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琪 鄧可卉
◆摘? 要:清末民初,是中國思想文化從傳統過渡到現代、承先啟后的“轉型時代”,廣州是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隨著廣州以學海堂為首的書院試行西式科學教育和天文實測,一批廣東本土的科學家應運而出,順德龍江人蔡最白正是其中一位。他在學海堂學算十年,將西方的天體運行計算與中國傳統的天文歷學結合,創立了真步堂以及一套編纂通書的計算模式法則,稱為“真步堂天文歷算”,編寫著作數冊,逐年編寫通書,并親自制作出“渾天儀”。本文梳理了其生平經歷及其創造的“真步堂天文歷算”并進行了一定的評價。
◆關鍵詞:蔡最白;通書;非物質文化遺產
1 前言
唐宋元以來,頒布歷書一事,是統治權的具體表征,只能由官府印制、發行,并發布嚴刑明令,禁止民間私印小歷。但官歷的內容畢竟較為簡略,不能兼顧各地的風俗習慣,價格高,無法及時到達各地,無法滿足民間社會實際需要。直至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政府才同意民間翻刻歷書。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始,廢除嚴厲懲罰印售歷書者的禁例。政府特許一些地方上通曉歷法擇日的術數專家,掛上自己的店名堂號,另行發行民間版本的歷書,民間堪輿學家紛紛樹幟出版以已名或堂號為標志的實用型通書,其中包括通書歷算學家蔡最白。
2 蔡最白生平事跡
蔡最白,名綬綵(有文本亦寫作受采),字采端,號最白,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生于廣東順德縣龍江鄉。龍江文化在順德歷史乃至佛山歷史上都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順德四位狀元中,龍江占其二;順德著名歷史人物之中,龍江占到三分之一有多,可見其文化氛圍濃厚。
蔡最白家中世代務農,他自幼聰慧,家中對其寄予厚望,因此他學習相當刻苦,成績也很好,成為家中第一個進入私塾學習文化的人,對天文歷法和地理知識都十分感興趣。同治年間,蔡最白到了可以參加童生試的年紀,卻屢次應試而未能取得生員資格。他不免感嘆自己文章憎命,放棄了考取功名的打算,因此有更多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天文歷法。
他將目光投向由兩廣總督阮元創辦的學海堂。1884年,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時期,在學海堂增加天文數學之類的西方學科。蔡最白不相信“文章憎命”會成為“數學憎命”,于是再去學海堂參加考試。
光緒十六年(1890年)蔡最白選學海堂專課肄業生。這里,并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八股圈,而是經史、詩賦、天文、地理、算學均擅長的學術圈。而他除精于數學天文,他更研究歷法擇日之術,著作天文數學書籍甚為豐富。
光緒十七年(1891年),他以優等成績畢業,以他的專長及研究心得,選擇在商賈官宦聚集的省城歸德門外,即廣州商業街高第街開辦“蔡真步堂日館”(亦有說法稱其于1888年創立真步堂)以替人擇日問世,即替人選擇吉日。并編纂了第一本歷書《七政經緯選擇通書》供同業作堪輿擇吉之用。
當時,張之洞為督粵,他提倡科學。據說為了改變落后的教育模式及培養科學人才,張之洞舉辦了一場選拔優秀人才的考試,蔡最白則以優異的天文數學成績,被破格聘請去廣府學宮教學。期間,蔡最白制作了渾天儀,一方面是為了教學更加形象,一方面也用來實際應用測算天文。
從蔡最白生長環境來看,“越人尚鬼,而佛山為甚”,整個順德的民間信仰場所共有 644 處,這些民間信仰場所遍布十個鎮街,其中蔡最白所成長的龍江鎮有52處民間信仰場所,在整個順德處于中等水平。或許在這種大環境下,也一定程度影響他做出在學海堂學習天文歷算并為人擇日的選擇。
蔡最白在為人擇日的同時,積極鉆研天文歷算,設帳收徒,制成“渾天儀”并出版《七政經緯歷書》。蔡最白成為廣東擇日名家,其真步堂也后來居上,與先成立的羅崇道堂、左崇日堂并駕齊驅,在廣東頗具地方影響力。
他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補縣學生員。從自敘中可以看到:
學海堂算學附生蔡綬綵最白氏書于順德縣龍江鄉之耕讀軒
其后每年出版真步堂通勝,最終卒于民國九年(1920年)(有相當部分的當代資料記述其卒于1940年,通過向其后代考證以及查閱相關資料,推斷其應卒于1920年。),享年76歲。
3 真步堂天文歷算
真步堂天文歷算,亦稱“真步堂通勝”,是研究天文科學的一系列推算模式和法則,這種天文歷法推算模式和通書編撰方式、內容與法則由順德龍江蔡氏于清光緒年間創立且延續至今。傳播范圍包括世界華人聚居地,粵港澳尤甚。
真步堂天文歷算于順德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3年11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收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以天文科學研究為重點。傳承人系第三代傳人蔡伯勵先生,2018年7月26日蔡伯勵離世后,真步堂交由第四代爾椿、爾德、爾威、興華、菁華等人接棒,由蔡興華女士掌舵,繼續從事天文歷算。
真步堂取義“積步彌真”,其以精準科學的天文歷算方法,結合省港澳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指導民眾傳統農業生產生活的通勝。在天文歷算技藝方面,真步堂遵循歷代天文運算法則,不斷完善協調日月運行周期在歷法上的推算模式,實現陰陽合一的歷法文化思想。其計算方法把西方天文學、數學的計算方法融合進了中國古典天文學。真步堂天文歷算保留傳統的春牛圖、民間文學類、醫藥類、天文地理類、二十四孝圖說等各種各樣充滿民間社會智慧的知識,包羅萬有。其通過演算行星等天文運行規律,制定相應的歲時節令安排,代表我國古代天文歷算和通書推算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科學價值、民俗學、史學價值以及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容肇祖.學海堂考[J].嶺南學報,1934 (03):91.
[2]蔡興華,〈《通勝》之歷史背景〉[EB/OL],蔡興華.語理友玄.
[3]順德龍江鎮人民政府,《龍江故事》之二《堪輿宗師蔡伯勵》[DB/CD],佛山電臺901順德廣播. 2013.1.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蔡綬綵:被湮沒的廣府天文學家[EB/OL],廣州文史.人物春秋. 2018.
[5]周新年.順德地方社會與集體空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6]蔡綬綵,《弧角七政圖算》,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順邑龍江真步堂刻本[M],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7]佚名.順德龍江鄉志(全)[M].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
[8]順德圖書館, 順德·口述歷史 真步堂天文歷算[DB/OL],2014.1.
作者簡介
葉嘉琪(1997—),女,漢族,廣東惠州市人,碩士在讀,單位: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史。C4E8E0AE-63CB-414E-894C-0953CCA78E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