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華媛
摘要: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從國家戰略層面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出了發展要求,指明了發展方向:“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全速推進,也催生了一些行業開始探尋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對部分行業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觀察與思考,提出行業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路徑建議。
關鍵詞:行業 融媒體中心 建設路徑
融媒體中心,始于2014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后,光明日報率先響應開辦“融媒體”版,并成立“融媒體中心”。在報網融合的框架下,“促使策劃、布置任務、采寫、編輯、發稿諸環節統一在一個技術平臺上”,通過報網采編團隊的相互“取長”,不斷推出適合“報網端微”等各平臺的標配產品。[1]
彼時的融媒體中心,更像是一個后端聚合生產制作報網端微不同類型產品的組裝車間。2018年,隨著習近平總書記“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要求的提出,“融媒體中心”一詞,越來越被業界關注。國家層面加速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同時,也催生了行業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并成為媒體深度融合中的一股熱潮。
一、行業融媒體中心建設與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加速迭代,越來越多的第三方信息交互平臺,成為行業信息發布的渠道,較之傳統媒體時代只能選擇報紙、廣播和電視,行業有了更多的渠道選擇。從微博到微信,再到今日頭條、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擁有大量信息資源、與社會交互頻繁的行業紛紛選擇入駐,進行發聲。無論省級行業還是下沉到州市縣級行業,或多或少都建有對外發聲的渠道。
行業內向來有信息報送的傳統,往往自下而上垂直上報到相應部門(處室),主要用于信息互通和工作總結,與負責對外宣傳的部門(處室)之間并沒有動態的信息交流,更多信息終結于處室,其對外傳播的價值遠未被發掘,未能聚合到行業自建的微端號等信息平臺上,更無法形成行業亮點推送到媒體平臺。
行業融媒體中心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1.形成行業內信息的有效傳遞與交流。行業內成立融媒體中心,可以統籌下一級部門(處室)上報的信息,也可以統籌同級部門(處室)交換而來的信息,經過分揀、加工后,匹配到自身運維的微端號等信息平臺上,形成行業內信息的有效傳遞與交流,為行業內部員工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務。
2.實現行業與媒體間的良性互動。行業內信息經過縱向和橫向匯總后,還能根據不同媒體的需要,對信息進一步采集、加工,制作成產品提供給媒體。也可以協調媒體采訪,將行業信息價值和行業整體形象,通過媒體的主動關注得以最大化呈現。
3.是媒體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隨著媒體融合進入深水區,媒體生產運營節奏加快,從業人員專業性不足和行業信息壁壘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行業信息的精細化梳理和有效性傳播出現短板。而行業內部隨著運維的信息平臺越來越多,需要大量優質內容去支撐時,既面臨著專業采編人才短缺、短視頻H5等新型傳播形態產品產能不足的困境,又存在各微端號等信息平臺傳播對象單一、傳播力影響力欠佳、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行業融媒體中心的設立,正好解決了媒體和行業之間共同的痛點和難點。
二、當下行業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模式
行業類融媒體中心的探索,起步于2019年。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2022年一季度,先后有福建思明區法院融媒體中心、廣東工會融媒體中心、云南政法融媒體中心、浙商浙江省工商聯融媒體中心、甘肅省公安廳融媒體中心、深圳工會媒體融合中心、安徽煙草融媒體中心、云南公安交警融媒體中心、貴陽交通局融媒體中心等先后掛牌成立,另有貴州、湖北、內蒙古等地的紀檢監察機關也建立了融媒體中心。
從行業類別來看,既有黨政部門類,又有群團組織類,還有大型國企類。無論哪一個類別的融媒體中心,都有一個共性,即行業內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需要以適合當下各信息平臺需求的形態,對外界有效傳播,與公眾和更多資源有效互動。
縱向打通的行業內“端微號”等信息平臺如何聚合發力,又如何橫向聯結媒體形成更大的傳播圈層,是其走向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初衷。而模式的選擇,大致有以下三種:
1.機制聯動組建媒體宣推陣營。2019年1月20日,“海南旅游和文化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由海南省旅游協會整合國內外主流媒體資源組建,以期推動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
2019年3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成立融媒體中心,通過“年選題、月調度、周碰頭”的統籌聯動機制,不斷強化媒體宣傳融合發力。
誠然,這兩家文旅行業的融媒體中心,是整合媒體資源“為我所用”,靠聯動機制與項目合作,和媒體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系,從而實現自身宣傳推廣的價值最大化。
這類融媒體中心,雷同于原行業內設的新聞中心或信息中心。在產能輸出不大、產品迭代性不強的時候,由于產能本身有稀缺性、公眾對行業信息有需求,其與媒體之間能夠良性互動。但在自身信息平臺倒逼產能成量級增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原先的新聞中心或信息中心,即使轉型也面臨著人力不足、機制不足、動力不足、疲于應付等現實問題,應對之策往往是從合作媒體中抽調人員搭班干活,完成內容生產和平臺運維。這類融媒體中心有了“融”的雛形,但只能解眼前之急,無法形成長效模式。
2.教育領域試點的高校融媒體中心。這類模式是為適應新時代高校宣傳工作的發展需要,與媒體有一定的互補性。
如上海外國語大學融媒體中心。作為全國首批教育融媒體試點建設單位,2019年11月,該校在原多語種網站的基礎上,打造多維度的校內外媒體矩陣和集統籌調度、融媒發布、輿情應對、政務服務、公眾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統一平臺,與學校所在的上海市松江區共同開設英文App,成為上海市區級融媒體中心客戶端第一個英文頻道,以社區新聞、松江文化等內容為依托進行對外傳播。在此之前,該校就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完成了官方賬號全覆蓋,通過海外融媒體管理系統,構建了新型海外傳播陣地,主動建言發聲,推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3.“行業+媒體”的共建模式。這類模式是依托融媒體生態技術力量和媒體融合發展經驗,在實體空間、軟件系統及硬件設施上進行全新開發設計,重構工作運行機制。
如2019年9月25日掛牌成立的南寧海關融媒體中心,就是依托廣西云數字媒體集團技術搭建。作為全國海關系統第一個融媒體中心,該中心還對海關對外信息傳播的工作機制進行改革,打破了新聞輿論、互聯網信息、政務公開等工作之間的壁壘,集合工作,實現媒介資源、組織人員、制作流程以及發布平臺的共享。
在兩年的實踐中,越來越多的行業選擇了這種融媒體中心建設模式。
三、“行業+媒體”模式的建設路徑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提供了規范參考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有相應規范,由中宣部和廣電總局于2019年1月15日聯合發布。其中,“縣級融媒體中心”被明確界定為整合縣級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資源,開展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等業務的融合媒體平臺。
由此可以明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職能,已遠遠超出簡單的媒體信息服務,而是“肩負著構建立體化治理體系,打造縣域成員交流互動并進一步連通市省乃至中央輿論空間,不斷凝聚社會共識的使命。”[2]
全國2000多個縣陸續掛牌成立了融媒體中心。這些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適應移動互聯網,特別是5G的發展,充分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縣域媒體平臺、實現采編審播發和輿情監測一體化,既可管可控,又提升了內容生產力。同時通過體制機制整合縣級媒體人力資源,以新聞服務為抓手,對接做好政務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并進一步拓展商務服務,使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為縣域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基層社會治理的連結體。
“新聞+政務+服務”,也日漸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行業本身具有的與社會公眾、與其他行業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除了信息的交換,更有行業政策、措施的出臺、落地,以及更多服務職能的提供等,與媒體深度融合方向一致。
(二)技術加持搭建行業信息集約化管理與運用平臺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3]。融媒體的核心就是一個“融”字,既是多個平臺的融合,也有人員和產品的融合。作為一個實體的融媒體中心,既是多個平臺融合的管理者,還是運維者,融媒體中心的運轉,需要在移動互聯網生態下,靠技術驅動才能實現。
所以,行業融媒體中心,必須要靠技術實現以下功能:
1.匯聚行業內海量信息資源。包括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總結、信息動態、宣傳報道素材等行業內信息,通過集約化管理平臺實現一鍵通達。
2.融媒體內容生產與發布。包括信息的有效分揀、統一策劃采集、分類制作呈現、多渠道分發等,在融媒體運用平臺上逐一實現。如內容生產功能實現圖文、音視頻、專題等內容的融媒體生產,以及內容、系統應用、運營等綜合管理,同時還集成信息抓取、圖片編輯、音視頻快編、移動直播、H5可視化圖文編輯等多種常用工具;內容發布功能可整合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商業媒體渠道等多種信息分發渠道,實現一次生產,多渠道發布。
3.行業輿情信息的監測、分析、管控和引導。需要有集監測、預警、分析、報告于一體的行業輿情監測平臺,通過技術手段+專業輿情分析師,發現行業內熱點新聞、涉行業輿情信息、網民觀點分析、內容傳播分析、運營監控等服務,實現輿情監測在本域的全覆蓋。
(三)媒體賦能打造采編專業團隊,實現良性互動
技術賦能是融媒體中心得以運營的基礎,組建專業采編運維團隊,融媒體中心才能高效運轉。專業采編運維團隊職能包括:
1.確保內容安全與平臺傳播效果。其職責職能主要是統籌運維行業內各信息平臺,為各信息平臺提供原創內容生產,包括圖文采集和海報、H5、短視頻等新媒體產品,完成各信息平臺的編稿與推送,做好各平臺發稿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統計。
由媒體選派的專業采編團隊,既有融媒體環境下的各類內容產品生產經驗,又有很強的把關能力,能夠確保內容產品的安全與傳播效果。
2.培訓信息員隊伍提高整體產能。通過專業采編團隊組織培訓和“傳幫帶”,提升行業內信息員的整體產能,從而提升行業內各信息平臺的內容質量和平臺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3.聯絡媒體形成宣傳推廣合力。按照行業總體宣傳推廣計劃,配合各內設部門做好與各級主流媒體的聯動協作,開展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及常規的宣傳報道,做好新聞口徑的發布及輿論引導,參與重大新聞發布會的組織和宣傳等。
結語
媒體融合的目的是實現有效傳播。隨著媒體和信息技術迭代的加快,媒體融合也不會停留在平臺與內容的融合層面,而更多會走向與行業與產業的全面融合。[4]從這個角度看,行業融媒體中心的出現,既是全媒體語境下行業本身需要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和良性互動的產物,更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中雙方的必然選擇。今后一段時間,或將迎來更多增長。
縱向打造行業專業資訊和服務內容,橫向與各媒體融合形成緊密的傳播聯盟。在“新聞+政務+服務”的媒體融合趨勢下,媒體與行業部門在具體實踐中,共建“行業融媒體中心”,各司其職又互滲共容、互利共贏,協同發展,成為新型媒體融合的一個方向。
注 釋:
[1]陸先高.融媒體: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七路徑[N]. 光明日報,2014-11-1.
[2]唐錚.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N].光明日報,2021-11-30.
[3]黃姍姍.基于矩陣式傳播的行業融媒體建設對科技傳播的作用[N].陜西科技報,2021-4-23.
[4]融媒體中心建設:底層邏輯究竟在哪里[OL]. 傳媒頭條,2019-09-06.
(作者單位: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