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芳 張妮 宣靜雯
關鍵詞:信息和智能技術;智慧圖書館;大數據;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 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4-0050-03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智慧圖書館建設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智慧圖書館基于智慧化管理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豐富、多元的個性化服務需求[1] ,高校增強智慧圖書館建設能夠有效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對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內涵、功能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智慧圖書館更好地建設和發展。
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和特點
1. 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智慧圖書館是以傳統圖書館為依托,結合現代化智能信息技術所形成的不受時空限制的智能綜合體[2] 。其借助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基于智慧化管理的全新模式,營造高效、和諧的知識生態環境,為廣大讀者提供一體化、全方位的智能服務[3] 。
智慧圖書館將人、物、機和數據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有機融合起來,不僅能讓讀者享受更加便利、自由、貼心的智慧化服務,還能使知識在不斷的傳承中得以增值,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豐富和拓展圖書館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為圖書館帶來全新的發展模式[4] 。
1. 2智慧圖書館的特點
智慧圖書館具有以下特點:①開放性。智慧圖書館具有顯著的開放性,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使讀者享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訪問并獲取需要的信息服務。②智能性。智慧圖書館不僅能夠根據讀者的個人信息或歷史訪問記錄為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服務,還能適時調節圖書館的溫度、濕度等。③高效性。智慧圖書館除了能夠根據讀者需求快速、準確地為其提供信息資源,還能基于讀者的深層次服務需求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服務,如知識發現服務、情報收集服務等。④互聯性。智慧圖書館呈現出互聯性,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圖書館基礎設施,使智慧圖書館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互聯和感知特性,從而為讀者提供精細、高效的智能化服務。
2智慧圖書館文獻分析與綜述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各級各類圖書館的服務手段和方式日益朝智能化方向發展,隨之也掀起了圖書館智慧化研究熱潮。例如,陳曉雪等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智慧圖書館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5] ;黎梅等闡述了智慧圖書館、大數據的概念,分析了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體措施[6] ;姚文彬對影響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和分析,提出從理念、技術和服務等維度實現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7] 。針對智慧圖書館構建問題,張秀華提出了“智能+”時代圖書館智慧生態系統模型框架, 并詳述了其運行機制[8] ;宋菲對圖書館在AI 和5G 等新技術信息下的發展機遇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9] 。針對智慧圖書館解決用戶個性化需求問題,蔣智穎提出了圖書館讀者個性化服務需求框架和模型[10] ;王嵐則以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對智慧圖書館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服務創新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對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方案[11] ;馮茂林等在調研大數據環境下農村信息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從管理層、供給層、用戶層三個層面剖析了大數據環境下農村信息服務的創新變革發展要求,并提出通過平臺建設規劃、數據采集、參與機制、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拓展等途徑推進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建設[12] 。此外,劉一鳴等對利用區塊鏈技術助推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進行的研究,對構建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能化生態體系具有指導性意義[13] 。
3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內容
3. 1建筑智能化
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對圖書館建筑進行智能化改造,從光、電、氣、網、監控、消防等方面全方位進行統籌設計,為廣大讀者提供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學習環境。智能圖書館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傳感器收集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還需要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人人、人物、物物間的互聯互通,如:后臺智能控制中心通過溫度傳感器獲得溫度信息后,通過空調自動調控室內溫度,既能使室內溫度始終處于體感舒適狀態,也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光線傳感器可根據獲取到的光線強度信息適時調整室內照明光線的強弱。
3. 2管理智能化
實現智能化管理是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智能化管理能夠將圖書館員從大量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以圖書流通管理自動化為例,讀者歸還圖書時系統會自動分揀不同種類的圖書,通過履帶傳送到對應的書庫,智能機器人根據圖書上的二維碼等信息將其擺放在對應的書架上,準確而快速。
3. 3服務智能化
3. 3. 1門禁系統。高校師生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對象,為給廣大師生提供舒適、高效的學習環境,高校智慧圖書館可基于模式識別技術,通過人臉識別方式構建門禁系統,不僅可以避免因圖書證丟失無法進館的情況,還能通過人臉驗證獲取讀者的歷史借閱信息,從而為進館讀者提供針對性信息服務。
3. 3. 2智能檢索推薦。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源豐富、數量龐大,盡管會對圖書進行分類上架,但圖書通常具有多重屬性,可以歸為不同的種類,為檢索帶來困難,讀者要想找到所需的圖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基于此,高校智慧圖書館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智能化圖書檢索推薦機制,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4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4. 1定位不夠準確
無論圖書館將來發展到什么水平,其為讀者服務的根本目的不會改變。當前,高校智慧圖書館多偏重硬件建設,忽視了為讀者服務這一根本宗旨,高校智慧圖書館應以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智慧化服務為基本宗旨,明確建設目的,切實提升建設內涵,為師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務。
4. 2數字資源缺口大,共享程度低
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性主要依賴于信息資源建設,只有獲取充足的信息資源,才能實現大數據的構建,才能為廣大師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智慧圖書館的數字信息資源庫建設需要有充裕的資金支持,但高校圖書館經費通常比較緊張,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缺口較大,同時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多是各自為戰,沒有統籌協商,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資源重復建設,造成浪費。
4. 3缺乏專業人才
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集多技術、多學科為一體,需要大量的相關專業人才。但是,當前高校圖書館員的專業背景較單一,大多與圖書情報相關,對新興的信息技術了解得既不多,也不透徹。人才決定成敗,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是無法建好智慧圖書館的。
5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
5.1完善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豐富智慧服務內容
高校智慧圖書館應加強服務內涵建設:一是轉變傳統服務方式和理念,提升整體服務質量。二是充分利用即時通信軟件快捷、高效、精準推送等特點,構建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智能化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開展一對一信息咨詢服務。三是開發圖書館App,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四是豐富智慧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理念,由單一服務模式向多元服務模式轉變,切實提升服務效能。
5. 2加強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高校圖書館已經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加快資源數字化進程不僅有利于整合高校圖書館間的資源,還能夠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共用。高校智慧圖書館借助互聯網實現數字資源共享,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建設成本,拓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好地促進新時代圖書館的發展。
5.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與傳統圖書館相比,智慧圖書館對圖書館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員不僅要具備圖書館相關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熟練運用各種信息系統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因此,高校智慧圖書館要加大人才建設力度,一方面要引進具有信息學科背景的專業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強針對圖書館員的培訓,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和業務素養,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升遷和激勵機制,增強圖書館員的智慧服務意識,激發他們刻苦鉆研的職業精神,挖掘他們的創新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