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摘要】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有了更大的融合空間。為了滿足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提升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程度。本文基于此展開分析,先簡單闡述了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原則,然后從情境創設、活動構建、模式革新等三個層面,提出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期待能夠對相關從業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逐漸提升,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斷融入更加先進的理念、思想、技術及方法,全面提升英語課程的建設品質,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尤其是在如今“雙減”政策的要求下,英語教師更應當從學生學習負擔降低的角度進行思考,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整個教學過程的優化,盡可能地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在課后學習的負擔,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做到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和培養。因此,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研究,找到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融合路徑,共同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這是小學英語教師在實現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時,必須明確的關鍵點,需要教師能夠基于對學生課程學習主體地位的尊重進行思考,真正地將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核心。因此,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始終遵守學生主體原則,站在學生的角度對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進行研究。不僅要讓各種教學內容能夠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而且還要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自主地對課程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以更好地體現出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價值。
(二)課程創新原則
就當前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現狀分析,部分教師在引入信息技術時缺乏對引入方法和策略的創新,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依然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資源豐富性不足等特點,既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也限制了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價值的體現。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想實現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始終遵守課程創新原則,要基于學生實際學習和發展的情況,對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模式等進行創新,使得小學英語課程能夠呈現出豐富化、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切實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
(三)教學需求原則
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僅是英語課程改革的潮流,更是小學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需求,小學英語教師要想充分地發揮出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價值,就必須要始終遵守教學需求的原則,按照實際教學的需要,有針對性、有方向性地進行融合,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實現英語課程建設水平的提升。如,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英語教學游戲的有效融入,讓學生在英語教學游戲中完成課程知識的掌握及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從而讓小學英語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體現出應有的作用。
二、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重視情景創設,突出學生主體
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認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并嘗試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工作中。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基于此展開分析,以情境教學法為載體,實現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英語課程My week為例,在該單元內容的學習中,課程主題是學生通過對自己某一天安排的描述,完成單元句型和詞匯的理解。為了有效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合理地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完成對學生的引導。如,在單元let's talk部分的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完學生學習完該部分的內容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討論自己在某一天的安排,讓學生基于自身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語法和單詞的學習和利用。為了確保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對話情景中,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之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展示必要的句型和詞匯,讓學生可以更加順暢地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課程教學效果和實效的提升,實現英語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融合。
(二)重視活動構建,豐富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活動是突出學生課程學習主體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在實現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的構建作為重要的工作突破點,借助豐富化的教學活動,提升英語課程的建設品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英語課程what would you like?為例,該課程的討論主題是“你需要點什么?”教師需要借助實際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該句型,并且可以將該句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可以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為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在學生學習完“read and write”部分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以了解我的朋友”為主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給自己的同桌寫一封信,然后將其贈予他的同桌,幫助學生加深同桌之間的了解。為了實現學生課程學習視野的拓展,教師可以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教學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寫出更多適合學生學習階段的信,然后再借助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展示,讓學生可以通過簡簡單單的一堂課,了解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而教師在寫這些信時,可以當自己是南方人、是北方人、是西北人甚至是國外某個國家的人。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文化視野的拓展,而且還能有效地實現課程教學資源的豐富化建設,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實現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三)重視模式革新,延伸英語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本身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靈活性,小學英語教師在實現英語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共同入手,全面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實效。就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在各級各類院校中的融入情況分析,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實現英語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時,可以將課程教學模式的更新作為主要的突破口。如,在人教版五年級英語課程What can you do?中,教師就可以考慮從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入手,找到小學英語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新路徑,合理構建出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以微課教學模式為例,在該課程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基于該課程的教學需求進行思考,針對該課程的主要句型“what can you do?”“can you…”“I can…”及詞匯“dance、Kung fu、draw”等的學習,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然后再以微視頻的方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程的有效預習,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繼續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應用,輔助學生進行各種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另外,學生也可以在課程復習階段,不斷地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反復學習,實現課程的學習效果的提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可以實現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可以讓小學英語課堂得到有效的延伸,真正實現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小學英語的有效教學要求逐漸提升,需要英語教師,盡可能地將英語課程的教學負擔放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自由地成長和發展,尤其是在“雙減”政策的支持下,人們對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這種要求凸顯得愈加明顯。鑒于小學英語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價值,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從教學資源、教學情景、教學活動、教學模式等多個角度共同入手,全面提升小學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深度,滿足當前社會和人們對小學英語課程建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葉華秀.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架設“靈動之橋”,培養小學生的英語素養[J]. 讀與寫,2021,18(5):147-148.
[2]王寵弟.讓英語因“信息化”而多彩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新通信,2021,23(12):189-190.
[3]潘虹.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J].中外交流,2021,28(3):1523-1524.
[4]陸麗娟.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融合研究[J].讀與寫,2021,18(12):121.
[5]曹豐,尚松梅.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21,21(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