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式瑩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可見古詩詞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隨著朝代的更替,教育發展到現在,古詩文已經作為古代文化精髓被傳承下來,社會的發展促使語言發生變化,所以現代人已經極少使用古詩詞來對話。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內在學科素養和各項能力的重要時期,由于年齡特征,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記憶力強,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古詩詞無疑是各個學科中的最佳選擇,如何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熱愛學習古詩詞,這是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以“多元誦讀,讓學生愛上古詩文”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誦讀;古詩詞;對策
古詩詞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方式有明顯區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隔著時間與空間去領會古人在所處社會時代背景下的內心感受。語文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語言類學科,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較高需求。由于古詩文不是日常所用語言,所以學習者難免會感到晦澀生疏難懂,所對誦讀就成為感悟和理解古詩詞的最佳途徑之一,下面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給出相應對策。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古詩詞注重意境,而且構成語言是文言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有限,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很難激發起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一些教師不重視古詩詞教學,一方面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不直接面臨中高考,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古詩詞在考試中的分數占比較小,在課堂教學上以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古詩詞教學,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無味。
存在灌輸式教學現象。古詩文中有大量的觀點和字詞含義需要教師逐一滲透給學生,但一些教師卻一股腦的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大量知識點和觀點,因為古詩詞的語言和現在常用語言有認知上的沖突,所以如果沒有在深入引導學生理解創作背景的前提下學習古詩詞,很難準確把握作者內心感受和古詩詞中心思想,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自信心,并且產生抗拒心理。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多元誦讀古詩文
調動學生學習的各項能力,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摩作者的意圖,進而明白作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想表達的意思。而古詩詞的韻律,特別是朗朗上口的押韻,常用的律絕“起承轉合”結構,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鑒賞能力。鑒賞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能力,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深厚的文學功底條件下,對于文章的一種主觀意向,是高水平閱讀的標志。古詩詞的語言的高度凝煉,對意境的營造以及主題的呈現,都是有很多可值得學習的方式方法。再好的文章也是別人的思想精華,在某一個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寫作方法,所以良好的記憶能力和多元誦讀能夠起到借鑒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學課本中《彩色的夢》本身就是一篇比較優美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將文章濃縮成詩詞,從色彩、景物、季節等方面入手,營造文章中的意境,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美的感知。
(二)創設科學趣味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出發,采取更具科學性的方式進行教學,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形象思維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將詩詞分類的方法進行字詞教學、多元誦讀教學、對詩詞的匯總學習,也可以按照單元進行分類教學……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韻律解說,更有效地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系統性的認識,更好地進行深入感悟。詩詞教學本身比較枯燥,所以也要注意挖掘其中的趣味部分,適當創設趣味課堂模式。
(三)開放式閱讀教學
開放式閱讀是屬于有效閱讀的一種教學方式,是隨著教育發展需要而出現的一種素質閱讀模式,具有較強的突破性和實踐性,是指師生圍繞議題在單位時間內組織學生進行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古詩詞作為具有一定美感和語文水平要求的語文題型,作用在閱讀能力提升上,一方面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學原則,另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提升了學生的內在核心能力。
(四)結合古詩詞進行場景教學
我們以小學三年級上冊古詩《山行》為例,這首詩主要通過景物和季節中的顏色和溫度描繪出一幅生動形象的傍晚楓林圖,教師在講述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類似場景,例如黃昏下的樹木花朵、冬日寒霜的狀態、大霧天氣的視線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象,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色有極大幫助,然后再幫助學生結合詩中景色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好的體會詩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巧妙構思。
結語
在日常古詩文教學中,我們已經零碎地傳授了一些有關詩詞創作的基本知識和常用技巧。只要我們把這些知識和技巧系統地梳理一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進一步激發其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以古詩文中的格律詩詞為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知道格律有三要素:押韻、平仄和對仗。我們在教學某一具體的格律詩詞篇目時,除了指導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意象意境、寫法手法等,還可分析一下它的平仄規律、用韻情況和對仗要求,給學生一個創作必需的感性認知。語文教師要做好古詩文教學工作,讓學生從多元誦讀古詩文,到愛上古詩文,學寫古詩文,學以致用,大力弘揚國學經典文化。
參考文獻:
[1]聞俊媛.誦讀經典美文傳承傳統文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2).
[2]薛俊林.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的相關思考[J].課外語文(下),2015,(12).
[3]李麗銀.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與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