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評價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的體育素養考核評價更趣味化、更合理化是需要教師解決和突破的問題。筆者經過兩年的實踐研究,將考核的內容進行情境化設置,明確考核目標、組織方法、活動要求等內容,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務,以綜合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精神、運動思維。文章以我校六年級的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籃球教學內容評價過程為例,對我校體育改革項目組的研究成果進行闡述。
【關鍵詞】體育;有趣;情境考核
作者簡介:史有軍(1980—),男,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2018年,我校成立體育考核改革項目組,試圖通過創設運動情境,讓學生在運動情境中完成規定任務,達成預設的目標,以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精神、運動思維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力求突破以往只評價學生的單項素質或技術技能的評價模式。
一、情境考核的必備要素
我校體育考核改革項目組將運動素質、運動技術技能、比賽規則等要素進行整理,提出情境考核必備的要素和得分點等要求,并提供典型案例供學生參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己的愛好和運動特點,為設計情境考核方案提出建議。
以本學期籃球的考核方案為例,教師設計時要考慮到籃球技術要素,比如運球、傳接球、投籃;體能要素,比如靈敏度、速度;還要考慮有能體現團結協作,勇于挑戰的運動品質的環節。該考核方案的得分點為:運球不少于5米,要體現節奏、速度;有對抗可以加5分;傳接球動作要標準,間距不得少于3米,高于6米的成功傳接可以加5分;展現團隊協作精神可以加5分。
二、情境考核的實踐
(一)情境考核方式的提出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積極吸收知識,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情境教學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并且在有趣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而體育學科正好具備開展情境教學的條件,因此,將情境教學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水到渠成。我校體育改革組的教師首先集中學習了有關情境教學的理論知識,并聯系其他學科的相關經驗,如“游考嘉年華”“知識大闖關”等,從而了解到一個項目可以有多種考核方式。教師由此聯想到,跑步考核可以結合到籃球或足球考核中,不一定要單獨考。教師從“闖關,沖、沖、沖”項目的分教室的考試形式中受到啟發,提出體育也可以分場地設計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參與考核。在不斷地思考中,我校體育改革項目組的考核方式也逐漸明確,情境考核的方式應運而生。
(二)體育游戲情境的運用
體育游戲情境是體育教學中一劑美味的調味品。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科學合理地創設游戲情境,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品質。教師要創設有針對性的游戲情境,使游戲情境活動目標與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一致,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堂中。教師在田徑、足球等項目的教學活動中都可以創設游戲情境,這樣既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又能達到讓學生練習技能和提高體能的目標。
例如,在進行400米耐久跑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打卡旅游線路”的游戲情境。在運動場地設置多個著名的“旅游景點”,學生可以根據線路,到各“景點”打卡,比一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打卡的點多或誰打卡的用時最短。在進行足球運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 “企鵝帶球找朋友”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設置好的區域自由地用腳內側或者腳背帶球,迎面遇到同組的朋友時握握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如紅隊、藍隊組合,黃隊、綠隊組合。這樣的游戲情境既增強了學生的運球能力,增強了學生運球時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又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
(三)情境考核的運用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我校體育改革項目組運用游戲情境進行技術技能甚至體能考核的思考。情境考核與一般技術技能、體能的考核相比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教師以往進行籃球運球考核時,主要是對學生的運球速度、運球熟練度進行評價,忽視了對學生的應用能力的評價,導致出現運球優秀生、投籃優秀生不會打籃球比賽的現象。另外,學生參與考核的熱情不高,對籃球運球的認識不夠,無法達到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體育學科育人目標。因此,教師可根據技術技能或體能、情感等的考核目標設計體育游戲情境考核方案,再讓全體學生對體育游戲情境考核方案進行討論,選出本學期班級某一體育學習內容的考核方法。中高年級學生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再結合教師提供的要領提示發揮小組成員的智慧,可以參與設計出比較完善的考核方案。而低年級的學生則主要依靠教師指導,部分學生參與設計得出考核方案。情境考核方案選定后教師要第一時間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再不斷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修改。
以我校六年級上冊籃球情境考核“魚鷹行動”為例,情境設置如下:將籃球場設置成“魚塘”,“魚塘”里有若干障礙區,每個障礙區標上數字,每個學生就如同一條條帶著球的“魚兒”。第一環節是“魚鷹展翅”。要成為“魚鷹”,動作必須標準、迅速,并不掉球地通過每個障礙區(以拿全障礙區的標準物為證),最先到達場外的四個安全區的學生為“魚鷹”。這部分學生的考核成績為優秀等級。第二環節是“捕魚行動”。在規定區域內,6至8名學生為一組扮演“魚兒”,1至2只“魚鷹”進入“魚塘”。“魚鷹”會干擾、拍打、搶截“魚兒”的球。球被打出區域或被“魚鷹”搶到,該“魚兒”就要退出區域,并在考核中減去相應的分值或降低等級。
在游戲情境設計方案的展示階段,各個小組的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學生提出,學生要進入球場、繞過障礙區,還要避讓來人,對學生的個人技術和對考核的教師的眼力要求過高。而且,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選出的“魚鷹”并不一定熟悉比賽的規則和技術的要求,也不一定能快速找出場內同學的技術犯規和違例。也有學生提出,教師這個考核方案考核的目的似乎不太明確,考核的內容比較分散等。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對體育運動的理解程度大大超出了教師的預期,更激發了教師設計好情境考核方案的信心。在修訂情境考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考慮“魚鷹”的選擇,運用六年級的免考制度,讓免考的學生(校隊或籃球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做“魚鷹”和擔當助理裁判工作。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增加了復活“魚兒”的環節,以增強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給予學生在失敗后繼續展示能力的機會。修訂后的六年級上冊籃球情境考核版本如表1。
另外,在我校六年級下冊的籃球防守滑步和防守前交叉步的考核中,采用情境游戲“保衛根據地”的考核方案,如表2。
在開展這兩個情境考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考慮人數及對陣實力。教師可以對攻防雙方進行一定的限制,如限制防守隊員的活動區域,對防守動作提出明確要求等。考慮到部分學生的身高或身體素質,在進行投籃的命中率考核時可以降低籃筐高度,但是考核起評分也要適當降低,可以降到90分或良好起評。
(四)情境考核的成果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操作,學生不但增強了運動能力,而且更加理解了運動的本質,發展了運動思維。學生展現出積極向上、樂于進取的良好品質,更可貴的是,在整個考核過程中,學生之間能表現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
三、情境考核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的控球能力
籃球情境考核中,既有運球,又有斷球,還有投籃。考核的技術相對全面,能夠培養學生根據全場的具體情況運用相應技術的能力。學生運球時,不能低著頭自顧自地運,要不時抬頭觀察全場的情況,防止球被他人搶斷,導致出局。同時,運球時也不能出現走步,兩次運球等違例現象;如果有隊友出局,還要通過正確的投籃動作投球中籃來復活隊友,出局的隊友要不斷提醒場內的隊友復活自己。整個過程增強了學生的控球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運動思維能力
籃球運動是一項多人體育運動,不僅需要團隊協作,還需要個人的判斷、決斷力。情境考核將技術考核進行情境加工,讓學生在情境中根據現場狀況思考、判斷后再做出相對合理的技術動作。學生在考核中目的明確,通過團隊的協作、巧妙的技術運用來取得優異的成績,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
考核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當本方隊員犯規出場后,本方場內隊友要通過投球中籃的方式來復活隊友,場外隊友要不斷提醒場內隊友復活自己。這是一個團結合作的過程,也讓學生明白,籃球比賽除了是對抗比賽,更重要的是團隊的活動。整個考核中可能會不斷有學生出局,那么場內的學生就要立即投球中籃來復活隊友,以保持場上兩隊的人數均等,只有復活隊友,才能拯救整組的成員,否則就將全軍覆沒。學生投球中籃,不斷有隊友被自己復活,從中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從而樹立不斷進取、團結合作的體育精神。
結語
情境考核評價研究任重而道遠,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內容,有待教師今后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勤華.基于真實情境探究小學英語單元學習與評價[J].小學教學研究,2021(13):94-96.
[2] 沙鵬.小學四年級技巧單元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設計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21,44(01):34-36.
[3]王歆然.過程性評價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