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無流量則無傳播,流量是檢測傳播效果的重要標準,但主流媒體卻不能陷入“流量至上”的偏執中,從而偏離自身的價值立場。
流量并不僅僅體現為數據,它同樣攜帶著價值觀。效果可以量化,價值觀卻很難量化。如果只依靠流量來指導媒體的內容生產,勢必帶來價值判斷的異化。很顯然,“流量至上”是與主流媒體的功能定位相悖的。因此,在推進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堅守主流價值觀的定力,既要對互聯網傳播的流量要素詳加考量,又要對唯流量論的價值邏輯予以批判反思,在內容生產與傳播上建立篤定的價值體系,切勿在價值導向上自我矮化。
互聯網帶來了傳-受關系的重大變化,基于技術賦權的受眾,不只是被動接受信息,他們同樣可以介入內容生產,進而影響傳播過程、傳媒生態,但主流媒體主導議程設置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事實上,不少主流媒體近年推出的優秀融媒體作品,不僅導向正確、題材主流、風格正派,而且擁有相當的網絡流量,有的甚至引發爆款傳播。這充分說明,傳播的流量源于受眾,但并不意味著媒體要盲目從眾,而是要在議題、觀點、價值等方面體現出主體性來。
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等亂象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嚴重破壞了互聯網傳播生態。在互聯網整治中,主流媒體平臺尤其應在流量導向上起到示范效應。一方面,要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有流量的好作品,以主流媒體的高品質追求影響互聯網傳播空間的流量生態;另一方面,要強化更有影響力的、自主可控的主流媒體平臺建設,讓流量真實、可信、服眾,推動傳媒生態的優化。
流量在互聯網傳播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的主流媒體不僅要有創造流量、吸引受眾的自覺,更要有健康導“流”、強力凈“流”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主流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正向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