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業新


摘要: 根據《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閱讀作為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內容,但目前面臨著一種普遍的現狀,缺少對閱讀內涵的正確理解,極大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揮和提升,而英語閱讀在英語測試總分120分中占35分,而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并進行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考導圖;閱讀;教學模式
一、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現況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學校和老師關心的關鍵。殊不知,現階段英語課堂教學仍有一定的問題。
1.閱讀教材內容單一。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偏重于中國應試教育,教材是閱讀的具體內容。
2.課程目標單一。教學過程中重點放到語言表達基礎知識的教授上,對語匯、英語的語法的解讀偏多,長期使學生對閱讀喪失興趣愛好。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優點
(一)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思維導圖是根據圖表、線框等表達方式幫助學生整理語篇框架,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提升閱讀學習的一種方式。
(二) 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在英語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不但可以減少閱讀理解的難度系數,與此同時有助于提升教學水平。
(三)有助于塑造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能力
中學生現階段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能力銜接,對難度的文章內容存有一定的困難,而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在短期內把握文章內容。
三、思維導圖在日常教學的課例
我校使用外研版,我將以七(上)Module10 Spring Festival Unit2 My mother’s cleaning our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 為例。
(一)讀前
讀前展現閱讀背景,有利于學生了解閱讀話題,并預測分析內容。首先,讓學生相互之間討論圖片,觀察并大膽猜想。這樣在學生頭腦中產生一幅思維導圖。次之,并相互討論制作出思維導圖。(見圖1)
(二)讀中
課堂教學中,我最先展現自身制作的思維導圖,隨后讓學生繪制其后的文段并完成空格處內容。(見圖2)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最先找出每一段中心主題,隨后再次尋找信息內容支系,最后繪制出詳細的思維導圖。之后,正確引導她們找出文段之間的關系,從而繪制出全篇文章的思維導圖。根據圖3不難發現,第一段是總領后邊三段的,換句話說,這篇文章是先總后分寫的。
(三)課后
環節讀后我會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復述或背誦課文效率。
四、反思與教學建議
利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慢慢建立閱讀策略的圖形架構。其次,利用思維導圖主要把所提供的知識點本身的相互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步驟清晰展示了出來,教師們建議通過以上表述所得到的結果,可以給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以下的三個建議:第一,為讓學生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課堂上在時間和條件允許下,最好每隔一段時間。第二,課后學生要進行反復的練習。第三,在此期間,老師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學生自身的課程基礎知識以及思維導圖方式和認識與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茜.論培養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3):127-128.
[2]李艷玲.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1(08):78.
[3]陳蕾.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1(08):87.
[4]黃婷.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淺探[J].中學生英語,2021(08):120.
[5]王錫蓮.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考[J].考試周刊,2021(0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