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將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性的處理,使用戶能夠在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下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諸多媒體信息與其相應的各種感官進行實時的信息交互,所以多媒體技術又稱為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書面知識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處理以立體圖像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中有效激發出來,降低學習難度,而學習效率也有顯著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高中物理是一門綜合性相對較強的科目,其知識結構比較簡單而又有抽象化特征,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時會有一定的難度。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應用,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創設出比較合理的教學情境,將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以直觀具體的形象展示在學生眼前,促使學生能夠對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有效地將其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1]。比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內容時,物理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三個描繪物體運動的v-t圖像展示出來,并且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創設出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關的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其中的運動規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的,每個問題都在多媒體中逐一顯示出來,當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將關鍵點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直接將正確答案全部展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斷增強。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科學布置課堂,調整物理課堂結構
高中物理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中,可以將教學課堂布置得更加科學,使課堂結構能得以有效調整和優化,進而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明顯提升,而學生也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物理理論知識。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條件主要有“多功能、多效果、多展示”,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板書的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其中,使整體的教學結構能夠動態化地得以演示,然后教師再將課堂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并給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使得在正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而教學效果也會更加理想[2]。比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必修2物理“萬有引力定律”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時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并明確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然后根據以往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在正式上課時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使課堂教學形式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
三、合理利用微課,優化演示物理實驗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使新的教學方式涌現出來,微課教學就是其中的典型。微課是一種數字化、微型化的課程形式,其主要優勢特點即為短小精趣、主題鮮明、簡潔緊湊,教學重點更加突出,也更具有針對性[3]。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利用微課進行優化演示,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細致地觀察物理實驗現象、節省時間,將實驗風險降低,還能夠讓學生進行反復觀看,實驗教學效果得以優化。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實驗:探知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視頻進行實驗演示,使得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其中的關系,并分析和探索出相應的規律,進而將實驗觀測效果有效增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多媒體技術視角下,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其教學改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并出現了新的面貌,多種教學方法也因此不斷涌現出來,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活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使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增強;也可以更科學地布置教學課堂,使得教學課堂結構得以更好地調整;還可以利用微課,將物理實驗的演示逐漸優化,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提升高中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物理成績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啟明.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實踐[J].科技資訊,2020(13):45-46.
[2]薛忍榮.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18):98.
[3]安龍亮.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東西南北,2019(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