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班主任也是任課教師,每天的任務都很重,沒辦法時時刻刻都待在教室,所以班級管理工作會出現一定的紕漏。小學教育十分重要,它會對學生后續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小學班級管理是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文章從內容、意義、問題、策略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實踐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作者簡介:黃小梅(1972—),女,廣西百色市平果市第一小學。
班級管理就是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約束。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主要是對小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讓小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品行、習慣,為小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的班級管理技巧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班級管理工作,所以班主任需要改變觀念,學習全新的班級管理的方法,并將其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如此,才可以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才可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
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內容
班主任需要知道,小學的班級管理與其他學段的班級管理有著很大的不同,而造成這種不同的根本原因為小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這給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具體而言,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既需要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還要想辦法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班主任需要適當地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班主任還需要進行家訪,對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家訪的時候,班主任需要與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讓家長明白他們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能夠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還要注意,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具體的道德觀念和意識,所以需要開展相應的德育工作。此外,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行為、語言,并且借助這種方式進行知識學習。所以,班主任與家長需要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從而成為學生的榜樣,注意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二、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意義
(一)開展班級管理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
班級管理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學習情況有著直接影響,而且與教師本身的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需要想辦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方式。只有采取新穎的、具有趣味性的班級管理方法,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這一過程中。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為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小學生的認知尚不足,所以在行為養成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剛剛步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小事吸引,而且沒辦法一直都坐得端端正正的,沒辦法快速適應集體生活等。而班主任開展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工作,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二)開展班級管理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生在家時,幾乎所有的家里人都圍著他們轉,而且家長通常不會讓孩子接觸不好的事物,導致學生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面對挫折的能力不夠。家長的寵愛使得小學生無法形成相應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觀察,如果發現學生有消極的想法或行為,可以及時指出來,并且讓學生改正。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進。
(三)開展班級管理能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班級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集體。在上學以前,學生并沒有接觸過集體生活,沒有形成集體的觀念、意識。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集體意識。比如,教師讓學生明白,上課時不能隨意走動;不可以拿起文具就開始玩,而是要先認真聽教師講課;打飯時不能爭搶,要按順序排隊。同時班主任清楚,憑借一兩次的管理和教導并不能讓學生形成集體觀念,因此班主任會一次次地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集體觀念、意識,從而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三、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思想傳統
很多班主任認為小學生年齡還小,心智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會不自覺地控制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會受到限制,而且學生會在整個過程中產生一種自己在被動學習的感覺,從而逐漸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這與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班主任管理工作開展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此外,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師生關系也會因此而變得不和諧。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二)管理方式傳統、單一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小學班主任會采用單一的、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即通過監視學生實現管教。所以,很多學生會覺得班主任很嚴肅,會不自覺地懼怕班主任,不敢接近班主任。在此情況下,班級氛圍會十分壓抑。
(三)交流存在問題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倘若班主任無法耐心、細致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沒有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那么就會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但就當前小學班級而言,每個班有幾十個人,班主任常常需要一個人帶多個班級,所以沒有辦法與每個學生都進行交流。此外,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時會不自覺地采用嚴厲的態度,導致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班主任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
四、開展班級管理的方法
(一)選擇優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左右手,所以想要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教師就需要選擇優秀的班干部。在選擇班干部時,班主任需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如班干部的性格特點、集體意識、服務態度、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人善用,讓班干部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出作用。同時,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時,不能直接自己決定人選,應采用選舉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投票,票數高的學生即當選班干部。這樣一來,才能選出學生最信賴的班干部。班主任需要注意,一旦任命了學生為班干部,就需要給予其信任和一定的權利。只有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爭當班干部的意識,讓班干部發揮主觀能動性。班主任可以讓班干部在固定的時間段內進行崗位交換,給予學生更多鍛煉、發展自己的機會。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定時進行班干部的換任選舉,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班干部的工作有多么不容易,進而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的氛圍,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二)組織合理的班級活動
開展班級活動也是班級管理的一部分,班級活動需要有一定的目的、一定的計劃、一定的組織。具體而言,在開展班級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具備控制活動進程的能力,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在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倘若學生在班級活動中遇到了困難、挫折,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想辦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攻克難關。倘若學生對班級活動不感興趣,班主任需要及時給予解釋,讓學生明白班級活動對自己的成長與發展而言有積極的意義,進而為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此外,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活動時,要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將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當作根本目的,給予學生一定的接觸社會的機會。也就是說,班主任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全方位成長與發展。
(三)給予后進生一定的鼓勵
班主任需要知道,班級中的學生是存在差異的,以學習情況劃分,會存在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班級的后進生需要班主任給予關懷。雖然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里的后進生并不是很多,但是這些后進生會影響到班級管理工作。為了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注意兩點:1.給予后進生最真實的情感。也就是說,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班主任都要主動地接近后進生,給予后進生一定的幫助。2.將因材施教這一原則當作根本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不足,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對后進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及時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其相應的鼓勵,對后進生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而幫助后進生樹立起自信心。如此,才可有效地激發后進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出后進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使其受到鼓舞。
(四)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注
班主任需要知曉,要想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關注,與學生成為朋友,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具體來說,班主任應當用心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愛護。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參與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來。此外,班主任要知道,自己并不是學生的上級,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班主任還需重視換位思考,要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在關注學生時,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到學生的生活情況。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向自己表達想法,才能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活動的開展,提高班級管理成效。
(五)制訂班級管理的目標
只有制訂出相應的目標,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比如,班主任可以基于班級的具體情況、學校的工作安排給學生確定相應的奮斗目標。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改變低效的學習、生活,可以有效地增強班級凝聚力、學生的學習動力。筆者通過實踐發現,班級管理目標的有效制訂會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直接影響。而且,目標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配合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知曉,目標制訂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些目標,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制訂班級管理的目標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水平、認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目標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將目標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六)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
班主任需要知道,學生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會產生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需求,這些需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所以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辨析,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而對于學生不合理的需求,班主任可以向學生詳細解釋為什么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關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體諒自己。而且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重視,這樣班主任才能成為學生所信任的人。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學生成長為國家、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一定的保障。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工作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可以采用選擇優秀的班干部、組織合理的班級活動、給予后進生一定的鼓勵、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注、制訂班級管理的目標、給予學生尊重等方法落實好班級管理工作,全方位地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黃麗云.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及實踐[J].語文學刊,2012(22):116-117.
[2]楊冬梅.談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9):216.
[3]何玉花.試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學周刊,2016(11):15-16.
[4]倪紅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157.
[5]曹華.探究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中華少年,2017(30):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