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
所謂“生活化習作”,就是習作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習作必須是關注生活的,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小學生缺少機會廣泛接觸豐富多彩的生活,再加上不會觀察生活,不會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寫作時無話可說、胡編亂造,習作脫離生活。那么,如何讓小學生習作走向生活化呢?
一、廣泛閱讀經典,創設“知識平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積累有重要意義。閱讀可以促進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得到間接的生活經驗,從中汲取習作的材料。因此要想讓學生認識生活,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須借助于廣泛閱讀。小學生首先應向書本學習,書本是教學生寫作的最好老師,學生應背誦教材中好的詞句、經典段落。學生閱讀還要向課外書籍進軍,不能只局限于看作文書和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學生閱讀時,除了背誦好詞佳句外,還可以搜集優美文段摘抄下來,積累語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設一個《采蜜本》,把平時在閱讀中讀的好詞名句摘抄在本子上,然后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再次擴充詞匯,達到積累的目的,為日后的寫作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基礎,也是前提。
二、留心觀察生活,創設“發現平臺”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尤其在孩子的眼睛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被生活陶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產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保證。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向學生灌輸“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因勢利導,讓他們留心觀察生活。
三、快樂參加活動,創設“實踐平臺”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的內容源于生活實踐,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用心體會,就不會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對于生活,單單引導觀察和認識還不夠,我們還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一是游覽大自然: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日出日落、山和田園、蔬菜瓜果……并盡可能讓學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讓學生有物可寫,借景(物)抒情。
二是剪輯“社會生活”:引領學生走進社會,記錄社會見聞、熱點透視,讓學生有感而發。如雙休日調查當地環保,寫些感受等。
三是鎖定“家庭生活”:引導學生立足家庭,品味家庭生活的情趣,感受家庭成員的親情,讓學生有情可抒。四是掃描“學校生活”:讓學生的“慧眼”捕捉校園動態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有感而發。
四、盡情展開想象,創設“聯想平臺”
學生有了生活體驗,并不等于他們在每次習作訓練中都會獲取和選擇恰切、典型的材料,他們還會感到“沒啥寫”。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認識生活和語文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葉老曾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寫……”這里的“思”和“感”。就是對客觀生活得認識和思考?!缎抡n標》提出:“要激發學生想象,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备挥诨孟胧呛⒆拥奶煨裕谒麄兊哪X子里總是充滿了對世界、對未來、對一切事物的奇思妙想,我們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異想天開”。當然,這里的“想”不是無中生有的憑空捏造,它是以學生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積累為基礎的合理想象。教師除了平時應引導孩子們留心觀察生活,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和科普作品外,還應充分結合有關課文的教學發揮學生想象,抓住時機激發學生的靈感,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安排想象作文訓練。
事實證明,創設想象平臺將帶給孩子們思想飛翔的快樂。生活不但是習作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憑借。根據一個簡單的生活情節,往往可以想象出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來。生活也是學生童話故事的源頭活水,教師鼓勵學生將身邊的事,有意義的活動編寫童話故事,奉獻給大家,學生會受到啟發,得到教育。在生活化習作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用科學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也可以給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合理科學的想象,寫成科幻作文,鼓勵學生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奧秘。
五、引導關心時事,創設“思考平臺”
眾所周知,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弊魑慕虒W還應多指導學生關心時事,拓寬視野,培養學生對人生、對國家大事的一些關注與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習作訓練。小學生寫這類作文難度較大,因為它遠離我們,不是親眼所見,所以往往不是泛泛而談,就是套話、大話、空話連篇。如何引導學生對熱門時事進行關注并產生思考呢?首先得讓學生多留心時事報道、新聞評論,對有關事件有個感性的了解,然后結合身邊的人或事進行描述,寫出切身感受,寫出自己的思考,文章就能感染人,就算成功了。
六、品嘗成功歡樂,創設“共享平臺”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蔽覀冎挥胁粩酁槊總€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正如葉老說的:“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毙睦韺W研究表明,無論是誰,都有一種渴望別人認同自己勞動成果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學中應盡量創造讓孩子們進行自我展示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的作文多得到些認同,少一些挫敗感,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首先在習作批改中應盡量挖掘“亮點”,多一些肯定成功的贊美語與親切的指導語,讓學生在關愛的批語中提高認識,明白寫法。
總之,作文要立足于學生生活,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生活、習作中的亮點,做習作資源的開發者,多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多創設一些生活化習作平臺,讓學生的習作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