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軍


甘肅省農廣校堅持服務三農的辦學方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對農民開展教育培訓、科技推廣、科學普及和信息傳播,成為農業科技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和主力軍,把一批又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傳送到了千家萬戶,為農業農村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素質提升等方面作出了應有貢獻。
一、工作情況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資金任務省里已于今年5月底分配至各市縣,各縣區基本已將任務分配至各個培訓機構,培訓工作正在陸續啟動。據統計,市縣農廣校有60多所承擔1萬多人的培訓任務,約占總任務的40%左右,約占總資金的50%左右。在中職教育方面,2020級學員,已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畢業學員650多人,畢業手續正在辦理。2021級學員開展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克服了疫情帶來的影響,基本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2022年招生工作已進行了安排和宣傳,初步統計招生人數700多人。在實用人才培育方面,2022年張掖前進村安排實用人才培訓人數800人,240萬元資金已撥付到位,甘肅省農廣校將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培訓工作。在農民體協方面,按照全國農民體協的工作安排,組織5名教師參加了跳繩教練員線上培訓、組織256名教師參加了全國美麗宜居鄉村線上健步走大賽;組織農民、專業技術人員及干部參加了第十五屆甘肅省體育運動會象棋和乒乓球兩個項目的比賽。在鄉村振興及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方面,按照廳里的安排,省校派出7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慶陽寧縣、酒泉敦煌兩縣的糧食生產、耕地管控、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美麗鄉村建設等9項重點工作任務的推進落實。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們清醒地看到,農廣校體系不穩、教職工創新意識不夠、培訓針對性不強、質效亟待提高等問題,有些是突出存在,解決的辦法和突破點不多,為此我們將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努力。一是進一步營造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氛圍。修訂后的《甘肅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修訂)》已于7月29日,經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頒布實施,接下來甘肅省農廣校將以此為契機,宣傳農業農村部門、動員市縣農廣校進一步加大宣傳貫徹的力度,營造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氛圍。二是開展抓點示范。選擇3—5所縣級農廣校,省縣共同組成專班,安排專題經費,圍繞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實施、中職教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及作用發揮、農民培訓質效評價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力求通過“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探尋總結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進而起到樹立典型、示范引領的作用。三是加強師資培訓。今年省農廣校已安排專項資金,對農廣校專職教師進行培訓能力提升培訓。現已初步確定分區跨片,圍繞高素質農民培育、中職教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及使用,側重現場培訓、實踐操作、專題授課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培訓活動的設計,采取現場觀摩、交流,專題講座、優師授課、說課評課等方式,力求做到結合農業生產和農民學習的實際,設計農民喜聞樂見、既愉悅身心、又能學習知識技能的培訓課或培訓活動。四是提升中職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水平。在中央農廣校和隆平高科的支持下,2021年在甘農云APP開發了中職教育模塊。該模塊自今年初上線以來,2021級950多名學員在縣校的指導下都已上線學習,據統計,截至6月底,80%的學員已完成線上學習課程。通過抽查等不同的方式了解到農民對線上學習還是比較認可,也愿意參加這樣的學習。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專業課的視頻還比較少,相配套的專題講座、實操視頻還比較少,不能滿足中職教學的需求。計劃圍繞甘肅六大產業和絲路寒旱特色農業嘗試開發一些地方性的教學視頻。五是進一步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訓教學輔助作用。通過多年的能力,市縣農廣校都建設了一些農民田間學校,有一些只是掛了牌子,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要做到農民田間學校實至名歸,省農廣校計劃結合抓點示范,把農民田間學校作為省市縣農廣校老師能夠深入培訓一線、深入了解農民、深入農業生產活動的“落腳點”,逐漸發揮宣傳農民、組織農民、教育培訓農民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民組織難、培訓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提高培訓質效。
三、意見建議
一是建議中央農廣校在編寫公共課教材的同時,能夠配套一些中職教學及配套學習輔導的視頻;二是建議中央農廣校指導、支持省級農廣校利用云技術及APP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和服務。
下一步,甘肅省農廣校將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高質量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