惜自己淋濕感冒、生病母親背自己去很遠的醫院,當這些事例成為經典的親情寫作素材被大家爭相學習寫入作文中后,就讓人感到空洞和失真。真實是作文的靈魂,沒有經歷過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如果照貓畫虎寫出來,是無法引起讀者感情上共鳴的。只有認真觀察生活,注意細節,寫作時才會刻畫出真實事件,這樣的文章才能有獨到的感觸,才能抒發真情。
(三)模式固化
這一點表現為幾個方面:第一,格式固定,常見的如每一篇作文都寫題記、三段論等,這很容易導致讀者的視覺疲勞和反感。第二,敘述缺乏新意。如流水賬式敘述的弊病,敘述身邊的事并不是要通篇敘事,一敘到底。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和建構能力,在寫作教學中不能只就話題講話題,要宏觀意識到學生敘事方式上的不足,從記敘文的角度引導其認識到文章結構的重要性,嘗試多運用插敘倒敘的敘述方式,盡量減少寫作中出現平鋪直敘的現象。第三,語言模式化。例如,很多初中學生熱衷于在作文開頭或結尾寫上諸如“母愛如雨,滋潤天下蒼生;母愛如海,孕育活潑生命;母愛如詩,陶冶各族人民?!边@樣的排比句運用已經成為一種語言模式,是很多學生熱衷的模板。
當然,這些問題產生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于學生來說,或許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對寫作存在厭惡情緒、面對生活中的事例不知如何選擇和裁剪、表達能力欠缺等因素。于教師來說或許是作文指導不夠具體、沒有針對性、過分強調寫作技巧教學等因素。
(四)寫作教學評價亟待改變
傳統的語文課堂,評價內容較為單一,不能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能綜合地去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多以考試為目的,評價以分數為導向的現狀嚴重扭曲和誤解了課程評價的真實含義和存在價值。很多教師追求單一的、通用的、便于實踐操作的評價模式,而忽視評價的終極價值即人文關懷、促進發展,由此學生的主體性被剝奪、語文的人文性被忽視、課堂的趣味性被遺失。記敘文寫作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評價,既要評價學習過程,也要評價學習結果,但很多教師依舊不重視作文的講評修改。
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存在情感虛假、事例類似、模式固化、評價效力低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將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從基本的寫作環節著手,力求改善初中記敘文寫作現存的問題。
二.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要求
寫作課程是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明確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要求,才能更好展開記敘文寫作教學。本部分將從記敘文本身的寫作要求、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語文核心素養對記敘文寫作的要求三方面展開分析,以明確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具體要求。
(一)記敘文文體的寫作要求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時需要依托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教師要明確寫作對象、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的要求,學生需要遵循記敘文的規律進行寫作。
1.寫作對象
記敘文要求學生以真實的生活作為寫作背景,從真實生活中選取寫作對象。學生需要著眼于豐富的日常生活,從觀察身邊的小事出發,善于抓住平凡中的不凡,以此為對象進行寫作。脫離生活實際是學生寫作記敘文的大忌,教師需要強調記敘文寫作的真實性,避免學生陷入空洞無意義的寫作。
2.表達方式
教師需要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熟練運用插敘、倒敘等記敘方式,以提升學生記敘文寫作的邏輯性、可讀性;學習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描寫手法,提升學生寫作的生動性;學習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期學生能夠對記敘的人物事物表達更真摯的情感。
(二)現行課標規定的教學要求
新課標對記敘文寫作教學也從不同維度提出了要求,具體來說分為寫作教學總要求和不同學段的寫作目標。明確現行課標對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要求,是提高寫作教學的必然要求。
1.寫作教學總要求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9年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明確了初中寫作教學的總體目標與內容。首先,課標要求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這就意味著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時需要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敘寫人物事物,行文要有邏輯,不能言之無物,不能邏輯不通。其次,課標要求寫作時應當根據需要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寫作,這要求學生需要合理選擇、運用插敘倒敘、描寫手法、抒情方式。最后,課標指出寫作的目的是提升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表達技巧等,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2.學段分目標
新課標中不同學段又有不同的分目標,具體到初中階段,有以下幾點要求。首先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學生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事物的特征、以生活為素材,寫出自己的見聞與感受。其次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要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寫作時注意選取恰當的手法方式,合理安排寫作結構。最后,課標指出初中學段學生在寫作時需要表達自己的情感,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就需要有思辨的意識,不能人云亦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關注生活的同時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記敘文寫作要求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需要從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方面著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1.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記敘文寫作過程
審題立意是記敘文寫作的關鍵。學生需要具備邏輯思維的能力,明白要寫什么,運用何種手法,這些都要通過仔細閱讀題目要求進行思考后選擇。立意更是本環節的重點,立意新的文章能寫出自己個性,體現自己的獨到見解。審題立意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多讀多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品味。材料的選擇和謀篇布局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如何在眾多的生活素材中選取合適主題又不落入俗套的材料,如何安排文章的主次結構,是選材構思這一過程中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2.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記敘文寫作評價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評價更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教師在記敘文寫作評價的內容、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在內容方面,要將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滲透于記敘文寫作評價中去,充分考察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要關注學生表現的審美能力、語言建構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在評價方式上,要求教師注重多主體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評價反思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改善策略
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改善可以從寫作的不同環節入手。寫作環節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書面表達、修改評定。本部分將從以上方面分析,提出能夠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改善方案。
(一)審題立意環節
審題立意是寫作的基礎環節,這一環節首先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思維理解能力,能夠讀懂讀透題目的要求。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目,降低學生偏題跑題的可能。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獨創性。如教師在教授《故都的秋》后讓學生寫“___的秋天”,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形式填入合適的地點,如“校園、家鄉”等,學生通過回憶、觀察等方式再現秋天的美景、趣事。
其次,面對多元文化的新趨勢,教師應提升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審美標準,避免學生形成低俗、媚俗的審美取向。教師應提倡學生多從經典書籍、現實生活獲得體驗與感悟,盡量不從質量低下短視頻中獲得靈感。
最后,巧妙的立意需要在理解對題意的基礎上加入巧思。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學會換角度思考問題,不在文字表面意思做過多停留而深入挖掘其背后內涵。視角轉換可以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發散學生思維。運用視角轉換的方法,從諸如“物”“第三者”“心靈自白”等意料之外的角度進行構想。如教師在講授課文《背影》后布置的“講一個父親與爺爺的故事”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讓學生換一個角度,展開生活觀察,并對其進行情感教育,通過傾聽或觀察上一輩與上上一輩之間發生的事,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視角,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
(二)選材構思環節
選材要求學生首先篩選出合適文章題目與中心的材料,然后從這些材料中再篩選最適宜、足夠新穎的人物、事物去確定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選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材料需要貼近中心、源于生活,促進學生在選材中提升自己獨立思考、思維獨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就某話題引導學生展開頭腦風暴,聯想適宜的材料,再引導學生對材料的作用效果進行比較,從中選出新穎、適宜的寫作材料,這樣的寫作訓練能夠提升學生思維的創新性、靈活性。
學生在完成選材后需要謀篇布局,好的文章布局能把平常的材料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裁剪材料、安排層次結構、選擇寫作角度等工作都包含在構思中。教師需要訓練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記敘順序、寫作手法。如,在“最難忘的人”寫作課上,教師通過初中學過的課文片段《列夫·托爾斯泰》開篇的特寫鏡頭,幫助學生練習肖像描寫的寫作手法。通過該篇課文的記敘順序讓學生體會材料裁剪、寫作順序的巧妙安排,從而應用到自己的記敘文寫作中去,以減少模式固化等寫作問題。
(三)行文表達環節
行文表達這一環節最重要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語言建構,語言建構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例如,教師經常讓初中生寫《給___的一封信》。教師不妨給出這樣的命題:某公司贊助了你校一筆教育參觀資金。請給你的校長寫封信,勸說他同意支付一些錢用于你們的參觀。如此一來,明確了寫作的目的、對象、話題、體裁,真實的寫作語境得以創設,學生便能夠更流暢地完成寫作。①
學生在記敘文中的“真情不真”問題也能在培養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時得到改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升初中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寫作態度上:提倡學生觀察生活、捕捉細節,注意觀察的真實性、典型性。“誠”也是為人處世必不可少的精神態度,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促進初中生文化素養的發展。寫作題材上:選擇更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聚焦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融入創作中,敘事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升。教授技巧的同時也要多提供給學生練習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好消化吸收所學。以上幾點都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促進初中生寫好記敘文。
(四)評定修改環節
上文已經提出當前記敘文寫作教學評價存在不同方面的問題。具體來說,評價內容上,記敘文寫作教學評價不僅需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寫作的方法技能,還要考量學生寫作的價值取向、審美取向等,亦需要關注學生整個寫作過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評價主體上,擴充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多主體評價。如,教師在課堂上請學生互換作文本交流批改他人的作文。評價方式上,通過建立語文學習檔案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放在檔案袋,方便以后的學習反思,進行檔案袋評價。評價目標上,應給學生提供多元的、發展的、開放的學業評價,以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為目標。
寫作評價后很多教師認為記敘文寫作教學就可以結束,其實不然。寫作是寫、評、改、再評、再改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多雕琢文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與素養。綜上所述,教師要從不同寫作環節入手,提升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近幾年來的語文課程改革都在不斷進行語文核心素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嘗試,記敘文寫作教學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著眼于現存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問題,分析問題。本文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分析記敘文的現存問題,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行文表達、修改評定四個寫作環節提出改善策略,以期通過記敘文寫作教學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9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張玉瑩.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4]段凱東.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改革芻議[D].華中師范大學,2018.
[5]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4-8.
注 釋
①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5
塔里木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案例庫建設項目: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案例庫建設(TDCCL202113)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