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評價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評價的地位。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引導學生從評價的接受者轉變為評價活動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學生這一角色的轉化符合增值理念的內核要求,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同時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學生自評和互評;增值理念;K-W-L策略;兩星一希望;評價量表
作者簡介:趙彥媛,東營市實驗中學。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評價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和教師一樣同為評價的主體。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讓學生從評價的接受者轉變為評價活動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積極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可以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同時符合增值理念的內核要求。同時,教師應積極探索學生自評與互評在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和策略,切實保障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一、英語聽說課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符合增值理念的內核要求
聽說課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是提高聽說課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教學評價活動而言,學生自評和互評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活動。
學生自評與互評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作為教學評價的主體積極參與評價,發現和分析自身和同伴學習中的具體問題,從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及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立足點均在于自身或同伴學習現狀,關注點在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提升。從這一方面來看,學生自評和互評的過程恰好符合增值理念的內核要求。增值評價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增長的價值。注重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學生自評與互評在初中英語聽說課中的應用策略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作為評價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可行的評價工具,積極參與評價,發現和分析學生中的具體問題。” 在學生自評和互評過程中,適當的評價量表和評價方法是評價活動的基礎和依據,對于評價的有效性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選擇評價方法和制定評價量表時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特點,使其真正服務于教學評價。
本文結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1a-2d) 聽說課教學,基于增值理念來探討學生自評和互評在初中英語聽說課中的應用途徑。
(一)巧用K-W-L策略,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K-W-L策略,可以引導學生對現有知識,學習期待以及學習增值點進行自評。K-W-L 策略是根據學生認知需要的三個環節來命名的一種融通學生已知、想知與新知的整體性策略,可以通過圖表(見表1)將信息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
基于增值理念來分析,K-W-L策略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聽力探究構建新知識,關注自我提升的過程,有效激發其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同時,K-W-L表格可以幫助學生量化學習增量,及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 (1a-2d) 聽說課教學中,通過四個步驟利用K-W-L策略引導、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第一步,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活動激活舊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完成K-W-L策略表格K欄內容填寫(見表2);第二步,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在W欄寫下在本節課聽力活動中想要了解的內容;第三步,是在1b和2a-2b聽力活動完成后寫下自己學到的內容;第四步,通過完成的K-W-L表格,檢查L欄寫下的內容是否能夠涵蓋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對比K欄和L欄總結學習增量,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后續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完成和檢查表格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
(二)借助“兩星一希望”評價模式,引導學生有效互評
“兩星一希望”(Two Stars And A Wish)是一種同伴評價模式,是指當學生給同學的學習成果提供反饋的時候,必須提出同伴學習成果的兩個優點(兩星)和一個改進建議(一希望)。在課堂學生互評環節中,學生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合理評價,甚至會出現“盲目評價”“無話可評”等無效互評的情況。“兩星一希望”評價模式以激勵性評價為主,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活動之后展開相互評價。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 2d 時,教師首先呈現給學生“Role-play分級評價標準”(表2),引導學生根據評價標準要求和同伴結對進行角色扮演練習。在角色扮演呈現后,由學生代表根據“兩星一希望”和“Role-play分級評價標準”對每一對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自由選擇使用英語或漢語進行點評。現引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一段評語:“首先,我認為這兩位同學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語音正確、語調合理、語言流暢。其次,兩位同學在表演過程中加入了一定的肢體動作,互相之間也有眼神溝通,值得我們學習。最后,我希望Anna在演繹‘Oh, it was fantastic! Nelly sang so well!’這兩句時可以通過更加精準的語調和表情表現出其興奮和贊賞的情緒。”
結合實際課堂效果,“兩星一希望”評價模式為學生互評提供思路,加強學生之間的評價信息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同伴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突出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的作用。
(三)結合評價標準自評互評,確保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提出,“在開展評價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說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應給出活動的要求和評價標準。評價標準也可以由師生共同協商確定,使學生在開展活動時有明確的目標,并能根據標準及時進行自評和互評。”針對性的評價標準既有利于指導學生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為學生參照評價標準對活動開展自評和互評提供依據,有利于學生在自評中進行修正,并在互評中給出針對性的評價和建議。活動內容和評價量表的呈現能夠讓學生在開展活動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 (1a-2d) 時,教師開展了以小組為單位的拓展表達活動。活動內容為:“Please work in a group of fou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t (見表4), compare two famous persons, two of your classmates or two or your teachers.Talk ab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在小組活動開展前呈現本活動的評價量表(見表5),要求學生根據活動內容和量表要求進行小組討論,并在此過程中進行自評。在小組討論呈現環節完成后,要求學生根據評價量表對小組討論內容進行評價,最后根據量表給出得分。
三、結語
教學評價可以有效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在英語聽說課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可行的評價工具,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可以有效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同時符合增值理念的內核要求。教師應該在日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積極探索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應用方法和實施途徑,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黎思翡,洪智建,胡中鋒.增值評價之反思[J].今日教育,2021(1):14-18.
[3]Ogle D M. K-W-L: 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J]. The Reading Teacher, 1986(6):564-570.
[4]羅少倩,黃劍,馬曉蕾.促進學習:二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