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淑



【摘要】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發展,本文以繪本“Dad for sale”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應用小學英語文本解讀工具對繪本進行解讀,提高繪本解讀的系統性、針對性和科學性,以達到理想的繪本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本解讀;繪本教學
繪本在近幾年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已成為趨勢,越來越多小學英語教師嘗試開展繪本教學活動,但不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是文本解讀的問題,教師沒有對繪本進行系統地、科學地、有針對性地解讀,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文本的解讀決定了繪本教學的成敗。
一、繪本文本解讀的存在問題
英語繪本(PICTURE BOOK\ BIG BOOK)是指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讀物,是以英文和圖片共同表述故事、以兒童為本位、符合兒童心理認知的故事情節類讀物。英語教師會選取一些英語繪本作為輔助性的教學材料,補充和延伸日常的課程教學。英語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的時候,會面臨著以下困惑:“如何把握繪本的文本信息?”“如何抓住繪本的核心語言知識?”“如何挖掘繪本的內涵?”這些困惑會導致教師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出現過于側重語言知識點而忽略繪本整體語境,過于關注語言知識與技能而忽略繪本趣味性和人文性的特點,甚至沒有理解作者的意圖,錯失了文化品格教育的機會,降低了繪本教學的價值。
二、文本解讀工具的基本結構
文本解讀是指“教師對閱讀文本的多角度認識,包括對文本語言(詞匯和語言結構)、文本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細節信息)進行表層理解,以及文本的觀點、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文本的脈絡和結構特點的深層理解”。文本解讀的價值就在于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結合讀者本身的實際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正如“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讀者自身的生活經驗、背景、能力等就決定了文本解讀的個性化,體現出以人為本。
福建省廈門市鷺江新城小學的陳雅靜及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康彩虹兩位老師開發了“小學英語文本解讀工具”,為英語教師提供了文本解讀的依據。它由三個維度——文本信息、文本語言和文本內涵組成,其基本結構如下(表1):
文本信息解讀需要教師準確地分析文本的語境、話題、表層信息和深層信息。語境是指語言使用的環境,包括認知語境、語言環境和非語言環境;話題是指談論的中心,即談話的主題;表層信息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深層信息是指信息間的聯系,包含原因、邏輯等。
文本語言解讀需要教師根據繪本內容列出核心詞匯、句型,找準語音和語法的突破口,確定語言的語用功能。
文本內涵需要教師挖掘繪本的德育元素,從作者的角度思考繪本所要傳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所承載的文化精神。
三、文本解讀工具的應用案例
《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時間、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英語教育界的專家龔亞夫在他的專著《英語教育新論——多元目標英語課程》中提出了社會文化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語言交流目標。每一個目標既是獨立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其觀點認為英語教育應該通過語言的輸入,影響人的品格和思維。小學英語繪本在選材內容上更加豐富廣泛,具有趣味性,有多種蘊含寓意的主題,思維拓展的空間更加廣闊,語言上具有重復性、整體性和交際性等特點,突出語言的表意功能,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英語課程多元目標和核心素養。因此文本解讀是繪本教學的第一步,下面以“Dad for sale”為例子展開小學英語文本解讀工具的應用:
(一)解讀繪本圖文信息,把準文本知識脈絡
筆者閱讀繪本Dad for sale 的時候,根據文本解讀工具關注文本信息之間的關聯(見表2),梳理出繪本故事的情節:Dad不允許Tom做的事情而Tom的朋友Rosie卻可以做,這引起Tom對Dad的不滿,因而產生要賣掉爸爸的想法,爸爸很擔心沒有人買他的時候,Tom說出爸爸的優點作為賣點,說完后改變初衷,決定自己買回爸爸。接著確定故事線索為“不喜歡爸爸”——“賣爸爸”——“爸爸的優點”——“買爸爸”,讓學生在讀文字及讀圖片的過程中理解Tom的想法及其微妙的情感變化。
(二)解讀繪本文本語言,發展學生語言技能
文本語言是文本信息的呈現方式,包括核心詞匯、句型、語音、語法和語用功能四個內容。通過文本語言解讀(見表3)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在已知的基礎上,把握重點難點,選取適合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對學生的語言技能進行訓練。筆者會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確定小組合作的任務,如小組討論詞匯的發音,解決生詞的音形義;利用Why doesn’t Tom like his dad anymore? How to sell dad? Who will buy dad? Why?等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找出Tom不愛爸爸的具體原因及Tom列舉爸爸的優點,在文本中理解句子并學習詞匯、短語、語法等,最后回歸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論自己對父母的看法,討論如何和父母有效溝通,從而運用所學的句型進行表達、內化語言。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訓練了觀察、推理、想象、判斷等思維品質。
(三)解讀繪本文本內涵,挖掘文化品格素養
繪本是富有育人的價值的,它傳遞著作者的意圖,Dad for sale傳遞的不僅僅是父子之間的矛盾以及兒子異想天開的賣爸爸的故事,繪本的配圖及語言背后傳遞的是一種父愛,是一種家庭的不完整并沒有給孩子帶來影響,反而讓父子之間的愛更深。教師在理解故事的時候要主要觀察圖片所傳遞的信息,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片所傳遞的信息,從而對故事人物產生共情,教師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陽光地看待不完整的家庭,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愛,懂得接納父母,繼而回到生活與父母溝通的實際問題上,讓學生自主地思考如何溝通解決問題并大膽如實地表達,在這個過程中運用語言解決問題,達到“用語言的輸入,影響學生的思維和品格”的目的。
結語
實踐證明,小學英語文本解讀工具在繪本教學中的應用是有價值的,它可以幫助教師在解讀的文本的過程中避免盲目、隨意的現象,更加系統、科學、有針對地解讀文本,把握好繪本的語言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品格教育點和學習能力提升點,充分發揮繪本應有的價值。幫助教師從宏觀上及微觀上立體地把握繪本。如果能在此文本解讀的基礎上,思考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哪些教學策略,檢測這些策略是否能夠突破重難點;設計哪些教學活動,檢測這些活動是否指向目標,那么整個繪本閱讀教學就會被優化,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共同建構,一同感受繪本閱讀的快樂,共同把文本故事演繹成自己生活的故事。
參考文獻:
[1]陳雅靜,康彩虹.小學英語文本解讀工具的開發和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2).
[2]陳衛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的微技能[J].教學與管理,2016(4).
[3]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龔亞夫.英語教育新論:多元目標英語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12-313.
[5]王英華.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用指南[M].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