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鈺 劉哮
關鍵詞:融媒體;新媒體;紅色文化教育
新媒體是通過多種信息化技術進行信息傳播的一種方式,和報紙、廣播等傳播媒介截然不同,它是借助現代化終端設備形成的一種全新的傳播手段,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但同時也為其發展帶來很多的機遇,傳統媒體亟需革新。融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不僅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發掘有用的新媒體資源,還要做好黨建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和意義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后的紅色文化,以愛國主義為中心凸顯國家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以及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社會改革發展建設的不同階段均會產生紅色文化,它有豐富的內涵,呈現的主要方式為物質形態、精神形態和制度形態,其中物質形態表現為革命遺址、人物雕像、墓葬、名人故居、紀念館等實際存在的物質,可以看得到感覺得到它,透過其物象帶來心靈精神層面的感受,通過實地觀摩學習加強對人心靈的沖擊。紅色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形態,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筆寶貴財富,政治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優勢,通過參觀教育基地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了解革命精神,學習共產黨人不同階段體現出的不忘初心、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創新進取、務實敬業的道德品質和愛國之情。新時代的青年必須要謹記紅色政權的起源和新中國建立的契機,保護中國共產黨創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融媒體視域下傳播并傳承紅色文化需要把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把紅色文化傳統發揚光大,把紅色文化基因代代流傳,把紅色文化基地建立牢固。紅色文化不僅包含優秀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還以優質資源的形式存在,便于后續展開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
新媒體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
新媒體時期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已產生良好的效用,新媒體包含網絡雜志、廣播以及融媒體等形式,不但具有傳統媒體的特性,還凸顯出科技的最大優勢。融媒體視域下大量信息得以傳播,信息的搜集方式也更加多樣,真正實現了資源信息的共享。現如今,大眾均借助新媒體技術搜集信息,用戶在手機或電腦上通過互聯網傳播、分享信息,融媒體的發展為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紅色文化的宣傳有了質的提升,基層工作中的信息傳播具有更多的優勢,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在紅色文化教育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融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對高校輔導員開展教育的價值
融媒體視域下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輔導員教育開展有機融合,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高校進行德育教育時引進紅色融媒體資源有利于學生用發散性思維理解愛國的內涵,而后建立形成崇高的愛國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聯系緊密,融媒體視域下的紅色資源在愛國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它就像一座橋梁,將人民和國家連接在一起,以內在的精神存在,與民族的血液完全交融,是民族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輔導員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把區域的紅色融媒體文化資源完全發掘,并把它當作一個鮮明的、有教育意義的素材,真正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融媒體視域下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輔導員教育開展有機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想信仰。就當前的狀態來看,一些高校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足夠堅定的理想信仰,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借助融媒體視域的背景,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給學生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培養他們的理想信仰,就拿介紹文物和革命遺址來說,具體的實例不但可以表現革命烈士高尚的思想品質,而且紅色文化的學習還能堅定學生的理想信仰,從紅色融媒體文化資源中獲得能量,學習革命先輩的優秀品格,傳承優良的文化傳統。
融媒體視域下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輔導員教育開展有機融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中國共產黨經過一次次的革命,在歷史的見證下沉淀生成先進的紅色文化成果。將紅色文化加入到高校的教育內容中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讓他們的行為與正確的價值觀及道德觀相契合。從整體上看,以紅色融媒體文化資源的道德教育因素武裝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養成堅持追求真理、真誠遵守信用、不畏艱難、一往無前的精神品質。
融媒體視域下高校實施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
難以同校園文化進行深度交融
隨著校園文化的深入發展,校園內逐漸形成一種獨有的校園文化,從客觀的角度看,它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如果有效地把校園文化同紅色文化結合在一起,無形之中會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一些高校教師及輔導員忽視紅色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很多教師難以把紅色文化資源利用起來,宣傳力度不高,導致兩者之間的融合達不到理想狀態,難以完美地把兩種文化進行深度交融。
難以同課堂教學進行深度交融
教學主要通過課堂完成,把紅色文化資源加入到實際的課堂理論知識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然而,實際上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課堂也存在諸多問題,譬如出現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的問題,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些都是紅色文化資源難以發揮教育作用的表現;另外很多教師未將紅色資源引進并充分利用,換句話說,教師難以把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到實際的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理解其蘊含的實質含義,從而降低了紅色教育的實效性。
難以和實踐教學進行深度融合
通常情況下,教育課程體系絕大部分由理論知識構成,理論教學需要和實踐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才能把作用力真正意義上發揮出來。實踐教學中的紅色文化教育課堂并不完備,所以,需要在課堂上結合一定的實踐活動,這樣才是最佳的課程教學方式。
缺少理論體系的有效支持支撐
受一些老師、專家學者研究紅色文化資源觀點相對陳舊、缺乏創新意識的影響,并未形成對應的理論體系,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新媒體對高校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的意義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讓信息傳播的途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內容、形式、手段方面都有積極的體現。
新媒體增強了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協同性
新媒體具有傳播更新速度快,自身成本不高,可容納信息量大,內容多樣,檢索效率高等特點,基于此它逐漸成為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一種新模式。教師和學生使用新媒體終端設備,通過私信或以班級、黨支部、年級、社團為單位的方式發布圖片文字,展開思想教育、黨員交流、黨課教學、線上答疑等和紅色文化相關聯的活動,為高校的教育人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創造良好的環境。
新媒體有助于實時、高效地開展高校紅色文化教育
新媒體平臺內容有更快的更新速率,對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提升大有裨益。傳統的高校學生教育通常在同一個院系和班級的范圍內,極易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新媒體的廣泛使用讓師生與學校社會環境完全相融,紅色文化教育不再受環境和時間的制約。師生彼此關注對方的交際朋友圈、通過互聯網聊天平臺溝通交流,關注紅色文化教育相關的公眾號讓信息得以及時、高效地傳遞,輔導員在第一時間內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動態追蹤管理學生,為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新媒體開拓創新了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模式
新媒體平臺的設計人性化,系統完全開放、可供大家免費使用,以簡便的傳播方式讓傳播更加精準有效。諸如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認證號等宣傳平臺,學生不用親自去到教室,通過手機、平板等學習紅色文化的熱點新聞、相關活動等。學習強國平臺面向全社會及全國人民開放,從全黨出發為大家建立了科學理論知識、思想文化學習的平臺,從中不但可以實時掌握國家政策及重大會議事項,還能通過各種學習模塊,了解黨史、追溯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并牢記中國精神,通過圖片文字、音視頻資源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學習強國平臺以最具權威、覆蓋信息最全面的特點,在眾多紅色文化學習平臺中脫穎而出,它是最豐富的理論知識寶庫,也是最強大的紅色精神家園。作為網絡通信平臺之一的微信,憑借其更新實時、界面舒服、操作簡單、交互性強、受眾群體多等優勢,人們可以及時掌握信息動向、形成共享資源、全面覆蓋報道的局面,微信平臺的覆蓋面極廣,從推出到現在,使用人數超過了3億,特別是隨著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備企事業單位、媒體和個人均可通過它完成宣傳工作。截至目前,正在運營的有關紅色文化的公眾號不斷增多,它們均把文字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形式加以組合用來呈現紅色歷史、紅色遺址、紅色人物事跡及紅色文化活動,定期推送給大學生,將學生和紅色文化教育平臺緊密捆綁,不斷加強學生紅色文化的學習力度。
融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策略
革新教育模式
融媒體和紅色文化的交融,是高校完成紅色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務。新時代對高校的輔導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紅色融媒體資源在高校紅色文化教育有效運用的關鍵在于教育模式的創新。譬如,輔導員可以定期組織班會活動,播放一些趣味性強、熱門的動畫,比如講述中國抗美援朝戰爭及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動畫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片的引入可以拉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以更客觀理性的思維看待歷史。除此之外,輔導員還可以組織一些紅色文化類的游戲活動,古代歷史人物的事跡有助于還原歷史,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感受不同歷史人物的鮮明個性。
借助互聯網技術,營造紅色文化學習氛圍
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為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開創了新的學習平臺,輔導員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發掘不同地區的紅色融媒體文化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紅色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加入傳播弘揚紅色文化。首先,輔導員可以定期組織班級進行紅色文化宣傳的活動,按小組劃分搜集整理不同區域的紅色文化,在互聯網平臺查找紅色遺址的相關信息,并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他們參與宣傳的積極性,讓紅色文化在校園的每一個地方傳播。其次,可以讓紅色文化和傳統節日建立緊密的聯系,比如在五四青年節由輔導員組織所有的學生觀看五四運動的紀錄片,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還可以在端午節組織觀看有關屈原的電影,從歷史人物身上感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
整合紅色資源形成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新模式
首先,輔導員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參觀革命遺址、博物館以及紀念館,動員學生利用假期到紅色旅游地感受人文歷史。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仰,提升素質水平。其次,輔導員可以積極向校領導提建議,邀請參與革命的老兵到校開展論壇會,講述革命故事。最后,加大班級內演講活動舉辦的頻率,圍繞黨史、英雄人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主題進行,引導學生系統化研究和學習紅色文化。
總而言之,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融媒體視域下加強其與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連接,不但可以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還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為高校的輔導員需要不斷開拓創新教學模式,讓紅色文化學習發揮其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