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香
根據最新語文新課標中設計的語文活動的學習任務群來看,“整本書閱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任務群之一。把整本書閱讀放進教材中的一個單元去教學,這是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也提醒著我們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視整本書閱讀,要在整本書閱讀中花心思下功夫。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以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一些閱讀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汲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養、沉淀人生智慧力。本文是筆者利用閱讀課對高一級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探求在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一個適合學生的閱讀模型。
整本書閱讀是我們高中階段不可或缺的一種閱讀方式,一方面它是我們要突破從單一知識技能向語文學科素養方向的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們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養能力的需要。整本書閱讀通過改變現階段學生“碎片化閱讀”“淺閱讀”“懶閱讀”的現狀,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與探究、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能力。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本書從作者寫成之后它的價值就不在作者那里了,而在讀者手里了。高中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需要有正確的三觀引導。中外經典名著都反映了特定時代的民族文化,會給人帶來很多的人生啟迪。尤其是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這些經典作品都是經過了歲月的淘選,閱讀這些有價值的作品更能實現我們“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一、建立閱讀模型
根據整本書閱讀的閱讀目標,結合學生前一階段出現的問題,我調整了閱讀課的閱讀模式,以下為一個學期的閱讀課閱讀模式。
1+1>2和45+10+120模式
1+1>2模式遵循了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我嘗試讓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內讀完兩本課外書。為了做到既能引導同學們整本書閱讀,探究同一本的內容還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讀一些自己想讀的書。我在閱讀課上設置了必讀書和選讀書。必讀書是每個人都要讀的一本課外書——《平凡的世界》,旨在利用這一本書的閱既能給學生一些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指引,引導學生建立一個閱讀的模型。選讀書是學生自由選讀的一本書,要求內容積極向上。在開學第一個星期我就將本學期的閱讀安排告知大家,第二個星期將學生的選書情況匯總,并將匯總情況粘貼在圖書角。這看起來每個人似乎只讀了兩本書,就如蕭伯納說的“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爆F在希望自選的這本書的閱讀也能做到:你有一本書,我有一本書,我們交流了之后就會變成讀了不止兩本書,這就是1+1>2模式。
45+10+120模式是每周閱讀課45分鐘+午讀10分鐘+課后120分鐘,在時間上給學生搭建一個閱讀的平臺。這是為了解決學生閱讀課不連貫,讀了又忘的弊端。其中閱讀課45分鐘又分為:30分鐘自由閱讀+寫10分鐘閱讀筆記+5分鐘小組交流閱讀心得。這樣做是為了解決學生閱讀時不做筆記的的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在課堂上給學生10分鐘寫讀書筆記,寫完之后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讓學生當堂分享閱讀心得,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進度,另一方面是可以利用這5分鐘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每周利用一個午讀10分鐘的時間朗誦自己的閱讀筆記。每周利用晚自習或者周末再閱讀2個小時。這樣延長了我們的閱讀時間,讓我們的閱讀有了延續性,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保證了學生差異化下的閱讀進度。
二、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制定閱讀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教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表。整本書閱讀,閱讀的內容多,時間長,需要學生有耐心。整本書閱讀很重要的一種閱讀方法就是制定閱讀計劃。我們根據每個學期閱讀2本書的閱讀目標,制定出2本書的閱讀計劃。必讀的一本書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閱讀計劃。根據目錄、整本書的章節、整本書的頁數、我們平均的閱讀速度等信息來制定閱讀計劃表。自選書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制定好閱讀計劃后將兩張計劃表貼在閱讀筆記本的首頁和第二頁,以此來鞭策自己堅持閱讀。
(二)做閱讀筆記
因為整本書的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中既要做到心、眼、手、口的統一,又要做到略讀、細讀、品讀相結合。遵循“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每次讀后都應該在閱讀本上有記錄。閱讀課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閱讀筆記:
首先最簡單的閱讀筆記是做摘抄,摘抄好詞好句。當然還可以寫一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疑惑的內容。其次,可寫對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的看法。文學作品有它的文學價值,閱讀筆記的內容離不開鑒賞作品的藝術價值。整本書閱讀,人物眾多,主要人物經歷豐富。思維導圖在閱讀過程中也有著非常重要作用。最后,閱讀筆記的內容應該延展,比如:思考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同一時期不同作者的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一主題的相關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果我們要為這本書寫推薦詞,你會寫什么;談談這本書在新時代的社會意義等。
三、閱讀評價機制
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及時的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評價對學生閱讀動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閱讀課設計的評價方式為: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學生通過閱讀進度和閱讀筆記及時調整自己的閱讀進度和閱讀方法,每周給自己的閱讀打分,滿分10分。閱讀課的最后5分鐘,組內分享閱讀筆記,組內成員根據閱讀質量打分,滿分10分。閱讀課后教師把學生的閱讀筆記本收上來查看,教師通過閱讀筆記本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和查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疑惑,在閱讀筆記本中給予學生不同的建議和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筆記和完成進度給予打分,10分為滿分。我們半個學期完成了一本必讀書的閱讀后,首先是每個同學算出自己的閱讀分數。接著我們利用2節閱讀課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小組答辯會。答辯會的方式是:讀書分享會、對同一人物不同評價的微型辯論賽、根據書本內容改編的戲劇表演、好書分享導讀會、閱讀手抄報評比、讀后感評比等。其他小組根據各組答辯會的展示效果給予小組打分,滿分為100分。每個小組把小組成員的閱讀總分加上答辯會所得分數得出小組整本書閱讀總分。根據小組整本書閱讀總分評出得分最高的兩個小組,授予他們“閱讀之星組”的稱號,并頒發證書和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