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正處于身心健康成長的萌芽階段。從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看,運動課程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幼兒運動課程缺乏實效,所以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也就不太顯著。為了更好地發揮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將運動課程常態化、千方百計將運動課程趣味化以及多措并舉將運動課程多樣化。
關鍵詞:運動課程;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5-0159-04
課題項目:文章系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課題“運動課程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ZJYKT21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宗芳(1982~),女,漢族,福建平和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運動,是釋放壓力、放松心情、增強體質、鍛煉意志、發展體能等的一項重要活動,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運動課程,是一門旨在激發幼兒運動興趣、培養幼兒運動習慣和意志品質以及發展幼兒運動能力的課程。同時,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將運動課程常態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
一、運動課程常態化,促進幼兒身心持續發展
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運動可以促進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讀書也好,運動也罷,其作用力的發揮是一個緩慢、持久的過程。因此,為了持續不斷地發揮運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舉措,將運動課程常態化。
(一)融運動課程于晨間鍛煉之中
晨間鍛煉是指每天早晨幼兒入園之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的一些體能鍛煉活動。幼兒園開展晨間鍛煉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運動習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但是,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晨練活動時,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所以導致幼兒參與晨練活動不積極、不主動,進而導致晨練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夠明顯。鑒于此,教師可以嘗試將運動課程融入晨間鍛煉之中,在豐富晨間鍛煉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參與晨間鍛煉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晨間鍛煉的積極性。
例如,在晨間鍛煉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趣味性游戲,如,叢林野戰區、功能鍛煉區等。在叢林野戰區,幼兒需要時不時地進行滑索、投擲紙球、匍匐前行等,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平衡能力、投擲能力等都會得到提高。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個性化需求,讓幼兒在晨間鍛煉時自主選擇運動課程。
顯而易見,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巧妙地將運動課程融入晨間鍛煉之中,那么,不僅可以豐富晨間鍛煉的內容,還可以調動幼兒參與晨間鍛煉的積極性。同時,晨間鍛煉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也會更加顯著。
(二)融運動課程于戶外體育活動之中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健康領域中指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所以,在每天上、下午,教師不應該讓幼兒一直待在教室里,而應該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參與一些戶外體育活動。比如說,教師可以將集體育運動和智力開發于一體的走迷宮游戲融入戶外體育活動之中。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塊戶外空地。之后,教師利用跳繩、廢舊紙箱、泡沫塑料等制作一個戶外迷宮。緊接著,教師就可以引領幼兒參與該走迷宮戶外游戲活動。在參與該走迷宮游戲活動時,幼兒時不時地需要判斷哪一條路是死胡同,哪一條路是捷徑等。另外,在整個走迷宮游戲活動中,幼兒還需要做一些技巧性的運動,如,走步、爬行、平衡、跳躍等。
實踐證明,當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融入運動課程之后,整個戶外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明顯提升,戶外體育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也會大幅提升。
(三)融運動課程于區域活動之中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載體,是一種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有趣的游戲活動。自主性、趣味性等是區域活動的一些顯著特征。為了更好地發揮運動課程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教師可以將運動課程融入形形色色的區域活動之中。教師在將運動課程融入區域活動之中時,一定要找準融入點,適時、適當、適度地融入。通過將運動課程融入區域活動之中,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創新區域活動的形式以及提升區域活動的實效等。
以“小小搬運工”戶外區域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在該區域活動中投放一些小推車、小足球、泡沫磚頭、廢舊木板等。為了凸顯幼兒在該區域活動中的自主性,教師可以用一些“圖形標識”明確該區域游戲活動的基本規則。如,教師可以利用“圖形”標識一目了然地標注“搬運起點、搬運終點和搬運路線”等。在組織幼兒參與該戶外區域活動時,教師無須重復啰唆地說明游戲規則,通過讓幼兒觀察“圖形標識”,就可以讓他們明確游戲規則。尤為重要的是,在該戶外區域活動中,幼兒需要彎腰搬運小足球、泡沫磚頭以及廢舊木板,需要將裝有“建筑材料”的小推車從起點推到終點等。在此過程中,幼兒的運動能力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發展與提升。
從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巧妙、適度融入運動課程的區域活動,不僅能夠讓區域活動變得更加有趣,還能夠讓區域活動變得更加有效。以有趣、有效的運動型區域活動為抓手,幼兒就會逐漸產生濃厚的運動興趣,幼兒的運動能力也會持續不斷的發展。
二、運動課程多樣化,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內容、形式、評價單一的運動課程,盡管也有助于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但是長此以往會削減幼兒對運動課程的興趣,降低幼兒參與運動活動的積極性。如此一來,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也會大幅下降。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將運動課程多樣化,據此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運動課程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運動課程的積極性,提升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等。
(一)運動課程的內容多樣化
基于發展幼兒不同運動能力的需求,教師應該選擇多樣化的運動課程內容。即便是為了發展幼兒的同一種運動能力,教師也可以選擇多樣化的運動課程內容。與單一的運動課程內容相比,多樣化的運動課程內容,既能夠讓運動課程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能夠讓運動課程的效果變得更加顯著。為了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豐富運動課程的內容,教師首先對幼兒的運動發展需求進行深度分析。在深度分析的前提下,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運動課程的內容。
例如,通過對幼兒的運動發展需求進行深度分析,可以發現幼兒的爬行能力、跳躍能力、平衡能力、跑步能力、協調能力等,都有待進一步發展。基于幼兒的這些能力發展需求,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運動課程。如,為了發展幼兒的爬行能力,教師可以創設紅軍過地雷區的游戲,選擇匍匐爬行、合作爬行、障礙物爬行等運動課程;為了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教師可以選擇動物大闖關,利用兔子、袋鼠、小馬等動物的特點,設計跳繩、跳格子、跳障礙等運動課程;為了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勇闖平津湖的游戲,選擇走獨木橋、踩高蹺、跳平衡球等運動課程;為了發展幼兒的跑步能力,教師可以選擇接力跑、競賽跑、撕名牌等運動課程。
當然,一些運動課程不僅可以發展幼兒某個方面的運動能力,而且能夠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多樣化的運動課程,既能夠讓幼兒的運動過程變得豐富多彩,也能夠讓運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愈發顯著。
(二)運動課程的形式多樣化
同樣的運動課程,可以采取不同的運動形式。形式不同,幼兒對運動課程的興趣也會有所不同,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也會有所差異。在創新運動課程的形式,設計運動課程多樣化的形式時,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幼兒的運動能力、認知水平,還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的運動設施。另外,在設計多樣化的運動課程形式時,教師不僅要追求有趣,還要注重實效,即對一些“花架子”式的運動課程形式,應該堅決摒棄。
以幼兒運動課程“踩高蹺”為例,教師可以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形式。首先,教師可以從互聯網或一些自媒體平臺中,精挑細選一些踩高蹺的視頻資料。之后,教師利用一些視頻編輯軟件,將這些踩高蹺的視頻資料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微課視頻。在開展“踩高蹺”運動課程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認真觀看這些微課視頻。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高蹺。如,每一位幼兒可以提前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鐵質易拉罐以及一些較為結實的塑料繩或棉線繩等。然后,教師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活動時間,指導幼兒自主制作一副高蹺。最后,在踩高蹺區域游戲活動中,每一位幼兒就可以踩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高蹺,樂此不疲地參與踩高蹺游戲活動。同時,在踩高蹺的過程中,幼兒的平衡能力也會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
一個貌似稀松平常的踩高蹺體育運動活動,通過教師創造性的改造,將其改造成了一個集觀賞性、操作性、趣味性和運動性為一體的多樣化的體育運動活動。以參與該多樣化的體育運動活動為契機,幼兒的觀察能力、平衡能力、動手制作能力等,都會不知不覺地得到發展與提升。
(三)運動課程的評價多樣化
評價是提升幼兒運動課程效率的重要推手。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在提升運動課程效率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將評價多樣化。相比于單一的評價而言,多樣化的評價更加精準、更加有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多樣化的評價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方式,對幼兒在運動課程中的實際教學進行評價。再則,從幼兒的角度分析,多樣化的評價更加新奇、有趣。
例如,為了發展幼兒的奔跑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四肢協調能力,中班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戶外足球活動。但是,在缺乏評價機制的前提下,中班幼兒開展戶外足球活動時,大部分幼兒表現得不夠積極。鑒于此,教師結合足球活動的特點,融入了評價機制,即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合作、彼此配合將足球從起點運送到終點。在單位時間內,以運送足球數量最多的一組為優勝。不僅如此,教師還設立了一個最佳表現獎,即讓各小組推選出一名在運送足球的過程中表現最佳的幼兒。對獲得團體優勝和小組最佳表現的幼兒,教師都會給予一定獎勵,如,獎勵他們一張畫帖、一封表揚信等。
實踐證明,多樣化的評價能夠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兒的運動潛力,能夠讓每一位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更高,能夠讓運動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的作用更加顯著。
三、運動課程趣味化,促進幼兒身心主動發展
對每一位幼兒來說,趣味化的運動課程特別具有吸引力。面對趣味化的運動課程,幼兒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我要參加、我要運動”的愿望。在這種愿望的驅動下,幼兒就會主動以運動為在載體,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等。因此,教師還應該通過選擇有趣的運動課程內容、采取有趣的運動課程形式以及實施有趣的運動課程評價等途徑,構建趣味化的運動課程。
(一)選擇有趣的運動課程內容
選擇有趣的運動課程內容是構建趣味化運動課程的先決條件。在選擇運動課程內容時,教師既要考慮幼兒的認知能力,也要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選擇一些既有趣,又有效的運動課程。再則,在選擇運動課程的內容時,教師還可以對一些傳統的運動課程進行融合、創新、重組、優化,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幼兒的興趣愛好,使其更加有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說,跳方格是一項傳統的幼兒運動課程,旨在培養、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為了增加跳方格傳統運動游戲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該游戲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將其進行適度的融合、創新。如,教師可以將跳方格游戲與一些任務游戲融合在一起,將其作為任務游戲的一項任務。具體如下:“熊二”被“光頭強”的陷阱困住了。現在,“熊大”“吉吉”等要求營救“熊二”。在營救“熊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關卡,跳方格就是其中的一道關卡。唯有按照相關要求跳過方格,才能夠順利通過這道關卡。
與單一的跳方格游戲相比,這種融入游戲任務之中的跳方格游戲更加有趣。幼兒在完成跳方格游戲任務時的積極性更高。可見,教師在選擇運動課程內容時,適度地融合與創新,可以讓運動課程的內容變得更加有趣。
(二)采取有趣的運動課程形式
對相同的幼兒運動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教師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組織運動課程,都必須要本著有趣、有效的原則。有趣的運動課程形式,能夠增加運動課程的魅力,激發幼兒參與運動課程的興趣,以及提升運動課程的實效性等。
例如,在組織大班幼兒參與特色運動課程“舞龍藝比賽”游戲時,為了進一步增加此項運動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其與美術制作活動巧妙地融合起來。在美術制作活動中,教師除了可以組織幼兒利用紙箱、棉線繩等制作龍藝之外,還可以組織幼兒制作各種各樣的服裝、道具等。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可以制作孫悟空、光頭強、哪吒等各種卡通人物的頭飾,以及衣服等。之后,在開展舞龍藝運動活動時,幼兒可以穿上自己喜愛的卡通人物的服飾,先表演“龍藝”上的情景劇,然后結合音樂進行各組的舞龍藝比賽,不僅提高了幼兒大肌肉群能力、速跑能力等,也培養了其團隊協作意識和規則意識。
此外,在創新、趣化運動課程的形式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素材,如,教師可以在運動課程中播放一些節奏明快、洋溢快樂的伴奏,教師也可以在幼兒參與運動之前讓他們觀看一些微視頻、快閃等。通過趣化運動課程的形式,既能夠增加運動課程的趣味性,也能夠提升運動課程的實效性。
(三)實施有趣的運動課程評價
前面提到,評價是提升運動課程實效性的關鍵因素。為了讓幼兒更加關注運動課程的評價過程,更加在意運動課程的評價結果,教師應該實施一些有趣的運動課程評價方式,即趣化運動課程方式。在對幼兒在運動課程中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實施有趣評價。
比如說,在開展幼兒戶外探險游戲活動時,部分幼兒喜歡做一些違反游戲規則的動作。為了有效避免幼兒在今后再次出現違反游戲規則的動作,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對幼兒戶外游戲活動進行評價。在幼兒自主參與戶外探險游戲活動時,教師除了及時叫停幼兒的危險動作之外,還應該拿起手機將幼兒在戶外探險游戲活動中的優異表現、不良表現都錄制下來。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這些視頻制作成快閃、微視頻等。在下次開展戶外探險游戲活動之前,教師先組織幼兒觀看這些快閃、微視頻,并要求學生對快閃、微視頻中的不良表現和優良表現進行評價。
顯然,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特別有趣,還非常有效。通過這種有趣且有效的評價,就可以規范幼兒再次參與此項運動游戲活動的行為。當幼兒在運動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規范了,那么,運動游戲的作用也就會得到全面發揮。
綜上所述,在開展幼兒運動課程時,教師要多措并舉將運動課程常態化、多樣化、趣味化。依托常態化、多樣化、趣味化的運動課程,教師可以調動幼兒參與運動課程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運動課程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同時,這樣的運動課程也能夠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為幼兒今后參與運動、享受運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正紅.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家庭·育兒,2020(2):42.
[2]何麗莎.提升幼兒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好家長,2017(54):89.
[3]湯國美.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J].赤子,2019(6):97.
[4]王馳.探討戶外體育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策略[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8):98.
[5]高紅娟.幼兒園體育活動實施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