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鵬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度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更要從推動學生學習發展的角度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推動學生積極探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挑戰,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切實學有所得。如何更好地營造高效課堂教學氛圍,推動學生學習發展,已成為教師普遍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
一、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解讀
(一)識記
對于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有效認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對于數學上涉及的各種概念、定義、法則、法規,都要讓學生有步驟、有條理地說出來或者在紙上寫出來。一些典型的幾何圖形、函數圖像、方程等,還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復習,并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有機串聯。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是學習的最低水平,也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一環。識記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說出來,同時在對一些同類事物進行對比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有效識別。如球和球面有哪些區別?正弦曲線和余弦曲線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冪函數和指數函數在解析式圖像上有哪些異同?基于認知層面,要讓學生對重點知識熟練記憶、有效識別,并嘗試再現。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加以理解,為后續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理解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理解包含了對一些基本語言材料要素的把握。同時,數學的理解更要對各類定義的適用范圍、應用條件、案例模型進行有效推演。數學理解是連接知識與應用的重要一環。數學的理解可簡單分為兩大類:(1)對文字的說明性理解。這是數學學習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所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即能夠將數學的語言轉化為公式、圖像、符號或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最常見的應用方式就是看到一道題目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圖形的方式有效表達出來,嘗試對其適用條件、應用范圍、可能情況進行有效分析。這是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彰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取文字中的核心要素。(2)探究性理解。主要是指在數學問題解答過程中,通過對資料的探究,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有效研究并嘗試構建模型獲得結論。例如,對于一個公式,學生可以嘗試對其進行有效的推演并證明。還有一些定理、法則等,也需要學生在探究性理解的基礎上有效分析,為學生拓展運用奠定良好基礎。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推進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可以為學生自主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
數學學習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有效應用。對于已經獲得的知識、探究的定理、記憶的法則、通過問題的推演得到的一些初步結論,都需要學生有效應用。對于每一個數學問題,都要讓學生有效解讀,將其中所蘊含的模型嘗試提煉,并與已經學習的知識有效關聯,推動學生對問題的創新性思考,并進行有效的應用,更好地尋找問題解決的視角,推動有效創新。
二、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科學性原則。對于概念的理解、算法的研究、定理的推演、結論的證明以及一些公式的應用,都必須要以科學性為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堅持內容準確、方法科學、步驟完善。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參與,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理解應用。
(二)創新性原則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個知識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同時課堂所使用的方法、解題的思路也一直不斷地在創新。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不能讓學生生硬地記憶。同樣一個問題,對其中的一個數值稍加變化,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就要重選思路,有效構圖。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整個問題最后的答案也會千差萬別。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一成不變地識記,而是要堅持創新性原則,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推動學生有效思考。教師要營造開放而且融合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效質疑、科學審視、自作總結。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分析知識之間的緊密關聯性,通過科學的類比、歸納、猜想、判斷、概括,獲得初步的結論。另外,還要進行有效的驗證,以更好地推動學生有效創新。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能單純地教會學生一些規律,而是要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推動學生積極進步。
(三)參與性原則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步增強。在高中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不能以教師的一言堂代替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可以提出觀點,廣泛嘗試,相互競爭,積極對抗。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探索,科學審視,以學生的學習參與更好地迸發創新思維,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差異性,以教師的科學引導使學生獲得學習自信。同時通過教師的鼓勵讓學生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氛圍。這樣可以使數學教學的目標高效達成,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
三、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推進包括課前和課中兩個重要環節。為此,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推進,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引領學生有效學習,著眼于課前,也需要教師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課堂上與學生精準互動,有效探究,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課前,充分準備
高效課堂的推進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價值,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非常重要。在課程正式展開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備課工作。對于即將教授的內容,教師要認真鉆研課本。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寫出相應的教學設計。同時還要與同年級的其他數學教師有效交流,針對大家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積極對話,有效分析,同時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一些創新思維有效了解,以更好地完善教學設計,助推學生更好地學習發現。另外,結合網絡資源,教師也要參考其他教師的一些優質課、觀摩課,從中獲得有效的啟發,從而更好地設計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在課前,教師還要為學生自學輔導提供有效輔助。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按照任務單自主預習,嘗試進行一些問題的解答,這對于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具有重要價值。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要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不僅要讓他們對其中的一些定理、公式進行有效總結,更要指引學生融會貫通,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把握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從而為學生創新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一些自主討論,對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出合理的假設,對他人的觀點大膽質疑。通過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吃透問題,學習分析。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期待
在課中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知識,更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期待,這是高效課堂推進的核心一環。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推動學生體驗、探索、參與,也可以融合具體的情境引領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后對所學習內容可以充分應用。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從數學文化的角度,推動學生有效認知即將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學習呈現。以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的目標,并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推動課堂任務高效完成。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也能逐步加深。
(三)基于問題精講點撥,推動學生學習進步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構建的過程中,課堂導入部分的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大多學生能夠完成。教師還要為學生出示一些進階性任務,讓學生有效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暴露出諸多問題,如有的學生思路非常清晰,但對公式的適用條件會出現認知偏差,還有一些學生會提出一些新問題,對于這些細節教師都要有效捕捉,并通過精講點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這樣才能夠通過課堂教學使教學目標真正高效地達成。以“隨機事件的概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為例,對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確定事件學生可以形成初步判斷。而對于隨機事件出現的概率,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發生的頻率和概率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明白頻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頻率本身是隨機的,而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會在概率附近。通過大量重復實驗,可以利用頻率來估測概率,以更好地讓學生把握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教師的點撥和精講,不僅要讓學生看到表面問題,更要使學生明白問題所反映出的實質,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融會貫通。
總之,高效課堂的落實要求在一節課內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并使學生能力得到發展。同時還要結合教材及教學目標,合理優化教學過程。通過教學策略的應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圍繞識記、理解和運用而展開。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端獲得一些學習反饋,隨時調整課程后續推進的方式和方法,以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