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詩雨
摘? 要:高職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是“雙高”建設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不僅影響了現有的高職國際化發展路徑,更對今后“雙高”國際化建設與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為例,探討高職院校如何在后疫情時代直面高職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現狀與問題,以采取積極的舉措來應對挑戰。
關鍵詞:雙高計劃;職業教育;國際化
“雙高計劃”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簡稱,是我國繼普通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后,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設計與改革。“雙高計劃”提出到2022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的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到2035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梢哉f,“雙高計劃”是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打造國際樣本的獨具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自2019年10月首批“雙高計劃”擬建設單位名單公示以來,第一批入選的197所高職院校的“雙高”建設工作便馬不停蹄地開展起來。尤其是在“打造國際職業教育樣板”的國際化發展工作上,各院校在文化交流、生源、人才培養體系、師資、課程設計以及科研合作等多方面都設定了國際化建設的具體任務。然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初爆發,疫情不僅阻隔了“雙高”院校的國際化發展進程,更對后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提出了極大挑戰。在“雙高計劃”即將開啟中期檢查的當前,該如何調整國際化發展策略,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穩步提升國際化建設水平是“雙高”院校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為例進行探討。
一、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要性
(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以來,中國和相關國家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深化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推進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的強大支撐力量。
(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貿易整體低迷,但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貿易數字化轉型趨勢越發明顯。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依托與企業共建的數字國際貿易學院,把握跨境電商發展的新契機,順應跨境電商發展大勢,為跨境電商發展的“浙江模式”和“浙江智慧”貢獻力量。隨著數字國際貿易學院的向外積極拓展(目前已與馬來西亞高校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擴大“雙高”院校的建設優勢、講好浙江故事、充分展示浙江對外開放發展成就的新平臺也逐漸形成,不僅為我省開辟了數字國際貿易行業標準出口、人才走出去的新路徑,也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了教育力量。
(三)是“雙高”建設的明確目標,也是提升辦學水平的迫切需要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和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需要在各個方面提升辦學水平,尤其是國際化辦學水平來深化“雙高”建設的辦學內涵。積極推進學校的國際化進程不僅是學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的具體體現,更是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創新與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與載體,是服務學校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疫情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國際化建設的意識不足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原本計劃開展的國際文化交流、師生互訪、課程建設、人才引進、科研合作等多個層面的工作無法正常進行,計劃擱置而非尋求其他路徑來推進工作是大部分院校的國際化發展現狀。事實上,疫情下國際化建設的主觀能動性不足導致了國際交流部門或外事部門的職能弱化,再加上領導層政策支持、科學規劃的缺失,進一步喪失了在疫情下推進國際化工作的話語權。
(二)師資的國際化發展不健全
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國內師資“走出去”和國外師資“引進來”都受到了較大影響。一方面,國內師資基本喪失了出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國外師資由于國際交通不便、隔離政策緊縮、簽證手續遲滯等問題無法如期進入院校授課交流,令職業院校的國際化師資水平處于“不進則退”的狀態。
然而,高職院校師資的國際化能力培養原本就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師資的國際化發展路徑較為單一,集中體現在少數教師的短期出國培訓或研修,既無法實現教師隊伍整體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也較難在短時間內習得穩固的知識體系。其次,缺乏對教師國際化能力培養的評估框架。新教師在入校初期無法對自身的國際化能力有較為全面的判斷,需要學校在教師職業發展道路上給予國際化的引導、提供較為科學的評測框架以真實地反映教師的國際化能力,并以此設立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事實上,新教師無法對自身的國際化能力做出客觀評價的原因之一便是學校在評估師資的國際化能力時,并沒有較為明確的培養目標。目標的缺失導致師資隊伍普遍對國際化能力培養的忽視,長此以往,對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可持續性將產生不良影響。
(三)課程的國際化建設進展緩慢
受疫情影響,協同國際專家打造雙語課程的計劃較難實現。在“雙高”課程的建設過程中,輸出性雙語課程建設滯緩,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直接翻譯中文課程,沒有融入他國學習者的知識背景、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能力,課程的輸出是否真的能滿足他國學習者的學習訴求還有待考證。此外,單一、零散的課程是否能支撐多個國家在某一領域系統性的知識學習需求也存在較大的未知數。事實上,缺乏系統性的、有針對性的高質量雙語課程是目前職業教育國際化課程建設的顯性問題,但職業教育要打造“國際樣本”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可供輸出的優勢課程,因此如何完善雙語甚至多語課程的建設也是下一步國際化工作的重點。
三、后疫情時代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一)提升國際化建設意識,明確“雙高”國際化發展的建設目標
以“雙高校”建設為契機,以提質增效為主線,以國際化應用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國際科研協同創新為引擎,創新國際交流合作體制機制,完善對外開放體系,擴大國際辦學影響力和競爭力,打造高職教育的“國際樣板”,明確職業化發展的建設目標。
(二)以項目促溝通,加深文化互信
針對疫情開發靈活的交流合作項目,申報建設“絲路學院”、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學習形式,開展線上對外交流學習項目。依托二級學院和國際交流社等學生社團,舉辦如國際文化節、國際商務禮儀大賽、英語達人秀、跨境電商短視頻營銷特訓營等豐富多彩的國際文化活動,搭建中外學生語言文化交流平臺,多渠道提升學生國際化素養,增強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互信。
(三)優化專業建設,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
疫情下靈活利用線上資源和線上平臺,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抓手,繼續深化專業合作、促進師資交流、課程合作和學生交流,推動學校的開放辦學水平。目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與澳大利亞陽光海岸大學、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美國爾灣協和大學合作開展了國際金融、會展策劃與管理、國際商務、大數據與會計等多個合作辦學項目,依托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勢,積極引進合作院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改革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各項工作。
(四)協調發揮專業群及捷克研究中心優勢,加強政企校之間國際對話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積極調動專業群和捷克研究中心的科研理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中國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論壇、中國 (浙江)—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論壇等研討會,邀請校政行企專家學者交流研討,推動我校與政府部門、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國際化建設方面的互學互鑒、資源共享。
(五)以中國文化為基融合專業群特色優勢,賦能留學生課程
職業教育的國際化離不開對留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截止日期,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已累計培養了來自25個國家的近百名來華留學生,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圍繞“強中文+拓技能+融文化”展開。在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倡導文化育人的同時,強化留學生漢語水平,發揮“雙高”專業群的優勢資源,拓展留學生專業技能邊界,為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才,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做出有益探索。
(六)校企協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主動對接浙江省“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與浙江省“走出去”的代表性企業浙江華立海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絲路學院4所。積極利用在線教育手段,為泰中羅勇工業園近百家中資企業逾百名財務負責人開展財稅專題培訓;與華立海外合作撰寫《墨西哥投資白皮書》;基于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跨境電商等專業優勢領域,開發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技術技能培訓包10個。積極推動中國職教課程和標準“走出去”,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金院”方案。
參考文獻:
[1]胡俊,李春紅.后疫情時代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路徑選擇[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
[2]任叁.疫情推動教育虛擬國際化[J].中國對外貿易.2021(11).
[3]白亦佼.后疫情時代我國“雙高”院校在地國際化建設路徑與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6).
[4]謝名洋.后疫情時代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挑戰與應對——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21,(09).
[5]丁錦簫,龔小勇.后疫情時代高職教育國際化:挑戰機遇與行動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1).
基金項目:浙江金融職業學院2020年校級科研項目(國際化專項)“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群國際合作交流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Z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