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莉
【摘要】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為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初中數學老師需要額外的關注初中數學課堂量化評價的結果.量化結果作為調整教學的指標,意義重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量化評價
課堂教學量化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教學任務的效果進行判定的過程.課堂評價要始終堅持公平的原則.在課堂上可操作,可區分.本文主要探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量化評價的方式以及具體應用.
1 數學課堂量化評價的定義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初中數學課程量化評價應當包含8個方面.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氛圍、教師素養、教學效果、教學體驗.也就是說,一堂高質量的數學課應當達成老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完成老師規劃的教學內容,并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準確地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
專業的教師素養也保證了教學效果的可觀性,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認同老師的教學.如果有一個方面完成得不好,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教學目標如果沒有達標,教學過程就會延后.因此,量化教學評價主要是看老師和學生對課堂效果的滿意度.
2 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的角度
準確地來說,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同行專家、學生和教師自己.數學老師上課時可以邀請同行的其他有經驗的數學老師在教室旁聽,對自己的教學效果給予指導性意見.而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理應具有發言和評論的權利.
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多發言,鼓勵學生評價課堂教學.下課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發放問卷或者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本次課堂的滿意程度.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進程或者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而老師下課之后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做到及時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做一個自評.并且結合自評和他評,做進一步反思.
3 初中數學課堂量化評價包含的方面
3.1 評價課堂時間分配
合理地分配課堂時間,即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又給學生預留訓練的時間.即在課堂上鞏固基礎知識,又在課堂上講授重難點.老師在上述一系列的過程中,要給每個環節分配到足夠的時間.
一節課堂完成之后,初中數學老師便可邀請評價的主體對時間分配進行打分評價.
例如 對于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學習.初中數學的第1講便是補充學生對數系的認識.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學習了正數.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則要系統地學習負數的概念.由于這節內容比較簡單,老師決定花兩節課90分鐘的時間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老師首先花5分鐘做課堂引入,給學生講述數字的起源與發展.然后花20分鐘的時間做概念引入,借助生活中負數的例子,幫助同學們了解負數的概念.
隨后,老師進行20分鐘的互動,讓同學們辨別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準確的吸收負數的概念.緊接著,老師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促使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給出最終的答案.
最后,再花20分鐘進行課堂練習,檢驗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成果,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作出重點的講解.
最后,花5分鐘做知識回顧,鞏固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學習.在以上教學片段中,老師對新知導入、概念學習、活動探究、課堂練習、知識回顧等幾個環節都分配到了足夠的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討論,有思考,有訓練,有總結,對學生做到了全面的發展.
下課之后,老師可以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為課堂時間的分配進行打分.比如,老師在教學中發現知識回顧環節效果不好,進行得過于草率,決定下次課給知識回顧環節分配更多的時間.
3.2 評價課堂提問方式
老師提出的問題種類繁多.有時,老師提問引導學生辨析數學概念.有時,老師提問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有時,老師提問引導學生探究活動.但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當保證其有效性,不要做無效的提問.
例如 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老師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問題.向東走200米記作+200,那么向西走200米,記為什么呢?向東走-200米時又表示什么呢?這是一個用正、負數描述向指定方向變化情況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變化用正數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變化,用負數表示.負數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發現同學們不會填第2個空,理解不到位.于是,老師便通過數學問題給予學生們提示.有兩個提問的方式,1,向東走-200米是不是就表示向西走呢?2,向東走-200米.剛剛說負數表示的是什么含義呢?是否表示相反呢?那和東相反的方向是?老師以及其他主體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會認為第2種評價方式的提問方式更適合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第1種提問的方式顯然直接向學生們給出了答案.表示向西走200米.而第2種提問的方式,意在讓學生思考概念和應用題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一步一步的看到知識在解題中的應用.而且,第2種提問方式讓學生更愿意思考.
老師在提問之前也需要進行仔細的思考,以哪種方式提出問題,能夠含而不漏的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找尋到正確的答案.老師在課堂上需要做引導,而不是一味的給予.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給予學生答案.
3.3 評價內容呈現方式
課程內容呈現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為了輔助重難點的講解,老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辦法,給學生們展示直觀的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形象化的數學知識.評價課堂內容呈現方式有利于培養老師的專業素養.
例如 還是以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教學為例.為了引入負數的概念,老師決定用生活中的常見情形,呈現負數的數學概念.老師在PPT上出示了一張圖.圖上有兩個溫度計.一個溫度計表示白天的溫度,是10℃.另一個溫度計表示夜晚的溫度,為-5℃.最開始,學生沒有注意到溫度計中負號的表示.由于原先有觀看天氣預報的經歷,所以學生能夠準確的讀出這兩個溫度.10℃表示白天溫度為零上10℃.-5℃表示晚上溫度為零下5℃.這是學生們首次接觸到負數的概念.原來正數和負數是以0為基準,0以上的表示正數,0以下的表示負數.而負數表示的是相反的概念.生活中還有很多使用負數的例子.比如,海平面高度的表示也用到了正數和負數.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和負數相關的概念,老師就以具體的生活情景向學生們教學分數.課堂內容一下變得簡單起來.學生也一下找到了知識的關鍵.原來,正數和負數表示相反含義的量.負號就表示相反.
在以上教學課程中,老師就選擇了合適的課堂內容呈現方式,使課堂教學收獲到了良好的效果.
評價課堂內容呈現的方式能夠讓數學老師思維變得更加敏捷,看到教學內容就能夠快速的選取合適的呈現方式.對老師來說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3.4 評價預設片段效果
在教學之前,老師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足夠了解,能夠預設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提前準備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是專業素養較高的數學老師具備的基本能力.課堂評價還應當關注預設片段的效果,作為評價老師是否了解學生的指標.
例如 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教學為例.在小學的學習中,同學們認為,0表示沒有的含義.“身上有0元錢”表示身上沒有一分錢.“汽車行走了0千米”表示汽車沒有行走.但是在正數和負數的學習之后,老師給學生們引入了正負數的概念之后,0不再簡簡單單的表示沒有.它具有豐富的意義,是正、負數的基準.也就是說,0現在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老師預設到,學生難以理解0作為分界點.
于是在教學之前準備了一些例子,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分析.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個標準水位的例子.讓同學們使用正負數來記錄20天的水位情況.第1天的水位情況為+5,表示水位上升了5米.第2天的水位情況為-3,表示水位下降了3米.第3天的水位情況是0,表示水位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
在具體的案例中,學生明白了,0不表示沒有水,表示的是水位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是上升和下降的分界點.正數則表示上升,負數則表示下降,零則表示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這時學生們才明白,0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不表示沒有意義.
由于和學生的密切相處,密切聯系,老師在教學時會自然而然的獲得一定的預設能力,預設學生問題的產生,預設學生問題的解決,這對于老師的教學來說是一件好事.因此,需要不斷的評價預設片段的效果來提高老師的能力.
3.5 評價思辨活動開展
思辨是數學課堂的核心,開展有效果的思辨活動,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思辨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課堂教學評價應當重點評價思辨活動的開展效果.
例如 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的教學為例.為了開展思辨活動,老師在課堂上給出了思辨題目.“2001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的變化情況是: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增長2.4%,英國增長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寫出這些國家2001年商品總額的增長率.”
這道題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甚少看到“增長”、“增長率”的概念.如何用正、負數來表示這些進出口額的增長率呢?通過學生的思辨,學生知道,引入負數之后,“增長”就有了普遍的含義,如果增長量為正數,那么就是真正的增長.如果增長為負數,就是所說的減少,可以理解為負增長.
今后遇到“增長”時,增長量可正也可負.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正負數還可以用于生活中其他的生活實例.
正、負數的運用如此的廣泛,可以使生活中計數活動變得簡單、明了,減輕了人們工作的負擔.這是學生通過思辨活動感悟出的人生道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莫大的影響.
在上述片段中,老師給出的思辨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在準確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加以思考,才能夠加工出完美的答案.倘若思辨活動進行得很容易,老師也要增加難度.
思辨是思考和辨析.在數學的學習中沒有思考,就沒有成長.沒有辨析,就比較容易混淆.
學會思考有利于學習,學會辨析則能夠規避退步.思考和辨析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意義重大,理應作為評價的標準.
4 結語
綜合上述,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量化評價的概念、主體和指標.因此,評價主體可以按照以上5個評價指標,對一節初中數學課堂給出評價結果.
初中數學老師拿到評價結果之后,要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反思.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進步是每一個初中數學老師應當為之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沈志偉.初中數學過程性評價工具的研究和實現[J].四川師范大學,2015(04).
[2]邱樹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量化評價探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1(11).
[3]侯靜.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量化評價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