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惠 郭迎春
摘 要:本文闡述了食品安全制度成本的概念與內涵,分析了食品安全相關制度成本的構成以及性質,在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相關制度成本現狀調研的基礎上,提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相關制度成本的方法與路徑,以期為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在食品的監管、生產、消費過程中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為實現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提供思路。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制度成本
Research on the System Cost of Food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MA Qianhui1, GUO Yingchun2*
(1.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food safety system cost, and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and nature of food safety related system cost,.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the method and path of reducing the cost of food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lated system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reduce unnecessary costs for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in the process of food supervisi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to provide ideas for realizing a safe and secure food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food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ional cost
近年來,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法規,用以防控食品安全風險,而這些制度的建立與運行都需要付出相應的制度成本。制度成本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指在制度運行各個環節中投入的相關資源。對制度成本的研究只限于一些學者的文獻中,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F有文獻多是對制度成本的一般性研究,而制度成本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豐富,度量非常復雜。本文將具體研究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領域的制度成本問題,從而推動制度成本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食品安全制度成本是指包含食品安全相關制度的制定、執行、監督以及更新變遷等整個制度周期中所產生的一切消耗,這些消耗并沒有轉移到社會的最終產品中,而是完全消耗于社會的非生產活動中。本文將分析食品安全領域制度成本的構成及性質,研究相關制度成本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探討降低制度成本的路徑與方法。
1 食品安全相關制度成本的構成分析
本文按照3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對制度成本進行構成分析:制度成本按內容劃分,由信息成本、協調成本、博弈成本構成;按制度周期劃分,由制度的形成成本、運行成本和變遷成本構成;按參與者劃分,制度成本由政府部門成本、生產經營者成本和消費者成本構成,其中政府職能部門制度成本由制度的制定成本、推行成本、監管成本和更新成本構成;食品生產者經營者制度成本由人員與技術成本、設施與檢測成本、違規成本構成;消費者制度成本由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維權成本構成。在對制度成本構成分析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對各種制度成本分別進行研究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1]。
2 制度成本性質分析
制度成本是必須付出的,是不可消除的。只要有制度的實施,就要社會的各方付出一定的成本,規范人們的行為,所以制度成本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社會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以犧牲食品安全為代價,導致食品安全事件屢禁不止。為了不讓“公地的悲劇”在我國食品領域出現,我國必須要做好各項防范工作。食品市場就是“公地”,如果人們都肆意妄為,就會使得食品市場秩序混亂,導致社會恐慌。因此必須制定合理的制度,以規范市場行為,防范各種食品安全風險。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的防控,建立并實施相關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相應的制度成本也是必須要付出的。但制度成本與生產經營成本不同,構成制度成本的那些投入沒有轉化到社會最終產品中,并沒有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而是在社會活動過程中被浪費掉的資源,這種資源的浪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摩擦力”,這種“摩擦力”伴隨著經濟體制運行而產生,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摩擦力”過大會減慢社會發展和前進的步伐,所以應盡量降低制度成本才能更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制度成本的問題雖然是制度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但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制度的實施并非沒有成本,實際上往往成本很高。長期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很少,并不是這個問題不重要,而是因為制度成本過于復雜且難以統計,現今尚沒有這方面較詳實的統計數據,研究起來非常困難[2]。本文將討論制度成本的影響因素,從影響因素著手研究降低制度成本的途徑和方法。
3 制度成本的影響因素分析
制度成本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E1C459A2-3620-4245-BECB-23DFAC1BD60D
3.1 制度成本與社會監管體系的完善程度相關
社會監管體系的完善程度對制度成本有階段性影響。監管體系建立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構建基本的監管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監管機構和人員的配置、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機構公務開支等,成本逐漸上升;監管體系建立起來后,需要進行制度的執行和監管,成本會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平穩;監管體系建成一定時間后,社會各方逐漸形成一定的自律,食品安全相關行為規范已經被人們自覺遵守和執行,此時無需投入大量管理成本,食品安全程度較高,制度成本將會逐漸下降,并維持在較低水平。
3.2 制度成本與產業集中度、產業結構相關
制度成本與產業集中度負相關,即產業集中度越高,越容易監管,食品越安全,制度成本相對較低;反之,產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較多,甚至一些食品企業無證經營,食品問題較多,造成監管困難,制度成本相對較高。另外,制度成本與產業結構的合理程度呈負相關[3]。
3.3 制度成本與社會公民的文明程度相關
社會公民文明程度與制度成本呈負相關,即公民文明程度較低時,生產經營者個人利益優先,社會責任意識差,需加大管理費用和監督費用,制度成本相對較高;公民文明程度較高時,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制度成本相對較低。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和社會責任意識,可以從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成本[4]。
3.4 制度成本與風險預警體系的發展健全程度相關
制度成本與風險預警體系的發展健全程度基本呈負相關,整體來看,風險預警體系越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成本越低。從事后的監管補救轉為事前的風險評估與防范,是風險管理必然的方向。如果食品生產經營者有以預防為主的管理思想,對食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關鍵點控制規范,就會防患于未然,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風險,會有效防止危害發生而付出高昂的代價[5]。
3.5 制度成本與社會的透明度相關
制度成本與社會的透明度呈負相關,即社會透明度越高,制度成本就越低。當社會透明度高時,信息采集成本相對較低,無論是政府、生產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可以快速、低成本地獲取食品相關信息,繼而可節省相對機會成本。當然,社會的透明度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在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提高社會透明度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且成本幾乎可以忽略。
3.6 制度成本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程度相關
制度成本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程度呈負相關。例如,現代信息技術和檢測技術的應用程度越高,就會大大降低食品安全管理的成本,制度成本就越低。這些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降低了信息揭示的成本,大大減少了管理者、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監管、交易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從而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成本。
4 我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制度成本降低路徑
調研結果說明我國食品企業面臨食品安全制度成本較高的問題。針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現存問題,本文提出降低制度成本的路徑和方法,以期為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在食品的監管、生產、消費過程中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為實現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提供思路[6]。
4.1 完善監督管理體系,提高政府監管效率
由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協調各領域部門的工作是監管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呈現“倒三角”型,底層管理人員缺乏,大量不必要的事務性開銷部門都增加了制度成本的消耗。在完善監督管理體系的同時,更要注重提升監管效率,提高監督管理事務支出在總支出的占比。提高監管效率的方法是對各監管部門實行績效評價。在保證監管效率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是實行績效管理的目的。定期的績效評價會加強部門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亦能促進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效果的提升。
4.2 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
目前來看,我國食品市場在產業結構和產業集中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①食品企業總體規模小,產業的集中度尚不夠高。②產品結構存在食物資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的問題。這需要我國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地域結構,對同一種食品的產業鏈進行優化組合才能使產業更具競爭力,食品產業鏈才能更安全。提高產業集中度的方法是進行食品產業資產和結構的優化組合,整合相關企業資產,形成合力,激發出產業發展的新動力。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建議和推動,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以及相關企業的大力配合。
4.3 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提高企業自律
面對利益誘惑,需要食品生產商提高自身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用法律和道德約束自身行為,規范生產經營過程。例如,對農戶和養殖戶進行食品安全教育,避免購買和使用超標的農藥和飼料等;提高企業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與衛生意識;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水平,以正規的渠道、正規的生產,正規的交易完成生產經營活動等。提高企業自律的方法,不僅要加強全民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還要建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以指導企業自律和督促其改進提高。
4.4 實行合理的懲罰與獎勵機制,強化示范效應
在食品安全領域,懲罰性賠償是維系食品監管者、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平衡關系的重要保障。賠償金的確定需要再進行科學的調研論證,需要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的利益。完善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科學合理地制定賠償標準;必要時,追究違法者的刑事法律責任,并向社會通報,以對違法者起到警示作用。強化示范效應的另一方法是完善并拓展食品安全黑、白名單制度,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動態信譽等級評價。
5 結語
綜上分析,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雖與過去相比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監管體制及監管效率、生產經營自律以及消費者維權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著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因此,降低制度成本,政府應充分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作用和有形的各種途徑和方法,合理調動一切社會資源,完善機制,提高制度效率。若全社會的生產經營者都誠信生產合格食品,各種監管、檢查制度會成為人們的行為規范,此時無需投入大量的制度成本,最終達到“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建德.論“制度成本”[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44-49.
[2]張廣利,陳豐.制度成本的研究緣起、內涵及其影響因素[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0(2):
110-116.
[3]胡虎林.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以浙江省為主要視角[J].法治研究,2012(5):62-69.
[4]顧振華,邱從乾.上海市食品安全監管改革發展40年回顧與展望[J].上海預防醫學,2019,31(3):193-199.
[5]褚漢,陳曉玲.我國食品安全預警信息平臺構建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9,8(4):44-47.
[6]耿弘,童星.從單一主體到多元參與: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制模式及其轉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38(3):97-100.E1C459A2-3620-4245-BECB-23DFAC1BD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