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湘琦 林 婧
(廈門理工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首批入庫導師名單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資源優勢,切實發揮入庫導師作用,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強調,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2]。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抓手,是學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3]。
廈門理工學院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2016年入選教育部、發改委“十三五”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建設高校(全國100所);201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99所)和“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全國66所)。本文以廈門理工學院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例,闡述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與探索。
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4]。大學生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可以為社會輸送大批具有創新思維的有志青年,而且有利于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5]。
深入開展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重要舉措[6—7]。應積極探索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有利于將專業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近年來,高校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就業壓力大。依托大創項目,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
廈門理工學院積極響應“雙創”精神,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構建了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體系,實行校院兩級立項管理。由教務處負責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和相關激勵措施,搭建項目交流平臺, 做好年度工作總結和上報工作,統籌規劃省級以上項目的遴選推薦、 經費劃撥、過程管理及結題驗收等工作;各學院負責校級大創項目的立項申報、經費劃撥、項目評審、條件保障和質量管理等工作。圖1為本校2015-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情況。
2015-2019年,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總數上呈現上升趨勢,校級項目從2015年立項53項,增長到2019年的356項,學校十分重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省級項目也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高度重視項目質量,每年擇優申報國家級大創項目,促進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高質量實施。
圖1 2015-2019年廈門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根據學校5年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名稱,提取關鍵字并做出詞云圖(見圖2),不難發現智能、系統、App等出現頻數最高,反映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請的熱度與關注度。
圖2 2015-2019年廈門理工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關鍵詞
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通過講座、創業競賽等“業余教育”的形式來進行[8]。宣傳力度不足,學生對創新創業政策缺乏了解。教育部2012年發布了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文件,每年參與項目的高校學生也在快速增長,但部分學生不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部分學校創新創業平臺的利用率不高。
優秀的師資力量是創新創業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深化的重要保障。實踐中部分高校創業教育專業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需要完成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指導創新創業項目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有限。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不僅應當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需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大多數教師沒有創業實踐經歷,教學及指導過程中往往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項目實施需要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項目實踐中,項目團隊在申報時容易將項目目標定位較高,撰寫申報書時較為宏觀,對項目實施細節性要求計劃不夠周全。項目啟動實施時遇到部分目標難以實現,往往導致項目進展滯后。項目實施過程中需對項目加強輔導,對進展進行嚴格把控,要求提交中期審查報告。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部分項目結題要求為撰寫項目研究報告、發表論文和答辯,將實踐類項目等同于研究類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開展周期較短,大部分項目團隊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難以產出在市場上極具推廣價值的科研成果,這就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存在“重申報、輕完成”的情況。優秀項目團隊研發的實物成果、申請專利占比不大。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將專業知識與最新研究成果相結合,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創新創業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加相關創新創業大賽。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促使學生積極申報,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納入學分管理,結題后可獲得創新創業學分或通選課學分;對于優秀項目投入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開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為調動教師積極性,可將項目指導工作量納入工作量統計,鼓勵高校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打造一支高水平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時構建專兼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既要有理論功底扎實的專職教師,也要有行業、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9]。
項目管理過程中,除中期檢查外,可采取不定期檢查的方式跟蹤項目進度。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團隊討論交流情況、研究活動、階段性成果等進行督導。指導學生按計劃完成項目研究。建立獎懲制度,如在實施過程中無正當理由中止或放棄研究的項目,取消經費支持;對不達要求的項目,不予以結項;對于認真完成、研究成果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優秀項目給予表彰、獎勵。
項目結題答辯時,多采取項目成員以PPT的形式匯報,包括PPT演講和答辯。評委專家可著重對項目組成員進行提問,可適當延長答辯時間,提供更多交流機會。鼓勵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參加“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
注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理念,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10]。應用型本科高校需加強產教融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不斷發展。學校應當加強與校外的各類孵化器、創業園、科技園協同合作,結合學科專業,建設更多優質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升畢業生創業就業質量,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