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榮
◆摘要: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養成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著學生將來能否學好數學的關鍵因素,而作業則是檢驗課堂學習成果、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小學階段,教師對于數學作業的布置要格外慎重,要以開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適當采用探究型作業模式,在引導學生鞏固課上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學好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探究型教學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為學生將來學習中學數學甚至是高等數學打下基礎。新課改背景下,對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要求愈發嚴格,傳統的數學作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于培養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探究型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形成課上和課后緊密結合的探究式數學教學模式。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多是同教學課堂相匹配的習題,以基礎性習題為主、附加性難題為輔,旨在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課后習題以鞏固課上基礎知識,因此往往需要學生能夠沉住心,坐在書桌前安靜地完成數學習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較高。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尚且不能夠完全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難免會對作業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逃避數學,將學習數學作為一件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不利。
二、小學探究型數學作業的教學探尋
(一)趣味型數學作業設計
區別于傳統作業設計,探究型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探究型數學作業的設計時,結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通過一些小故事,引出數學作業題目,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分數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作業中,借助動畫片《小豬佩奇》提出如下問題。
佩奇是一只可愛的小豬,和她的爸爸、媽媽以及弟弟喬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天傍晚,豬爸爸在回家時買了一塊佩奇和喬治最喜歡吃的圓形巧克力蛋糕,為了公平,讓佩奇和喬治得到同樣大小的蛋糕,豬爸爸應該怎么分呢?如果豬媽媽也想吃巧克力蛋糕,豬爸爸又應該怎么分呢?如果蘇西來了,并且又帶來了一塊同樣大小的巧克力蛋糕,為了讓豬爸爸、豬媽媽、佩奇、喬治、蘇西都能夠平等的分到蛋糕,又應該如何分呢,請同學畫圖解答上述三個問題,并標記處三種情況下每個小動物能分到多少個蛋糕。
通過上述方式,將動畫、生活同數學相融合,用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作為引導,結合生活中日常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分數的含義,掌握基礎的分數知識,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并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
(二)實踐型數學作業設計
探究型數學作業的布置,可以適當結合生活實際,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放到現實中進行檢驗,實現理論同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開闊思維,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中《認識人民幣》一課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過不同的人民幣面值及換算規律后,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放學后到超市中進行觀察,總結出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以及100元人民幣在超市中分別能夠買到哪些商品,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根據面值選擇一種或幾種喜歡的商品做好觀察記錄。教師在收到學生的觀察記錄結果后,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如20元人民幣能夠買到多少1元商品,多少5元商品,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給出回答。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于人民幣的認知和理解。
(三)探索型數學作業設計
數學規律的發現,離不開數學家們對自然的發現、探索與總結。因此,教師在進行探究型數學作業的設計時,也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形一章之前,教師可以準備幾個不同大小的圓形,并提供周長、面積、半徑以及直徑的具體數據,讓學生在課后使用以上數據進行計算,探究圓的周長、面積、半徑以及直徑之間的關系,并試著總結出規律,然后由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探索,明確探索方法和探索思路后得出最終結論,讓學生檢驗自己的探究成果是否正確。
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自行探索相關規律,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型教學的目的在于過程,并不在于最終結果,無論最終學生所探索出的結果是否準確,都能夠起到教學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盡可能地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話題,提高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還要適當引導學生對數學規律進行探索,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愛上思考的過程。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質量,讓學生不再將數學作業作為負擔,為學生將來學習數學以及其他需要思考的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亞琴. 把握時機按需設計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J]. 情感讀本,2021(17):53-54.
[2] 朱愛蘭. 小學數學探究式作業設計研究[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1(12):51.
[3] 劉善娜. 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J]. 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