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
摘? 要:偉大建黨精神以其獨特價值邏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全面認識偉大建黨精神價值意蘊,引領高校思政教育發展,豐富思政教育內涵能在凸顯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時,確保高等教育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從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思政教育發展的時代價值入手,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魅力,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性發展,能從理論與實踐層面推動教育創新,更能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為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6-0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提出的偉大建黨精神,對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由于提出時間較短,因此學術界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較少。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將其融入思政教育中,利用其引領思政教育邁向新的發展階段,能真正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也能助力紅色血脈進一步傳承。
一、品味價值邏輯: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思政教育發展的時代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中蘊含著共產黨人的發展脈絡,理清其文化淵源,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思政教育核心內容,有利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使學生提升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認同感。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源動力,國家和民族想要持久發展,必須堅持創新才能在快速發展中進一步取得成功。中國共產黨和人民一起拼搏奮斗為華夏民族復興夢的實現而努力。改革開放后,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雖然目前我國仍有較多問題有待解決,但初步取得的成功證明我國道路和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借助偉大建黨精神喚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斗志,引導其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才能使我國早日實現現代化建設。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思政教育發展能推動新時代學生強化價值追求,也能借助百年黨建精神推動我黨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全民族共同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奮斗[1]。
二、筑牢信仰之基: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魅力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堅守理念是指對崇高理想的堅守。百年發展中共產黨人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無論是生與死的考驗,還是鮮血的淬煉,都使共產黨人明確了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偉大建黨精神提供理論支撐,堅持走社會主義國家道路是共產黨人戰勝困難的動力源泉。以李大釗同志為首,第一批參與共產黨隊伍的同志為后期革命者樹立良好榜樣。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才能真正拯救國家,建設國家,實現國富民強。我國正處于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貫穿于社會主義接班人血脈中,真正堅信真理能在實踐中驗證,更能在百年發展征程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魅力。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指擔負民族復興的重要責任,只有民族復興,人民才能幸福安樂。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努力都是期望中國夢早日實現,黨在百年發展中帶領人民走向富強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人的勇于擔當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勇于付諸實踐行動,因此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感染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使其主動擔負民族復興大任。正是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的拼搏與奮斗,才形成了連貫的、永恒的偉大建黨精神,也在救國和新中國成立時實現了興旺國家和建設強國的成就。無論身處于任何時代,都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只有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以此作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要求,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接班人健康成長[2]。
(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共產黨人用百年歷史證明,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不是口號,而是百年付出。共產黨人在一路發展中甘灑熱血,無論是殘酷環境還是面臨生命威脅,共產黨人都永不言敗。完成救國壯舉后,共產黨人書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篇章。無論是荒漠、戈壁還是平原,都有共產黨人的身影。共產黨人邁入第一線,與人民共同斗爭,許多黨員因此付出生命,但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共產黨人奔赴一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許多黨員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換來抗疫的成功,這也是中國離強國更進一步的有力佐證。
(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共產黨人忠于人民的象征,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情感。每個共產黨人在莊嚴宣誓中不斷為人民服務,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驗證了其忠誠度。將對黨的忠誠融入血脈中,堅定黨的方針政策不動搖,才能使黨員永葆忠誠、永葆青春。不負人民是共產黨人自創立以來作出的承諾,有了人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在一個又一個勝利中逐漸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現在,共產黨人始終想人民所想,思人民所思,與人民一起把握時代脈搏。把握偉大建黨精神內涵,將其作為思政教育源頭活水,利用其引領思政教育發展與新生,才能構建中國化教育,助力高校邁入新的發展時代。
三、探索下的新生: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剖析思政內涵,了解思政教育特征
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了解思政教育及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契合性,借助其思想引導功能完善大思政教育格局,利用偉大建黨精神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是民族發展需要,更是時代發展之需。首先,充分剖析思政教育內涵。思政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己任,致力于接班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黨人快速發展與思政教育的優化與創新密切相關,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為人民服務”充分剖析我黨路線,借助其梳理我黨百年發展歷史,發現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能有效占領意識形態教育陣地,推動高校教育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更能利用精神引領掀起新時代學習者的學習熱潮,助推其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魅力,積極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感受思政教育內涵,旨在明確思政教育的新向標,基于此,為思政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理論基礎,既能確保新時代學習者了解偉大建黨精神理論內涵,又能助力其在實踐生活中自覺踐行相關精神,以此成長為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其次,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充分剖析大學生思政教育特征,發現其與偉大建黨精神都具備政治性特點。偉大建黨精神內含共產黨人的拼搏史與奮斗史,更具備鮮明的政治性,能為高校思政教育事業指明發展方向,確定前進目標。偉大建黨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內核,是在歷史特定環境下生成的,其貫穿共產黨百年發展風雨,對我黨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和價值。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例,這是偉大建黨精神核心價值體現。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高校思政教育也應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教育政策,確保黨對高校的全方位領導,利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契機,為思政教育提供充足養分,借助理論指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并為民族復興夢的實現貢獻人才力量。百年發展中總結出的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動偉大建黨精神全覆蓋,助力新時代學習者參與偉大建黨精神弘揚隊伍,能充分凸顯思政教育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特征。在思政教育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光輝,從偉大建黨精神中窺見思政教育魅力,可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為人民、為國家而拼搏奮斗[3]。
(二)豐富思政內容,共同凝聚多方力量
剖析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教育內容,發現二者內容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借此共同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心中種下愛國的根苗。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例,偉大建黨精神本身屬于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能增強其感染力與輻射力,也能為其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偉大建黨精神教育會通過多元形式推動學習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其理論認知水平,確保其增強民族認同感與偉大建黨精神認同感,從而使其感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魅力,可引導其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偉大建黨精神是對馬克思主義理念的進一步闡述和發揚,能確保大學生健康成長,并為思政教育提供精神指引。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思政教育的核心精髓,涵養大學生精神,構建靈活化思政教育,均衡理論與實踐教育比例能使偉大建黨精神絢麗多彩,更能為偉大建黨精神傳承提供舞臺。思政教育具備較強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其中包括創新創業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弘揚建黨精神,均衡理論層面和發展層面,確保偉大建黨精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以此豐富思政教育資源,能確保大學生實現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化,并將其轉化為發展動力,積極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而拼搏奮斗。將偉大建黨精神內化于心,是一項系統性過程,必須充分突出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價值和引領作用,基于大學生發展需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化解學生認知障礙,確保各方共同為思政教育發展貢獻力量,實現偉大建黨精神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領,才能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提升辨別意識與辨別能力。一方面,各級黨委需在三全育人理念落實時達成共識,既要借助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大學生思政教育發展,又要借此培養時代新人。例如,教育部門黨委以及高校黨委應共同加強合作,為教學項目經費匹配、教育政策等方面優化和創新貢獻力量。高校黨委應將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弘揚放在首位,既要凝聚全體教職人員力量,又要激發學習者主觀能動性,增加更多專題教學和專題獎項,引導全體師生共同強化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關注。另一方面,思政教師可強化對區域紅色資源的挖掘,凝練偉大建黨精神,引導新時代學習者在革命遺址和革命故事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并與專業教師一起打破思政教育障礙,構建符合大學生發展需要的針對性教育模式,以此確保學生了解建黨精神生成邏輯。
(三)堅定理想信念,觸及受教育者靈魂
堅定理想信念,確保真正理解偉大建黨精神,受其指導構建觸及大學生靈魂的思政教育模式能有效完善教育架構與教育格局,使大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一方面,要確保新時代學習者在思政教育中真正懂得和理解偉大建黨精神。例如,思政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應加強合作,共同弄清大學生需求與思想特點,基于其發展規律,提升教育針對性,助力新時代學習者提升辨別能力,確保偉大建黨精神教育的全方位普及,并構建大學生喜愛、樂于接受的教育模式。為此思政教師應提升與新時代學習者的溝通頻率,既要充分了解與分析學生特點,又要構建趣味性較高的教學模式,激發大學生學習熱情,才能確保偉大建黨精神有效引領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針對目前部分大學生出現的缺少擔當的問題,可利用理想信念教育引入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故事,確保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思政教育發展時,從偉大建黨精神中吸取精神力量,助力學生在黨史學習中提升愛國意識與愛國情懷。借助偉大建黨精神激發學生愛國基因,利用精神內化確保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真正理解,并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能提升教育效果與教育質量,更能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輻射力增強。另一方面,構建觸及新時代學習者靈魂的教育模式。為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作用,需以偉大建黨精神教育為引導打造系列型思政教育課堂,推動新時代學習者理解與掌握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理論。教育現代化發展時高??赏晟菩畔⒒嚓P軟件與硬件設備,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學優化與創新提供助力。與此同時,高校可適當構建偉大建黨精神相關活動,利用實踐活動理清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意義,并打造系列性實踐課堂,利用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式學習等,使學生真正在實踐生活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故此,高校可積極與企業進行合作,既要提升大學生實訓與實習比例,也要在偉大建黨精神弘揚時確保利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校園文化,并武裝大學生頭腦和思想,使偉大建黨精神成為校園文化的主色調。集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于一身的校園文化進行有效美化和創新。同時,分析新時代學習者特點,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建筑、校園綠化,校園廣場等,可確保偉大建黨精神在高校內的無處不在,既能借助思政教育構建觸及大學生靈魂的教育模式,也能通過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實現思政教育的永生,確保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構建[4]。
(四)確保內化于心,拓展理論踐行渠道
借助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思政教育發展,要確保新時代學習者真心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拓展理論踐行渠道,才能使學生真正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價值,能解決新時代學習者的思想困惑。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應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時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另一方面,思政教師應為偉大建黨精神教育發展獻策獻計,親自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調研,通過訪談親歷者、撰寫口述史等方式完善偉大建黨精神教育資源,為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優化提供根基。要推動大學生以飽滿情緒加強對建黨精神的學習,需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號召力與輻射力,引導新時代學習者借助思政教育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魅力,以此激發其主觀能動性,確保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才能使大學生真正成為思政教育的踐行者,并使新時代學習者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
四、結語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面臨的新課題,借此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針對新時代學習者特點,助力其領悟偉大建黨精神,使其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能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教育價值和教育作用,也能使學生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強化使命擔當。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借其完善的思政教育格局,確保三全育人理念落實,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進課堂、進教材、進生活,可真正推動教育與黨建工作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振輝.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內在特征及歷史啟示[J].理論導刊,2021(11):16-23+65.
[2]徐茂華,苗存龍.論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J].廣西社會科學,2021(10):56-63.
[3]王炳林,張雨.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關系探析[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1(5):19-30+156.
[4]張明.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關系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1):18-30.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