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茗涵 李愛
摘 要:為響應國家號召,山東省自2009年起連續九年對本省最低工資標準做出上調,并不斷加強對政策執行的監管執法力度,有力推動了最低工資制度在山東地區的落實和完善。而最低工資制度作為政府運用政治權力強制干預勞動力市場的手段之一,最低工資標準的頻繁調整對山東省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體的外貿相關產業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文章基于2007—2018年的相關時間序列數據,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發現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在短期內將對外貿相關產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在長期其負面影響將向積極方面轉化,并達到改善當地產業生態、促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正面效果。
關鍵詞: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密集型產業;外貿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249.24;F1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4-004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045
1 引言
1978年,中國跨過長城、走向世界、擁抱世界貿易,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改革開放元年。山東省作為中國的外貿大省,不僅坐擁眾多優良港口,還鄰近日韓等外貿依賴型國家,國際市場廣闊。改革開放四十余年,山東省進出口值由1978年的0.03億美元一路發展至2020年的3355億美元,占2020年全國整體進出口額的6.8%。作為中國人口第二大省,山東外貿相關產業結構傾向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當地工資水平的波動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其企業總成本產生影響。而我國的最低工資制度通過立法等形式,強制性地提高了企業人力成本的波動下限,其對企業的行為、績效乃至產業的結構、布局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黨的十九大以來,山東省先后提出新舊動能轉換和由外貿大省向外貿強省轉變的發展戰略目標,其外貿相關產業中占大部分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自然應得到更多的關注。最低工資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低收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緩和勞資矛盾、減小收入差距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否認且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應注意到最低工資制度的溢出效應和負面的就業效應,以及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結構產生的影響。因此,研究最低工資制度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結構、行為和績效的相關影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2 現狀分析
基于自身省情,山東省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推進本省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并將其作為現階段的支柱產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今山東省面臨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人力成本普遍上升的現狀,如何實現本省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又如何促進本省外貿相關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已成為不容忽視且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之一。結合山東省近年相關數據,以下從人力成本和外貿相關產業兩方面進行分析。
2.1 人力成本現狀分析
在最低工資標準方面,山東省最低工資標準采用多檔次體系,各地根據自身經濟發展實際自行選擇執行由高到低的三檔標準之一,如表1所示。本文采集了山東省公布的2007—2018年的三檔最低工資標準的時間序列數據。為簡化計算,本文取第一檔標準作為每年代表性數據進行分析,同時對最低工資標準未作調整的年份執行上一年標準。通過觀察表1,可知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幅達到9.7%,同時標準年均增加額達到104.55元。
在平均工資水平方面,結合山東省2007—201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時間序列數據(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平均工資年均增幅為12.1%,同時其年均增加額達到5072.3元。
將年份數據組分為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年份和未調整年份兩部分。就平均工資年均增加額而言,調整年份的平均工資年均增加額遠高于未調整年份;同時,雖然標準調整年份的平均工資水平平均增幅略低于未調整年份,但在2010年最低工資標準和平均工資水平同時達到增幅峰值。即使略去最低工資標準上調與平均工資水平上升之間雙向影響的反饋作用,也不難得出山東省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并在可預見的未來依舊保持上升趨勢的結論。
2.2 外貿相關產業現狀分析
根據《2020年山東省主要進出口數據》,在外貿總額方面,山東省2020年外貿進出口2.2萬億元,占當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8%,居全國第6位。在外貿結構方面,山東省保稅物流進出口額增長迅速,但總體貿易類型仍以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為主,進口貿易以鋼材、原油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原料為主,出口貿易以機電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綜上所述,山東省對中國整體外貿總額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基于山東省進出口產品結構數據,可以發現山東省外貿產業結構仍偏向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仍以價格優勢為主要構成。
3 理論分析
最低工資制度作為政府干預行為,借助市場機制,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將通過“最低工資—平均工資—企業行為及績效—產業結構”的渠道對整個外貿相關產業產生相應的影響。
3.1 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對地區平均工資水平的影響
雖然低收入勞動者是最低工資標準變動的直接受影響者,但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對工資水平的影響范圍卻并不僅僅局限在低收入勞動者群體中,由于溢出效應,其影響范圍同樣會擴大到中高收入勞動者群體。為便于分析,在此將勞動者群體依據勞動素質高低大致分為高素質勞動者和低素質勞動者兩個群體,勞動者可以通過付出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等成本來提升自身的勞動素質,以使自己符合高收入職業崗位所需的勞動素質要求。
當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時,低素質勞動者勞動價格上漲,高素質勞動者的相對勞動價格隨之下滑。一方面,為穩定企業利潤率,企業會用高素質勞動者替換低素質勞動者等方式減少低素質勞動者數量,以達到抵消人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利潤的消極影響的目的,客觀上增加了勞動市場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格提高,勞動者提升自身勞動素質的機會成本上升,提升勞動素質的收益率也隨之下降,因此相當一部分的勞動者會放棄對自身勞動素質的進一步培養而直接以低素質勞動者的身份進入勞動市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勞動市場上高素質勞動者的供給。在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高素質勞動力的供需差距進一步拉大,在市場機制下,高素質勞動者的競爭性工資水平也隨著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一并提高。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即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同樣會影響到高收入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進而在較大程度上提高整個地區的平均工資水平。1DC207A2-B840-4791-9EF1-DB20C10EACBE
3.2 平均工資水平提高對企業成本的影響
當最低工資標準拉動地區平均工資水平一并提高時,外貿相關企業所承受的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即為人力成本的上漲將拉動企業整體成本提高,且企業成本上升幅度與企業對勞動力要素的依賴程度成正比。
同時,最低工資制度作為地區全覆蓋性政策,對整個地區的絕大多數產業,根據其各自人力資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同,都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相應的影響,其在要素市場上的主要表現即為大部分要素價格隨人力成本上升而一同上升。因而外貿相關企業在購進其他生產要素時,所需費用也隨之提升,進而拉動企業整體成本進一步提升。
3.3 企業成本上升對企業行為績效及整體產業的影響
從利益最大化原則出發,企業為應對生產成本上升的狀況,將會從自身的勞動者規模和結構、要素分配、企業布局等方面做出調整,進而影響到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的貿易結構、貿易總額以及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基于生產要素可調整性的強弱,以下將企業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影響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兩部分進行分析。
3.3.1 以負面效應為主的短期影響
在短期,企業的資本要素近乎不可調整,且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有較大的提升或改進。此時,企業為應對成本上漲,將對自身的勞動者結構做出相應調整,以達到減少企業工資薪金支出的目的。但由于我國的遣散費制度,企業在對勞動者隊伍進行大規模調整時,需對被遣散的勞動者支付數額龐大的遣散費,而這在短期內也將對企業的資金運作造成沉重負擔。
因此,當企業無法通過調整勞動者規?;蚪Y構來轉嫁新增的生產成本時,將選擇縮減自身生產規模或將生產成本增額轉嫁至消費者來維持企業利潤率不變。機電產品和農產品作為山東省的主要出口產品,其國際市場具有市場競爭激烈和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特點,市場參與者的競爭優勢主要由價格優勢為主,出口企業的價格—需求曲線大致呈折線狀(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甲的價格—需求曲線坐標
在企業甲的價格—需求曲線坐標(見圖2)中,企業甲的初始價格為P1,對應的市場需求量為Q1。當企業甲把產品價格由P1降至P2時,市場上其他競爭者也會在不同程度上跟隨企業甲實施降價,企業甲降價的相對程度因此被減弱,此時企業甲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極為ZB段,故企業甲的需求增加量也由Q2Q1縮減至Q2′Q1;當企業甲把產品價格由P1提高至P3時,由于曾經的價格優勢構成了企業甲市場競爭力的主體部分,提價后企業甲的市場競爭力大幅衰減,其市場需求被迅速分流至其他價格更為低廉的企業,此時企業甲面臨的需求曲線為ZC段,故其需求減少量由Q1Q3擴大至Q1Q3′。
綜上所述,外貿相關企業在短期調整自身生產要素時面臨著較大阻力。為在企業成本上漲的前提下穩定企業利潤率,進口企業縮減自身生產規模,減少對原材料半成品等的進口。同時出口企業通過抬高產品價格以轉嫁生產成本增額,而基于山東省外貿相關企業國際市場的特點,將導致進口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銳減,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幅下滑,進而導致整體外貿相關產業貿易總額減少,產業整體貿易條件惡化。
3.3.2 以積極效應為主的長期影響
在長期,企業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對包括資本要素在內的所有要素的變動調整,此時最低工資標準通過倒逼機制將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結構和生產力水平產生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
為維持企業利潤率穩定,部分企業通過加大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或資本有機構成,實現對人力成本或原材料成本等企業成本的控制,并由此促使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靠攏,逐步實現外貿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對于科技管理等方面創新提升空間狹小的企業,將對自身的生產或銷售等部門進行重新布局,在全國乃至全球尋找更加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的優勢區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也由此實現對落后產能的淘汰,進而推動其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
4 對策與建議
最低工資制度在維護良好勞資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基于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省情,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也對其外貿相關產業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為在最大程度上減弱其負面效應,以下從最低工資制度本身以及外貿相關產業兩方面提出建議和對策。
4.1 從最低工資制度出發
在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方面,政府在發揮最低工資維持勞動力基本再生產等積極作用時,也應當注意到政策對市場均衡的干預后果,控制最低工資制度在勞動力市場所產生的擠出效應和負面就業效應。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時,切忌盲目跟風,杜絕不顧地區經濟發展實際而肆意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非理性行為,做到充分權衡利弊,結合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發展狀況,立足于其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的現實,廣泛聽取勞資雙方的合理意見及愿景,真正做到民生政策為人民。
4.2 從外貿相關產業出發
在工業品生產部門中,企業應通過加大創新投入,促進生產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和管理創新。企業可以提升自身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要素投入中的資本勞動比,使企業要素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逐步靠攏,或通過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形成產品質量競爭優勢。
同時,企業應當由低附加值的加工端向高附加值的研發端和銷售端發展,將企業競爭優勢由價格優勢逐步轉化為產品質量優勢,不斷培養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在農產品生產部門中,應將推進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擴大農產品出口的基礎,加快構建山東省農產品生產現代化體系,著力推進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從產量與質量兩方面保障山東省農產品外貿額增長。
此外,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區域產業布局進行優化,加強山東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地區平均工資水平的上升,提高了企業人力成本,而企業在趨利性的驅使下會不斷選擇具有最優區位條件的地區進行生產銷售布局,而此對區域產業總體而言,則表現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逐步外流。
為穩定地區就業水平,當地政府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并通過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方式,加快引進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企業,以填補勞動密集型企業外流所造成的產業空缺,最終通過“去劣引優”來實現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5 結論
最低工資制度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但其拉高了地區平均工資,將對企業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且消極影響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的成本結構?;谏綎|省外貿相關產業成本結構偏向于工資薪金導向型的現狀,筆者認為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對山東省外貿相關產業的影響可粗略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短期內,在地區平均工資水平上升的沖擊下,企業成本有所上升,導致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甚至完全消失,企業勞動者隊伍的調整和進出口貿易量減少。長期內,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有利于“倒逼”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或重新進行生產、銷售布局,具體表現為本地企業生產、營銷、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整體產業的“引優去劣”,極大改善地方產業生態,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進程。
總而言之,當著眼于長期,最低工資標準的逐步提高對勞資雙方以及整體產業都發揮著顯著的積極作用。但如何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增幅增量,又如何將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在短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仍需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和整體發展規劃等進行更為系統和細致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孫一平,湯恒運,直銀蘋,等.最低工資對企業出口行為和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國家和省際維度[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20,33(2):57-68.
[2]賈朋,張世偉.最低工資標準提升的溢出效應[J].統計研究,2013,30(4):37-41.
[3]羅楚亮.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激勵效應研究[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5):116-130,160.
[4]劉恩猛,呂文棟.最低工資、勞動力成本與中小企業創新投入意愿:基于浙江的企業調查[J].商業研究,2020(10):107-116.
[5]劉貫春,陳登科,豐超.最低工資標準的資源錯配效應及其作用機制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7(7):62-80.1DC207A2-B840-4791-9EF1-DB20C10EA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