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莊觀


摘要:目的 分析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對治療Pilon骨折的具體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2021年期間我院收治的124例Pil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2例。對照組實施解剖型鋼板內固定治療,實驗組實施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率。結果 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的治療方式效果更好,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通過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治療Pilon骨折患者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其他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治療速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鎖定板;Pilon骨折;臨床療效
隨著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的不斷發展,間接使得Pilon骨折的發生率與日俱增。Pilon骨折,包括脛骨遠端與踝關節干骺端骨折,常伴隨內踝骨折、踝關節關節面粉碎性骨折、脛骨前緣骨折、后踝骨折等。數據統計表明,Pilon骨折的患者,大多數都合并嚴重的腓骨下段骨折和軟組織損傷。現階段,臨床治療Pilon骨折的主要方式為開放解剖復位,但此類方式在進行鋼板內固定操作時,需要剝離大范圍的軟組織,整體的治療往往達不到預設的理想效果。
因此,怎樣結合科學、合理的技術來提升Pilon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儼然成了目前臨床上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為了改善現狀,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對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對治療Pilon骨折的具體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021年期間我院收治的124例Pil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2例。對照組:男29例,女33例;平均年齡(42.12±2.18)歲;按照骨折原因分為20例交通傷,14例高處墜落傷,28例摔傷;按照骨折類型分為23例閉合性骨折,39例開放性骨折。實驗組: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齡(41.13±2.01)歲;按照骨折原因分為12例交通傷,28例高處墜落傷,22例摔傷;按照骨折類型分為35例閉合性骨折,27例開放性骨折。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入院后對病情有基礎認識,并對治療方式、藥物無過敏反饋,本次實驗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對本次實驗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②主觀意識清晰,溝通無障礙,可正確表達自身真實意愿;③病歷完整真實無隱瞞。
排除標準:①認知、視聽功能存在障礙;②治療期間依從性差;③因外界因素中斷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解剖型鋼板內固定。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時間對其展開踝關節半脫位糾正與跟骨牽引治療,按照常規方式進行加壓包扎與消腫。醫護人員要幫助不方便挪動肢體的患者找到合適的體位,一般均為仰臥位,然后持續硬膜外麻醉后上止血帶。如果患者存在腓骨骨折,需要在其腓骨下端后外側開放切口,解剖復位后,恢復腓骨長度,同時提供鋼板內固定。其次,同時沿脛骨下段前側開放縱形切口,切口深度需要達到骨膜位置,而后將骨膜與前關節囊依據骨折線切開,骨塊上面的附著部分需要保留,同時注意觀察距骨、脛骨二者的關節面,選取合適長度的鋼板,實施關節面復位。最后,使用解剖鋼板固定,將切口關閉。
實驗組為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治療。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置于平臥位,持續硬膜外麻醉后上止血帶。對同時存在腓骨骨折的患者,要先切開骨折端復位,復位完畢后,再行重建鋼板固定。其次,仔細清理開放性骨折患者的創傷面,將已經失活的皮膚與皮下軟組織清除干凈,結合皮膚的實際創口實施手術切口設計。以閉合骨折患者為例,閉合骨折通常會選取脛骨遠端前內側L形切口,經內踝尖下端1 cm的位置,一層層將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開,將骨膜剝離,使前側關節囊、前外側骨折塊、內踝骨折塊、脛骨遠端前緣、脛骨遠端關節面等部分均可以充分暴露出來。最后,對內踝骨折塊進行復位,撬開脛骨遠端前緣骨折塊,輔以跟骨斯氏針牽引,以距骨關節面作為參照,復位前外側骨折塊、脛骨遠端關節面、后踝骨折塊。面對骨缺損處時,需要采用同種異體骨、自體髂骨、硫酸鈣人工骨等材料進行植骨,觀察患者的骨折復位狀態后,以單皮質鎖定加壓鋼板,進一步固定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折塊,固定完畢后,檢查復位狀態,完全滿意后,進行切口沖洗,留置負壓引流管,將切口關閉。
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抗感染治療,手術完畢的24~72 h內,將負壓引流管拔除,術后7天,醫護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足趾屈訓練,待到狀態逐漸好轉時,緩緩過渡至踝關節活動,術后1~3個月,適當展開負重訓練,并結合患者的實時恢復狀態,調整訓練方案。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具體療效,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
(2)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疼痛程度,比較VAS評分,分值越高,則證明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
(3)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術后感染、內置物斷裂、骨折延遲愈合等。
1.4 統計學分析
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患者的信息確認無誤后,數據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具體療效更好,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預后舒適度更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為9.52%,其中4例術后感染、1例內置物斷裂、1例骨折延遲愈合;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為15.87%,其中6例術后感染、3例內置物斷裂、1例骨折延遲愈合。
3討論
Pilon骨折,是高處跌落、交通事故等造成的脛骨遠端松質骨壓縮、缺損、關節面損傷,致殘率較高[1]。加之Pilon骨折為高能量脛骨負重關節損傷,受傷后傷處周圍的組織血供較差,治療難度比較高。pilon骨折的患者受到的是垂直暴力,骨折線累及脛骨遠端踝關節負重關節面的損傷,屬于踝關節損傷里比較復雜的一種。臨床治療需要分期進行,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軟組織的條件,1~2周腫脹消退后皮膚出現皺褶,可以采用內固定治療。內部內固定治療遵循一個原則,先要復位腓骨側,損傷相對來說比較輕,給予解剖復位把腓骨作為一個標志,再去復位脛骨遠端的骨折,可以先復位脛骨外側、后側以及內側骨折,常規做pilon骨折時通常要備上髂骨,在脛骨踝關節上方骨缺損的位置充分植骨,只有這樣才能夠對pilon骨折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現階段,Pilon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臨床手術,良好的手術方式可以達到滿意的關節復位,從而進一步保障關節穩定性,起到促進愈合、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而Pilon骨折是否可以治愈,主要由骨折端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情況來決定,一般患者出現pilon骨折后,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pilon骨折會導致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損傷,加之手術過程中對周圍的軟組織剝離比較重,此時極易影響骨折部位的血運,從而導致骨折端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速度。在治療后期,如果患者出現了明顯的踝關節部位、韌帶、關節囊的黏連攣縮,而患者又比較怕疼,不敢鍛煉,這種情況也會導致恢復進程變慢。如果患者pilon骨折后,骨折斷端對周圍的軟組織損傷比較輕,且手術過程中,對周圍的軟組織剝離損傷較輕,此時骨折端順利愈合的概率較高。
在臨床上,出現pilon骨折的患者絕大部分的骨折部位會出現錯位,使得關節面不完整,所以手術治療也是最佳的一種方式。在手術時,要恢復骨折部位正確的解剖位置,須保持脛骨遠端關節面完整,采取鋼板內固定,必要時還會同時采用外固定架,通過外固定來保持骨折位置穩定。開放解剖復位屬于治療Pilon骨折的一種重要手術方式,但由于開放解剖復位的操作模式會剝離大范圍軟組織,對骨折端血液運行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患者恢復效果往往達不到臨床預期。臨床醫師為了提升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也在不斷嘗試各類手術方式,除開放解剖復位外,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治療的模式逐漸臨床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治療,更利于主刀醫師操作,加之脛骨遠端的軟組織覆蓋比較少,醫師可以通過手指便能夠觸及脛骨遠端骨折塊,而后在跟骨斯氏針輔助下,復位后踝骨折塊就會容易許多。且就固定物而言,傳統的鋼板固定,極易出現螺釘斷裂、固定不牢等問題,而雙鎖定加壓鋼板不止完美避免了這個問題,無須與骨貼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鋼板四周組織的壞死率,對加快骨折愈合有著極大助益。
Pilon骨折患者在術后要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例如關節鍛煉、調整飲食等。(1)關節鍛煉。通過足部的背伸、跖屈等來增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緩解關節僵硬,避免發生肌肉組織粘連萎縮,影響關節活動;(2)飲食調整。Pilon骨折患者需要進食高能量、高蛋白的膳食來幫助元氣的恢復。術后初期,需要暫時清淡飲食,盡量避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多補充維生素與碳酸鈣,像草莓、桂圓、荔枝、蘋果等都是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可以適量多吃。除此以外,還可以多曬太陽,便于促進鈣離子吸收,有利于骨折愈合。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具體療效更好,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且VAS分值表明實驗組患者的預后舒適度更高,不良反應的出現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實驗組手術方式在治療Pilon骨折時,不但暴露良好且患者的創傷小,患者疼痛癥狀得到了有效改善,踝關節恢復效果也會變得更好。
綜上,通過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結合鎖定板來治療Pilon骨折患者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其他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治療速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航,陳戈,陳仲,等.距骨定位法微創治療復雜Pilon骨折43例報告[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20,9(2):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