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中國儒者“修、齊、治、平”人生理想到當今中華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家國情懷”一直伴隨著五千多年華夏文明流淌在世世代代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v觀五千年華夏文明,博覽百家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緬懷歷代仁人志士,無不以家國為念?!凹覈閼选笔侵腥A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不僅是具備豐富“家國情懷”的教育教學素材資源,還是深植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感認同,更是黨和國家“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當前中國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就要培育具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依托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資源,拓展“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新途徑,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教育落實于普通高中教育教學中具有實踐效能與現實意義。
一、“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是黨和國家人才培育的核心價值目標
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學教育教學中培育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同時更應該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一個具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人才能夠在未來社會中擔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任。六大素養之一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是“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和拓展,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目標。2017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新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其中“家國情懷”是指“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學生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難看出“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是普通高中歷史學科育人的價值目標。
二、“家國情懷”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培育途徑
(一)變革“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理念
要培育具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切實轉變普通高中教師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積極踐行素質教育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著力提高普通高中師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重要性的認識。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明確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是“立德樹人”的育人工程,挖掘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課程資源中的“家國情懷”內容,促進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其次,以“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為價值導向,推進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潛移默化地植入青年學生思想中,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最后,教師以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師生和諧、互動中提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效率和效果。
(二)開拓普通高中教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
過去大多數學?!凹覈閼选焙诵乃仞B的培育形式往往比較單一,以傳統的說教為主,忽視了當今中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狀況,導致在進行“家國情懷”相關教育時,只顧教師的宣講和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在“家國情懷”培育的形式上進行創新。教師可多渠道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樂于接受的“家國情懷”培育內容和形式,通過分析研究開拓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樂于接受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途徑和方法,尊重學生意愿,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靈活、生動、自然地進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活動,提高“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效率和效果。筆者通過課題研究開拓了在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中培育“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新途徑和新方法。(1)在教育教學實踐環節利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資源中有豐富的“家國情懷”素材、在普通高中歷史課堂教育教學中開發利用好這些真實、生動的史料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素材,生動多彩的教育教學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2)利用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的機會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每個城市都有博物館和紀念館,它記錄了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與城市氣質,更折射著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良好資源。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豐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素材,深化“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效果。(3)利用傳統節假日、重大紀念日和紀念活動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在傳統節假日、重大紀念日和紀念活動中采取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教育教學讓學生理解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和紀念活動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重視活動儀式感,引導學生體驗這些活動,儀式是莊嚴的、肅穆的,會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敬畏感和自豪感,從而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4)結合本地文化、習俗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培育。地方文化習俗資源豐富,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有利于學生體驗,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培育“家國情懷”核心素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結合大型學科教研活動促進歷史學科教師“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觀念轉變,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6)通過國旗下的講話、班會、報告會等政教平臺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政教平臺對學生思想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政教平臺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一舉兩得。(7)通過網絡平臺倡導家校合作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離不開學校教育的培養,更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親情維系、道德修養、“三觀”樹立的重要載體,家庭管理是教育孩子成才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人才的培養影響著民族進步和國家前途、命運。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我們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更是深植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元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正是一種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更是有著遠大的精神抱負。通過家校平臺,倡導家校共育可以夯實“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根基。上述“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途徑和方法切合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可以提高“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效率和效果。
(三)豐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素材
當前許多與“家國情懷”有關的教育內容陳舊、老套,流于說教,并不適應新時代青年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對該類教育活動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為了改變現狀,提高“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效率和效果,我們既要做好“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更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開發“家國情懷”素材,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資源中涉及“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素材進行精準加工,做到與時俱進。中學教師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形式,拓展“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和形式。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處在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變局中蘊含機遇與挑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顯得十分迫切?!凹覈閼选焙诵乃仞B培育應該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將家風門風,鄉土情結,愛國熱情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滲透;將銘記歷史與展望未來統一起來。不僅要提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中的家國觀念、民族意識等傳統內涵,還要探索被人們忽視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國際理解和世界共同體意識。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世界現狀增添新的元素,豐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1.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84-190.
作者簡介:張鋒(1983—),男,漢族,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育教學。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家國情懷素養培育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300)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