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明顯進步的大環境下,數字化技術也應運而生,并獲得了蓬勃發展,已經廣泛應用到很多領域,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數字化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經濟影響的研究現狀
數字科技時代的蓬勃發展對非遺保護帶來較大的影響,國內外學者關于這個課題已經展開了大量研究,研究的重點內容是數字化與非遺保護的結合、數字化非遺保護對社會、文化以及經濟帶來的影響等。本文主要是在參考借鑒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數字化非遺保護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何種影響。
(一)數字化背景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在文獻資料搜集和梳理之后可以得知,在數字化背景下,非遺保護方面國內外學者也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學者H.Yang在研究之后提出了四大策略和規范性原則,旨在為非遺數字化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指導意義。同時,該學者在研究中還提出非遺類型不同,在保護方面所使用的數字化技術也應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現階段關于如何圍繞非遺類型選擇合適的數字化技術的相關文獻研究并不多。隨后Alessandro Pozzebon和Silvia calami等學者圍繞著智能設備的發展情況以及社會大眾對其的認可與依賴,深入探討智能化設備的出現,會對非遺信息展示以及傳播所帶來的影響。楊紅在研究中重點探討的是,在開展非遺保護工作的時候,數字庫這項比較典型的數字化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后結合非遺保護以及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二)數字化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經濟的影響
學者于輝在研究中提出,在數字化背景下非遺保護對經濟發展會帶來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分別是非遺旅游產業和衍生品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林慶主要是圍繞著云南省非遺保護為研究對象加以分析,明確在非遺保護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的原則,對該省非遺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與分析。張魏在深入研究后提出,在旅游吸引物的影響下,旅游者會在開展旅游活動的過程中消費相應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其提出旅游資源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
綜合以上論述可以得知,在數字化背景下,非遺保護及其對區域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并非一成不變的,二者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也就意味著其對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在不斷加大,集中體現在旅游產業和文化產品這兩個領域。所以,本文選擇具體的案例探討在數字化大環境下非遺保護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何種影響。
二、數字化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在數字化大環境下非遺保護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我們以貴州丹寨縣非遺村為例分析非遺保護會如何影響區域經濟,而后明確具體的影響路徑。
(一)促進區域經營模式向旅游產業轉型
在數字化大環境下,非遺在傳播過程中比較依賴數字平臺等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區域經營模式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非遺沒有依托數字化互聯網得以傳播的時候,村民大都會選擇務農或外出打工,村中大多是低矮的莊廓院,村道比較狹窄。通過數字化平臺對非遺進行傳播之后,村里的發展面貌明顯改善,家常菜品種日漸趨于豐富,非遺旅游村的村民收入水平明顯提升,村民相繼建立農家院或民宿。總體上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他們從以前的務農或打工者逐步轉變為民宿或農家樂的老板。
區域經濟模式推動旅游產業轉型發展步伐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數字化背景下的非遺保護可以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步伐,各地政府和個人機構都可以使用平臺直播等一系列方式,對自身所在的城市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數量。在這里以貴州丹寨縣非遺村為例加以分析,該縣擁有國家級、省級和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分別是7、24和100多項,被視為中國非遺之鄉。根據統計數據可以得知,在2018年的時候,丹寨萬達小鎮所接待的游客數量是550萬人次,這一年的旅游產業收入高達24.3億元,分別是2016年全縣游客數量以及旅游收入的600%和443%,實現增收的民眾數量是1.6萬人。由此可以得知,旅游產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前往卡拉村、泉山村等旅游景點的游客數量顯著增加,旅游收入顯著增加。
在數字化背景下非遺保護可以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進而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貴州丹寨縣而言,以往的收入來源渠道是務農,目前已經逐步轉變為發展旅游產業。出現此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政策的積極扶持,也與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和發展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不僅要針對非遺強化數字化保護,對非遺文獻、圖片等實物資料進行數字化記錄,實施分類整理,并且開展數字化轉化和存儲工作,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非遺文獻檔案庫的建立。與此同時,在保護非遺的過程中積極宣傳非遺文化,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
(二)帶動區域電商產業發展
非遺在通過數字化平臺得以迅速發展之后在某種程度上也帶動了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目前,在年輕人群體中國潮備受關注與青睞,作為承接我國傳統文化的非遺,在電商平臺上發展態勢較好,不管是非遺傳承人還是中華老字號都相繼在天貓、抖音等平臺開店或直播帶貨。結合相關機構頒布的2021年非遺電商發展報告可以得知,在淘寶天貓平臺上有3.5萬家非遺店鋪,非遺直播活動場次約是380萬,非遺商品消費規模以億來計。近年來,直播熱和非遺熱的發展比較同步。結合抖音公布的相關數據可以得知,在2021年,非遺內容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21年6月底,在抖音平臺上有1.4億的非遺項目視頻數量。
目前,非遺電商行業消費逐步從冷門和小眾消費逐步進入到熱門和大眾消費發展階段,原因有兩點,一是政府的積極扶持;二是數字化科技和非遺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數字化互聯網平臺的出現和發展顯著提高了非遺傳播速度,在電商平臺的支撐下,商家可以和眾多消費者直接聯系,非遺商品傳遞更為準確。依托數字化的非遺傳播,截至電商產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帶動電商產業發展的根本誘因就是在數字化環境下保護非遺的時候,會加快文創類產品的發展步伐,在非遺數字化傳播過程中這類產品增速較快。在最近幾年,文創產品生產蓬勃發展。詳細數據見圖2-1所示:
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在2021年的時候頒布了非遺電商發展報告,明確提出,在淘寶天貓平臺上14個非遺產業帶的成交額過億,位于縣域及以下區域的產業帶數量所占比重超過50%。在數字化大環境下,強化非遺與電商的聯系,可以縮短非遺產品和消費者的距離,強化彼此之間的關聯,在擴大經濟價值空間的過程中激發非遺傳承與保護熱情。在報告中還提出,相比于前兩年,在淘寶平臺開通直播的非遺店鋪數量呈現出不斷增加的發展趨勢,增長比例是115%;在2021年,淘寶平臺上的非遺直播場次是380萬場,商家直播成交量所占比重約是80%。在這里,以貴州丹寨縣的電商產業為例加以分析,在淘寶、京東等平臺的支撐下,非遺特色食品吳記老字號皺椒產品已經銷往海外,涵蓋日本、英國等國家,一年的銷售額約是1600萬元。普通民眾可以通過直播平臺深入了解非遺產品,并且非遺在傳承方面有了新的載體。在數字化大環境下,非遺加快了電商行業的發展步伐,也起到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電商行業迅速發展的時候,非遺也依托數字化技術予以保護和傳承,更多的人有了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路徑,在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的時候,普通民眾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非遺手藝人制作非遺產品的全過程,這對非遺而言是比較典型的數字化傳承形式。在數字化背景下,非遺可以加快區域電商產業發展步伐,也可以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非遺在數字化背景下也有了更為高效的保護和傳承載體。
(三)創新“非遺+”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結合相關統計數據可以得知,在2021年的時候,在全國范圍內與“非遺+”模式報道相關的新聞數量是4.19萬篇。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結合自身的文化資源,積極探索“非遺+旅游”模式,隨后推出了十多個民俗文化節慶品牌,最為典型的是大禹祭祀、沙朗節等,每一年可以吸引百萬游客數量,此舉可以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貴州丹寨錦繡谷也基于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非遺、電商和鄉村振興的融合模式,應用涵蓋行政合作社、組織開展系統化的技能培訓等一系列途徑,依托實體店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形式,不斷擴大非遺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從各個地方非遺發展情況可以得知,在非遺保護和發展方面“非遺+”這種模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為非遺保護與開發提供諸多有力支撐。
在數字化背景下,針對“非遺+”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主要指的是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不斷加快旅游和電商產業的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模式就是“非遺+旅游”模式。與此同時,還有“非遺+直播”模式也備受關注,通過直播平臺來積極發展非遺電商產業,從而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非遺+文創產品”模式的出現可以在數字化保護下大范圍傳播非遺文創類產品,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除此之外,貴州丹寨縣在發展中就采用的是“非遺+扶貧”模式,在非遺剛開始和數字化進行融合的時候,萬達集團開始圍繞著該縣推出企業包縣對口幫扶,對全國企業扶貧模式進行創新,隨后在政策扶持下,使用數字化技術保護和傳承非遺,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非遺+扶貧”的模式得以出現。具體上看,該縣在發展中采用的此種模式主要是將自身非遺視為特色,圍繞著本地非遺這個主題,確保小鎮建筑可以將本地苗侗文化予以較好地反映,在經營業態中,非遺產品所占比重大于70%,基于數字化技術這個載體,在開業三年的時間內,小鎮接待了兩千萬游客,獲得的旅游收入是120億元,為縣域旅游收入做出了諸多貢獻,丹寨新的支柱產業就是旅游產業,可以促進丹寨在不斷發展中獲得良好的非遺與旅游融合效果。
在具體實踐中,類似于“非遺+”經濟發展模式還有很多,最為典型的是“非遺+演藝”等。在數字化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大環境下,將非遺和數字化技術有效結合在一起可以加大“非遺+”模式的創新力度,從而在具體實踐中獲得良好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效果,從而起到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作用。
在“非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之下,從表象上看,其就是將非遺和數字化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但是從本質上看,通過“非遺+”這種模式可以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非遺的作用和價值,在這種模式影響下,非遺文化備受關注,這是數字化背景下對非遺最為有效的保護與傳承。
(作者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