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 要:中國的音樂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審美情趣,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藝術鑒賞能力,使課堂氛圍得以活躍,緩解學生學習負擔和壓力。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民族音樂能夠加強學生音樂感悟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充分的領悟傳統文化,形成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心。本文特對民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路徑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民族音樂;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依據課改要求運用中國經典民族音樂,從而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和了解,以達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但近些年,小學音樂教學期間,部分教師民族音樂的運用不夠合理。這樣一來,要求有關人員進行深入的研討和進修,確保民族音樂科學合理的融入在小學音樂教學期間。
一、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提升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
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的理解領悟民族音樂,樹立正確的認知,意識到民族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對地域文化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將新課程改革作為依據,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民族音樂。教師在形成新型工作理念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作為核心,一切為了學生。將小學生特性作為依據,合理運用民族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此同時,從藝術情感、閱歷理論等方面積極鼓勵學生理解民族音樂。在此同時,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該豐富自身工作理念和思想,將不同地域多樣類型的音樂引入其中,從而了解各民族音樂的文化魅力以及獨特特性。同時,應該對欣賞性教學進行充分考慮,將不同音樂向學生播放,鼓勵學生欣賞藝術作品,并進行學術性研討。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優化工作理念,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依據創新多元化教學方法,應用新型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學習過程中,使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及效果得以提升。舉例來說,針對《桔梗謠》《吉祥三寶》這些耳熟能詳的民族歌曲,教師通過這些歌曲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基礎性的音樂理解和認知,加強民族音樂感知力。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體會民族音樂
課堂是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小學生還沒有建立起一套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因此,當老師對當地的音樂文化特征、美術創作方式進行了大量的講解時,就很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在相關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新教學方式,適當地應用情景教學,可以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老師可以將人們熟知的民族音樂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喜歡的音樂環境中加深理解其中蘊含的藝術內涵。另外,老師也可以采用比較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具本的教學中,老師要引入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寓意深刻的民族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對不同民族音樂特點的了解,拓寬了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同時,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中小學都要使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活躍教室的學習氣氛,又可以播放民族音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風格和濃郁的藝術美感,真正體會到民族音樂的藝術情趣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民族音樂認同感
在聆聽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民族音樂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民族的習俗和精神追求,又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因此,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從區域文化的高度,引導學生思維進入民族音樂的環境,使他們在藝術鑒賞與文化學習中對民族音樂有更深的理解。我國民族音樂十分豐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西方音樂和流行音樂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影響越來越大,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也在逐漸減弱。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多元化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傳統文化認同感。舉例來說,在《西部風情》這一課教學環節,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解樂理知識,在此基礎上,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在教學民族音樂時與各地域文化特色進行有效結合。舉例來說,代表地方特色的節日、音樂等。在進行民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豐富理論內涵,增強其音樂欣賞能力。
四、加強教師專業素養、豐富民族音樂教學內容
當代,國內許多小學的音樂老師,都曾有過高級或專業的學習經驗,也有過學習流行或西方音樂的經驗,但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不夠全面。在具體的教學中,民族音樂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加強教師的民族音樂修養,使其具備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因此,應聘請有相應資格的教師,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加深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并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自身專業理論中。強化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素養,首先要把傳承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己任,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音樂教育,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知識,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全面了解,加深對民族音樂寓意和藝術的領悟與感受。學校應該對教師開展專項培訓,邀請專業的人士來指導音樂教師。一般來說,現代小學音樂教師耳熟能詳《童年》《外婆的澎湖灣》等上世紀流行音樂,因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開展與之類似的教學活動,但是針對民族音樂風格卻不能夠完全掌握教學策略,對此,資深人士應該對其進行指導,幫助教師強化民族音樂素養,通過合理的策略使其教學計劃得以優化。在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累自身教學閱歷,使教學期間存在的不足之處得到彌補,潛移默化的提升民族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在此同時,教師可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表達內心的想法。這樣一來,能夠逐漸優化自身教學理念和方案,確保民族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期間增設民族音樂內容能夠滿足課改要求,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及音樂學習能力。在不同風格音樂氛圍中學習,教師能夠對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進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教師能夠從根源上對教學理念及方法進行創新,加強自身專業素養,使教學內容變得多元化。同時,能夠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傳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梅蕾琳.素養導向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與評價[J].閱讀,2021(95):33-34.
[2]王唱.民樂文化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策略[J].教育觀察,2021,10(31):122-124.
[3]斯璐.將民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嘗試[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127.572BD1D9-CF2D-4DE5-9C2A-EEF9CB69BC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