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文
現階段,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教育的發展目標更多地集中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許多小學制訂了全面發展計劃,要求學生不偏不倚,有效地把握數學和語文兩大學科,同時做到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筆者通過實際調查了解到,部分小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數學,他們認為數學就是一種加減乘除的計算和一堆對應的公式,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和枯燥。他們更喜歡傾聽類似于講故事的語文課,這就導致小學數學教育存在很多的學困生。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明確其學困生的成因,從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旨在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現狀,提高數學綜合成績,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從小開始培養自主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可以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在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養成動腦的習慣,積極思考,能夠在學習中充分地進行探索。特別是數學學困生,自身學習的興趣不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教師需要多注意觀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其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讓學困生學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
小學數學的知識是很基礎的,也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來進行數學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困生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觀察和思考,使他們能夠自主地搜集相關的數學信息,及時發現數學中的問題。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熟悉的教學情景,利用學生喜歡的事物來進行情景的創設,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提高學困生學習的質量。此外,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多個方面獲取有用的教學信息,讓他們能夠對事物有一定的認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表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讓學困生學會合作學習,促進自身數學思維的形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對學困生來說,更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使學生可以更加容易融入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數學成績。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特別的學科,需要學生多思考問題,多發表自身的看法,在交流中促進思維的發散,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在交流中學會解決問題。例如:在數學課程中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加法、減法的運算寫在左邊,把乘法和除法的運算寫在右邊,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一看就很明白,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研究出數學運算的規律。
三、讓學困生學會靈活地運用,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對學困生的數學習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并且內容豐富。教師可以給學生模擬相關的教學情景,構建歡快的學習環境,使數學課堂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和學生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提高自身靈活運用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習的激情,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的練習策略來實施:找出對應的習題進行練習,對習題進行分析,提高做題的速度,最后能夠靈活運用。在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多個方面來進行問題的思考。
四、激發學困生提問的潛力,明確思考的目標
對于學困生來說,激發提問的潛力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讓學生能夠明確思考的目標,提高自身數學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濃郁的學習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這一課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確立學習的目標。問題可以是:在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里,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樣的問題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教師可以換一種提問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給學生用實際的數學例子來實施教學,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至少要有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有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一問題是這節課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需要進行思考的方向。如此提問題的方式,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大腦處在運轉過程中,有思考的方向,有明確的學習方向,真正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五、激發學困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改變自身的學習狀態,主動進行學習
針對小學生的教學必須注重興趣的引導和激發,這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和源泉。小學生由于自身生長發育條件的限制,對于抽象性數學知識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設置趣味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說,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關注,或者通過游戲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并通過游戲內容設置為課程推進做好鋪墊,與教學知識有機結合,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這種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是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主要措施,將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質量。學困生在每個小學的班級里都會出現,出現學困生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客觀的因素有智力、年齡和情感等。對于大部分的學困生來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此外,部分的學困生也沒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很懶散,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越走越遠,偏離了學習的軌道,在學習的道路上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會越來越厭煩數學的學習。這樣的狀態是很不好的,因為學習的動機和學生的成績是有很大關系的,和學習的結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會對數學的學習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教師要注重學困生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加強學困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能夠學到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激勵性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的學習,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多給予表揚;和贊美,和學生多交流,成為學習上的好朋友,使得學困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愿意向自己傾訴心事;使他們在學習中有成就感,變得更加自信,讓學生認為數學的學習是個享受的過程,而不是處在被動中,從而提高學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傾向于能力培養,而現實生活與數學又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數學教學的完善將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幫助孩子培養思維能力。本文針對小學數學學困生現狀及轉化策略進行研究,提出了幾項解決措施,主要包括: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思想、豐富教學方法,以及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數學學習魅力,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就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階段來說,我國的教育也十分重視學困生教學這一方面的工作,并且找出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教師要給予學困生正確的引導,多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方面花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找到學生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再結合學困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建立學習目標,提升學困生的數學素養,使每一位學困生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學習的根本方法,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223899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