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賀
內容摘要:文化符號是由民族或集體遺傳下來的思想、習俗和文化的具體體現,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和地域色彩,蘊含特殊的藝術價值和審美體驗。基于對嗶哩嗶哩動畫APP的uploader李子柒142個視頻中文化符號的窮盡式統計,分析受眾者對具有東方審美的田園生活風格的文化符號的偏好,得出結論為大眾瀏覽短視頻時傾向于食物、節慶和傳統活動,并思考該系列短視頻對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的啟發:高度文化自信在前,自覺文化輸出在后。
關鍵詞:文化符號 文化傳承 文化輸出 李子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人們解壓的方式也“花樣百出”。而越是久處于鋼筋水泥的叢林,越向往清新怡人、節奏緩慢的隱居式田園生活。正是這種“可望而不及”的心理訴求促進了互聯網衍生出諸多風格的自媒體行業者,他們錄制的各式各樣的視頻成為了“打工人”凈化靈魂的依賴。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短視頻創作中,李子柒的古風視頻在海內外走俏,引起了粉絲的狂熱喜愛以及同行的爭相模仿。
目前國內對李子柒系列短視頻的研究多是從以下角度著手:一是傳播學角度。黃志敏(2021)認為以李子柒為代表的民間傳播者在逐漸從傳統媒體轉向社交媒體的國際傳播主陣地上獲得更多話語權。二是經濟學角度。楊瑩(2021)認為李子柒的變現模式的成功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宏觀環境的變化奠定了基礎,包括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傾向于明星網紅等品牌感的產品、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風的盛行;其次是情感和內容營銷。最后是品牌意識中融入了當代慢節奏的審美傾向。三是美學角度。唐辰(2021)分析了李子柒系列視頻的三個美學特點。第一是視頻中的自然風景和畫面意境都體現了道家的超脫凡俗的風格。第二是勞動的過程和結果都追求精致的細節和自由的創造。第三是視頻中節奏慢、過程慢、音樂慢撫慰了大眾緊張焦躁的心靈。除外,安倩(2020)認為李子柒系列視頻弱化了文化輸出時的強制性和宣教性,提高了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李子柒視頻有助于加強國人的文化自信,提高國人的身份歸屬感;又利于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進而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是,后者以前者為基礎。換言之,國人的文化認同感越高,文化傳播與文化輸出的自覺性就越高。所以本文對視頻涉及到的多種文化符號進行分類總結,總結出國人最易產生文化認同的符號,為文化符號和數字媒體技術的深度結合以及文化輸出時的側重提供參考。
一.李子柒及系列視頻
李子柒,1990年出生于四川綿陽,幼年便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14歲開始了在城市里打拼漂泊的生活。而后由于奶奶的身體原因,李子柒回到家鄉綿陽照顧奶奶。2015年開始創作古風美食視頻,她以四川綿陽的小山村為背景,記錄其“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細節。截止到2022年初,李子柒在嗶哩嗶哩動畫APP上上傳了142個視頻。這些視頻短則兩三分鐘,長則二十分鐘;包含了春夏秋冬的更迭,風雨寒霜的變化,日月繁星的交替;色調溫柔,音樂恬靜,風格恬淡。在視頻中,無論是田間勞作,制作竹具,還是烹飪佳肴,飼養家畜,李子柒都親力親為,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美好價值觀念。而且食物和器物的制作,尤其是非遺制作全都歸于本源,再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勞與智慧。
二.文化符號的定義
G.Hofstede與G.J.Hostede(2004)將文化比喻成一個“洋蔥”,包含了象征符號、英雄人物、禮儀和價值觀四個層次。其中象征符號是“洋蔥”的最外層,包括服裝、語言、建筑物等。
王立群(2016)將文化符號定義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和多樣性的、抽象表達民族的生活習慣、生產方式、群體審美的形式。
筆者認為文化符號是由民族遺傳下來的思想、習俗和文化的具體體現,形式感極強,且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和地域色彩,蘊含獨特的藝術價值。
三.基于李子柒系列視頻的文化符號分析
本文對嗶哩嗶哩動畫APP中李子柒上傳的142個視頻的播放量、彈幕數量以及評論數量做出統計,目的是篩選出最受歡迎的視頻,而后分析這些視頻中的文化符號類型,得出結論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媒體宣傳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促進文化輸出做出思考。
1.篩選
李子柒系列視頻在嗶哩嗶哩動畫APP上的播放量總計24513.7萬次,彈幕總量為172.15130萬次,評論總量為50.5395萬次。時間跨度為2016年7月25日到2022年初。
經過數值統計,現對李子柒系列視頻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表的數據進行說明和分析。
首先,三者整體趨勢成螺旋式增長,即整體發展,但峰值的出現不會因時間的先后而受到影響。這也說明文化符號取向是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量的主要影響因素。
李子柒系列視頻的受歡迎程度逐漸加深,以關鍵詞為“螺螄粉”的視頻為分界點,在“螺螄粉”之后上傳的視頻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數激增,并且出現了最高值。而播放量的最高值為“螺螄粉”,748.2萬;彈幕量的最高值為“番茄”,5.1萬;評論數的最高值為“蛋黃醬”,1.5萬。由于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數走向參差不齊,故而以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量的總量為參考篩選最受歡迎的視頻。
其次,系列視頻的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量總量整體上呈現波浪遞增的趨勢,且出現了三個相對高的峰值,分別是以“螺螄粉”、“冰激凌”和“葡萄皮做衣服”為主題的視頻?!奥菸嚪邸睘橹黝}的視頻三者總量是753.82萬,“冰激凌”為主題的視頻三者總量是449.22萬,“葡萄皮做衣服”為主題的視頻三者總量是437.52萬。
這反映出視頻受眾者對食物和勞動創造的偏好。民以食為天,人們機體的需要以及追求新鮮的口腹之欲激發人們創造出各式各樣的烹飪作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勞作不僅是生活的依賴,同時也是創造的載體。同時,李子柒視頻的受眾者多為工作壓力或課業壓力繁重的年輕人,他們既想從視頻中獲得沒有接觸過的勞動知識和創作方法,增加“云體驗”的感覺,如制作酸筍、給衣服染色固色等,又想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如榴蓮冰、螺螄粉湯底。
2.分析文化符號
本文以吳畏編著的《中國文化符號解讀》對文化符號的細致分類為基礎,將文化符號分為色彩、食物、動物、植物、服飾、建筑、器物、節令、地理、藥材、節慶活動11種。
李子柒所有視頻中出現的文化符號共1107個,計算文化符號數量耗時一周,規則是篩查并記錄視頻中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文化符號,比如節氣中的“清明”、“谷雨”、“立夏”、“小滿”等。同時為了避免主觀性,筆者在多次整理視頻中的文化符號之后,又請主修中國古代文學的學生再次檢查,最后確定視頻中的文化符號共1107個。李子柒所有視頻中的文化符號以“食物”(42%)和“節慶活動”(19%)為主,其次為“服飾”(13%)和“植物”(13%)。最后是“器物”(6%)、“動物”(2%)、“節令”(2%)、“藥材”(2%)、“色彩”(0.000027)、“地理”(0.000018%)和“建筑”(0.000018%)。
在當代社會,浮躁緊張的氣氛時刻籠罩在城市的上空,迫使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擠壓自己的休閑娛樂時間,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人們的關注點永遠停留在電腦上的數據以及自己工作得到的薪資,早已忽視了心靈的保養和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子柒抓住大眾渴望解壓放松而又無暇顧及的矛盾,在焦灼的大環境下投下一片清新恬淡的慢節奏生活投影,用舒緩輕松的音樂和自由快樂的勞作活動在居于大都市的人們的心中留下溫暖輕松的痕跡。
自2016年起,通過創作短視頻的方式,李子柒將田園風光和中國文化傳播至海內外。隨著視頻關注度的提升,他對內容更加精益求精。為了追求細節精準,尤其是不熟悉的技藝,往往要花數月時間學習。比如井鹽的制作、蘇繡……李子柒表示,她的視頻涵蓋了美食、手工、非遺技藝等領域。視頻主題都是生活中微小的細節,人們缺失不了但是又不太注意的東西,比如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在獲得了一定關注度之后,李子柒的視頻主題逐步擴大到非遺技藝層面。比如千層底、活字印刷術……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源自于生活,歷久彌新,代代傳承。
而“食物”這一文化符號的占比之重也是有原因的。李子柒表示,海內外的訂閱者之所以表現出對視頻的喜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食。美食無國界,雖然在不同國家中制作美食的原材料是一樣的,但是對原材料的處理方式和原理迥然不同,熟悉的原材料,陌生的烹飪方式,這對于我國其他地區以及海外地區的人來說是新奇、有吸引力的。但是李子柒選取的美食中都蘊含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魅力。
前文中的文化符號的比重是李子柒在創作視頻時基于時代背景對于受眾者偏好做出的預設,但受眾者的真實偏好是否和預設一致,從業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否可以將以上文化符號作為主要依據,這還需要分析高點擊量的視頻中的文化符號的相關數據。
本次分析以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量總量300萬為分界點,篩選出19條滿足條件的視頻,視頻主題分別為:蘿卜的一生、芋頭和辣椒、西瓜和葡萄、玫瑰花、黃瓜、番茄、端午節、土豆、小麥、大蒜、桃花節、棉花、臘腸煲仔飯、烙鍋和縉云燒餅、黃豆醬油、下雪天火鍋、螺螄粉、冰激凌和葡萄皮做衣服。下文將對這19條視頻的文化符號做出具體分析。
經過統計,19個視頻中沒有涉及到“色彩”、“建筑”和“地理”的符號,所以這19條視頻中只涉及到八種文化符號類別:食物、動物、植物、服飾、器物、節令、藥材和節慶活動。在這八種文化符號中,“食物”(40%)和“節慶活動”(21%)最受粉絲喜歡,其次是“節令”(12%)、“植物”(11%)和“服飾”(8%),最后是“器物”(3%)、“動物”(2%)和“藥材”(2%)。
經過對比,我們發現,李子柒做出的預設和受眾者的真實傾向基本一致。視頻中的“食物”多是川蜀地區的特色美食,而且在過程中做吃食為輔,相關的節慶、農業活動為主,尤其是在李子柒系列視頻《一生系列》的農業勞作中,李子柒追求本源,沿習節氣變化,展現了完整的農業勞動過程,又立即將收獲的果實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珍饈佳肴。粉絲在觀看視覺盛宴的同時,也是在食用精神食糧。與此同時,李子柒潛移默化地將節氣文化、節日習俗等抽象的傳統符號轉化為具體可視的文化形式,此種處理方式也讓抽象變具象,也能讓觀看者更加真實系統地對中國文化產生認知和共情,讓國人在無形中喟嘆:泱泱大國,處之何幸!
四.反思
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受眾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被迅速提高,并且在流逝的時間中也不會減弱。民自信,國自勇。如果國家不需要發布政策強調增強文化自信,那么國人的文化認同就已經深入骨髓。所以目前亟需的仍然是從各個方面增強對國人的“文化軟輸入”。而自媒體正是做到了“潤物細無聲”,所以國人的接受度才會高。
觀看李子柒的視頻,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中華民族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事事親為的工匠精神以及向往生活、熱愛生命的樂觀態度。而這些觀念最先也最易影響到國人。所以外國網友稱李子柒為“東方美食生活家”,而國人則授予她“中國品牌人物”的榮譽。這樣也說明了李子柒的視頻更容易讓中國人產生情感共鳴,欣賞展示的傳統活動,接受視頻宣傳的傳統文化。所以此類短視頻的對象首先應是國人,目的是提高國人的文化自信。只要國人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在與國際友人的交往中,國人就會無意識地對中國文化進行傳播。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讓通過文化短視頻的方式影響并且提高國人的文化自信呢?相關從業者可以從李子柒的成功案例中學到經驗。首先可以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入手,聚焦文化符號,精準狙擊國人文化取向,打造獨特的IP形象。同時在把握文化符號的過程中,給傳統文化注入時代感,抓取時代熱點,打造與時俱進的形象。從上文對李子柒視頻中文化符號的分析,目前國人的文化取向仍聚焦于食物、節慶、傳統手工活動等,所以自媒體從業者在制作視頻時圍繞這些文化符號,但是又不局限于李子柒式古風風格的文化符號,挖掘并傳達背后的文化涵義。因為“物以稀為貴”,如果人人都是李子柒,那么最終的后果一定是人人都成為不了李子柒。盲目跟風是相關工作者必須避免的事情。也即是說,可以從食物、動物、植物、服飾、器物、節令、藥材和節慶活動這八類文化符號入手,探究不同的文化符號表現形式,長此以往,在短視頻盛行的時代背景下,國人接收到的中國傳統文化信號就會越多,文化氛圍就會越濃厚。
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對李子柒系列視頻的播放量、彈幕量和評論量進行統計,對文化符號進行分類,而后分析了李子柒系列視頻的的文化符號,并根據分類統計加以分析,統計出最受民眾歡迎的文化符號為食物、動物、植物、服飾、器物、節令、藥材和節慶活動,以期為其他相關從業人員在進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方向的創作時,制作視頻主題選擇時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但是由于筆者在視頻創作上的非專業性,制作相關視頻的具體細節,比如視頻拍攝的角度、視頻呈現的氛圍、視頻的加工技巧等等在本文中未涉及,這也是本文的局限性。希望日后有其他學者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對以短視頻為主的文化傳播領域有所貢獻。
通過視頻潛移默化提高國人的文化自信雖然要經過長達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漫長時間,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甚至一群“李子柒”,他們會用時興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這種緩慢但持久的文化渲染會給當代以及后輩創造一個傳統文化氛圍濃郁的大環境,國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自信會逐漸提高。而后在此基礎上,國人會自覺自發文化輸出,加上網絡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加速傳播,視頻等媒介傳播和國人的主觀宣傳更會加速中國文化的弘揚和輸出,這就是所謂的“高度文化自信在前,自覺文化輸出在后”。
參考文獻
[1]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黃志敏.國際傳播民間傳播者研究綜述——結合李子柒個案分析[J].新聞傳播,2021,(7):10-12.
[3]楊瑩.探析李子柒視頻的變現模式[J].傳媒論壇,2021,(1):171-172.
[4]唐辰.短視頻中的情感依托:李子柒走紅的美學緣由[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5):96-100.
[5]安倩.跨文化傳播視域下李子柒短視頻中的非語言符號分析[J].視聽,2020,(12):133-134.
[6]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23-24.
[7]王立群.文化符號與文化傳播[J].西藏科技,2016,(2):20-22.
[8]吳畏.中國文化符號解讀[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