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乾輝
【摘要】鄉土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在其大步向前的同時,也出現了很明顯的遺漏,特別是隨著教育理念的推陳出新,很多傳統文化內容在教育領域出現了更新淘汰,而本文主要基于初中體育教學這個實施平臺,對于閩南鄉土文化以及對于教學群體的認知,進行探討分析,旨在羅列教學滲透的重難點,供大家共同學習進步。
【關鍵詞】閩南鄉土文化? 初中體育教學?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169-03
在教學中融入具有鄉土文化的內容,對于師生進一步通過自身實踐了解傳統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現階段對于幼兒園階段乃至小學階段都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但是都流于表面收效甚微,故此需要更高層次的滲透,使得教學品質能夠更好地實現鄉土文化的傳承發展。
目前鄉土文化的推廣工作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成果卻不盡人意。為了更好地進行滲透式教學,需定義好當前所需要面對的教學群體、文化差異以及重點難點等。這就意味著教學的滲透應當盡量切合實際文化發展的需求,保證其教育意義本質留存的同時,能夠使得鄉土文化氣息隨著滲透,實現生根發芽并且茁壯成長的目的[1]。
1.閩南鄉土文化的認知
閩南鄉土文化,就是在閩南發展歷史長河中,由勤勞善良的閩南人從其生活中不斷收集和養成的優質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及文化內涵?,F階段由于城市文化的高速發展,每一代人對于閩南的鄉土文化的認知還比較局限,為了能夠將這些寶貴的文化內涵通過行之有效的活動實現傳承,則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還需注意不同階段的人對鄉土文化都會有著不同的認知與理解,特別需要高度重視的是文化因素在閩南鄉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為此,通過不同階段的不同教學方式將閩南鄉土文化貫穿其中,則將更加容易彌補對于以往閩南鄉土文化認知不足的缺陷,這也正是將其納入初中教學科目的原因。反觀之,文化想要發展也需在保護好原有鄉土內容的同時,將閩南未來的趨勢并入文化發展的軌道當中,而這些執行人員則將是我們現階段所需要面對的教學群體,這就要求在對教學任務有所認知的同時,也應當加強自身對于教學群體的定義,從而更好地進行滲透式教育。
2.面對教學群體的定義
初中群體的教學,屬于承上啟下的階段,不同于幼兒及小學的簡單教學,而是更為深入地通過體育課程,讓學生群體能夠自主地去了解閩南鄉土文化,目的在于努力通過初中生的自身體育活動提升其對各閩南鄉土文化的認知。對于現階段的初中生,面臨初升高的繁重壓力,而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成為其中關鍵的調節劑,這也就意味著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抓好閩南鄉土文化中與體育活動的銜接點,如“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傳承,要定義好銜接段所需要面對的教學區域,利用好寶貴的教學時間段,實現閩南鄉土文化的滲透以及傳承[2]。
所面對的教學群體,由于早期教育階段(包括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所教學的內容不同,所以對閩南鄉土文化的理解或者接受程度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故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應當事先對各教學對象實際認知情況有所了解,利用好現階段閩南鄉土文化知識,在教學群體中實現逐漸推廣,對于那些認知基礎較好的以及對于鄉土文化吸收或較感興趣的,以此作為體育教學滲透的突破口,將閩南鄉土文化,循序漸進地灌輸給全體教學成員,并保證好吸收效果。
初中生這個特殊的教學群體,不同于幼兒以及小學生那樣稚嫩,也不同于高中生那樣壓力巨大,若整個三年期間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實現閩南鄉土文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就是開墾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這樣的開墾效果,較前六年或后三年的教育效果,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初中生較小學生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將所接收到的文化知識進行分析,同時也比高中生更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就如同一張展開的畫卷,每一堂體育教學內容都值得期待。也正是因為如此,閩南鄉土文化在初中體育教學的滲透,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的傳承研究,甚至改良創新都將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3.特殊區域文化的教學
除了教育群體的劃分外,還應當注意鄉土文化的串聯,閩南地區具有歷史悠久等諸多特點,不同的鄉土文化內容有著其各自的滲透理念,如舞龍文化,既要求學生能夠做好自身的動作協調,還要考慮到其他同學的配合,具有集體感優化等作用。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存在部分同學都想爭做龍頭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選擇比較合適的學生進行占位重組,使得整體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應通過整個協調過程,深入滲透文化意義,對于各個部位的重要意義都加以深入分析。
閩南地區的各個區域的鄉土文化盡管存在共同點,但也存在地理上的文化差異;并不是所有的閩南鄉土文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這就要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注意滲透期間的切入點,從而避免因為鄉土文化的特殊差異,導致滲透過程中出現負面教學效果。
現階段的教學內容,雖然僅僅是針對閩南的鄉土文化,但是目標是將這樣的教學理念進行推廣,并不僅僅適用于閩南地區的學生,而是想讓鄉土文化這塊瑰寶能夠傳下去、走出去,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認識了解各式各樣的鄉土文化;為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需要根據實際教學項目進行適當調整,將特殊區域的文化與時俱進,確保鄉土氣息融合教學發展,實現教學開展的高效性。
4.滲透過程的重點難點
為了避免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流于形式,無法滲透到師生身心當中,故要求教師對于該鄉土文化內容,能夠做到吃透摸清,特別是針對閩南地區的歷史淵源進行重點考察,主要是由于閩南地區以廈門、泉州、漳州三地為主,三地文化存在相通點的同時,還由于自身的發展存在較多的差異,例如廈門方言與泉漳地區的差異。另外,鑒于廈門作為經濟特區,高速發展的同時,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仍然會使得更多閩南鄉土文化出現偏差較大的提升或削弱。
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尤其是進入初中階段,整體思維理念有著更大的變化,體育活動本身就是在整體教學過程中的樞紐,保證學生群體知識積累的同時,實現身心的健康愉悅;而滲入閩南鄉土文化,能夠通過具體實踐活動,使得學生群體更加熱愛鄉土,從而對于歷史文化的沉淀傳承都有著長遠意義。而早期教育的文化沉淀已成事實,個體吸收效果也因人而異,現有教學群體實際接受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導致滲透效果也明顯不同,基于現有初中體育教學時間所限,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的剖析應當落到實處,既要滿足當前學生群體的認知程度,還要利用好初中體育教學的時效,前期盡量找平學生群體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的認知差異,實現全員文化理念趨于同一起跑線,這項工作還需要長遠優化;后期擇優選擇其具有閩南鄉土文化特色的體育活動,該類活動應當能夠共同參與,保證體育原有氛圍不變,教學內容可靈活多變,深受學生喜愛的同時,保證部分學校能夠追根溯源地不斷改良優化[3]。
為此,整個滲透的過程,這些難點都會不斷地出現,并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在教學群體當中會出現兩側極端化現象,有些學生無法有效接受這些文化內容,有些學生則能夠非常好地體會到其中的深意。這就是本次滲透的重點所在,引導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理解較為深入的學生群體,將該教學理念以點帶面式進行推廣,同時還需要針對特殊學生群體,例如非閩南地區學生的教學,不可執行“填鴨式”教學,應以學生自身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入手,保證滲透過程能夠順利,避免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現階段的重點在于將閩南鄉土文化推廣到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當中去,通過實際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將各難點暴露出來,做好積極的收集以及緊密的跟蹤反饋工作,通過不斷優化體育教學內容,確保各初中能夠得以推廣,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實現滲透,若還停留在老式教學當中的“一廂情愿”狀態,這樣的滲透就只能始終保留在表面滲透階段,正如古語所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對于閩南鄉土文化的傳承延續,起不到有利的推進效果。而現階段的難點則在于如何擇優選擇合適的鄉土文化內容進行實際教學的融合,基于閩南鄉土文化的內容繁多,且很多的文化內容,不要說是初中生,就是教學人員都未必能夠理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想要循序漸進地將各教學內容通過整合梳理,達到有層次的吸收理解更是難上加難,為此在后續的教學工作開展中,還需要通過利用現場教學環境,確保整個閩南鄉土文化的傳播能夠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為首要前提,以點到為止為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確保部分學生能夠實現較為深入的滲透,以明其理而謀其緣,讓學生帶動學生,實現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的轉變。例如,對于鄉土文化的認知差異,因家庭環境不同,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這類學生或許針對某項鄉土文化活動的認知已經根深蒂固,或者對某體育項目有著不同見解,這就需要我們教學人員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善于思考并且總結。
5.教學總結滲透思考
通過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不難發現體育相對其余教學項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對于學生群體有著更為寬廣的自由活動空間,想要進一步地實現閩南鄉土文化的滲透,需要更多群體加入其中,這就要求教學人員能夠重復發揮自身能動效果,不段挖掘出閩南鄉土文化與體育教學的緊密聯系;與此同時在廣大學生群體當中應當取得認可,只有取得了絕大多數的學生群體認可,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滲透。
現階段的滲透主要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閩南鄉土文化的認知,基于相應的體育活動內容進行改良,用于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當中,這是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接觸到閩南鄉土文化的活動內容;其次則是初中體育教學的參與。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理解其中鄉土文化的深意,加以教學群體二次優化,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同時,利于初中體育教學的貫徹落實;再次是讓學生群體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對整個閩南鄉土文化有更為廣泛的了解,并在了解的過程當中,不斷挖掘開發出更為適合初中體育的教學科目,期間取代或者妥善調整各個與閩南鄉土文化息息相關的體育項目;最后是閩南鄉土文化擁有相當多的可以借鑒的地方,而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也是隨著教育經驗的積累不斷推陳出新,兩者之間的磨合或者說是相互之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為有效地提升整體初中體育教學的品質,還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鄉土文化的延續及傳承[4]。
各個階段都有著自身的難點以及重點,需要記住文化的滲透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就像春耕一樣,不能夠直接將種子埋入土中,需要為種子提供相對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就要求教學人員能夠明白該鄉土文化的實際傳播意義,讓學生能夠以相對簡單的方式去接收這樣的文化形式,想讓學生對于閩南的鄉土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就需要讓學生與之產生共鳴,特別是需要學生能夠從喜歡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到深入了解這樣的文化知識,這個滲透的過程也是因人而異,切記不可操之過急。例如:某教學內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引起了較為普遍的認可,部分學生還以此為基礎進行了體育動作上的改良,而對于部分非閩地區的學生,由于一些認知上的差異,對于這樣的體育項目則不能夠很好地接受;再加上學生的自身體質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部分學生不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其中的相關活動,基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掌握好各個階段的實施難點及重點。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單單是針對閩南文化的傳承,而是針對各個地區不同傳統文化的延續,都將逐漸融入到各個區域的不同階段的教學書籍或者課程當中去,這是對于歷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對于滲透學習的契機,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夠共同重視該項工作的開展以及執行,共同參與到其中的各項工作當中去,做好鄉土文化在教育領域的階段滲透工作,保障好教學群體的工作進步以及優化改良,以最終實現各地鄉土文化通過各階段不同教學形式得以不斷傳承發展創新。
6.結語
閩南鄉土文化的教學滲透,可通過不斷實踐進行經驗積累和總結,進而推廣升級為鄉土文化在不同階段、不同科目上的教學理念,從幼兒園到大學逐層升級優化、從書本化到實操性轉型變化改良,滲透不止于教學期間,應逐漸傳承于各代人心間,確保文化傳承源遠流長,鄉土氣息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袁加平.淺談初中體育中如何體現鄉土因素[J].教師,2014(25):77-77.
[2]祖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閩南鄉土文化[J].速讀,2015(6):2-2,3.
[3]王麗玲.淺談速寫教學與閩南鄉土文化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0(18):271-271.
[4]洪瑞桃.閩南鄉土文化走進美術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5):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