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璐
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手段被持續運用于教學活動中。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夠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和具體化,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獲取大量知識,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文章探討了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的核心意義和現狀,并提出了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 ?高職 ? 護理專業 ? 應用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醫療水平。護理學作為一門專業性強、實用性強、科學性強的學科,教師怎樣在講解課堂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施展自身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筆者從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優良的課堂氛圍、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等方面,分析了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的意義。
一、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伴隨著國內醫療事業的發展,醫院的醫療設施不斷更新換代,部分先進的護理設備和檢測儀器開始走進醫院,這些是課本沒有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教師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向學生傳授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和先進的護理經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事先適應護士這一崗位的工作職責。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學生的好奇心很重,全新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滿足他們的心理訴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護理學基礎課程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單調的文字敘述極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信息技術能夠通過教學視頻、精美的課件,將學生從枯燥的書本知識中解放出來,采取直觀的方式開展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營造優良的課堂氛圍
高職護理專業需要學習的知識很瑣碎,是一門對理論和實踐要求都很高的學科,容易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消極情緒。而信息化教學有趣、新穎,能夠采取互聯網、多媒體等若干種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四)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
高職護理專業的知識點很復雜,抽象且不易理解,學生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不利于學生在護理實踐中靈活使用這些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內容,把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把煩瑣的內容具體、形象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效理解知識點,把這些內容切實地變為自己的知識,且能夠靈活運用。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各類知識,將教材里面的內容生搬硬套到學生的腦子里,這種教學模式極易讓學生出現厭倦心理。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能夠讓教材里面的內容“活”起來,讓學生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對課本內容產生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信息化手段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高職院校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建設不落實。創建校園網是確保高職院校護理專業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渠道,如果網絡不佳,就無法實現人與人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信息化。第二,信息資源未實時更新。經過訪談,筆者進一步發現,信息化教學資源與題庫、素材等資源庫很落后,并未在第一時間上傳更新。第三,經費投入不多。高職院校只對護理專業的主要課程實施改革,信息化教學不能全面開展,綜合教學成效不佳。第四,信息化專業人才不足。高職院校在運行維護、項目管理、培訓保障、系統開發等方面都需要信息化專業人才,人才不足一定會影響校園環境的信息化建設。
(二)教師方面
第一,欠缺信息化教學意識。在高職院校中,有一些護理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對信息化的了解依舊停滯在多媒體教學時期,不愿意嘗試全新的教學策略;有一些護理教師僅僅在優質課評比或者教學競賽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手段,在實踐教學中并沒有深入使用信息化手段;還有一些教師覺得信息化手段并不適用于護理專業,不太認同信息化教學的綜合成效。第二,欠缺激勵機制。在高職院校中,信息化手段的激勵機制重點是經過部分課堂評比等活動進一步實現,較少與教師的評優評先、績效考核活動掛鉤,無法激發教師的教學主動性,高職院校也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三)學生方面
第一,欠缺信息意識。高職院校一般會設立計算機課程,但并不重視學生積極獲取和處理信息知識的能力。而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學生只將信息技術當作一種網上搜索工具,只具備信息能力。第二,欠缺學習動機。學生結合個人需求,在個體心理上形成強有力、穩定、持續的推動力。
三、信息化手段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導入計算機虛擬技術
使用計算機虛擬技術,能夠為高職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教學環境。如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虛擬技術模擬醫院搶救室的相關場景,醫生在急救室內對患者實施心肺復蘇操作的過程中,高職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急救時的緊張氛圍和患者生命垂危時的具體情況。虛擬技術模擬出的聲音和視覺等都很逼真,能夠把學生立即帶入搶救情境中,方便高職學生準確判斷患者的相關情況,并且采用對應的急救策略。計算機的模擬技術是把建模技術和仿真技術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創建一個教學模型。
(二)采取信息化手段學習護理知識
提高高職學生的護理專業信息素養,是指引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學習護理知識的重點。護理學科屬于一門實踐與理論都很關鍵的學科,且學科種類很多,所以在預習和復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查閱很多的資料,所以他們會感到困擾,而學校圖書館里面的有關圖書不多,因此高職院校能夠進行網上學習,創建一個網上資料庫。
(三)轉變教學模式與方法
教師在高職護理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而借助于網絡平臺實現了師生相互溝通,學生會積極探究知識,教師能夠利用平臺時刻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使教與學擁有自主性和多樣性。在上課前,教師要將本堂課的預習資料上傳至平臺,學生自主學習后再回傳至平臺,這樣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遇到的問題充分結合起來,再制訂教學方案和設置教學內容。
(四)開展信息化實踐教學
臨床護理查房是一種讓學生很快掌握專業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模擬技術在課堂中導入臨床護理查房模擬,指導學生開展臨床護理操作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教師在模擬的臨床護理查房中能夠融入理論知識,在提升學生護理技能的同時,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模擬式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護理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醫術道德,方便教師進一步傳授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信息化教學也為師生之間建立了交流的紐帶,學生能夠提出不懂之處,教師也能夠為學生進行直觀的解答。
(五)采取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評價
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以成績為標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更加凸顯學生能力的評價,使評價內容從“單一技能”轉變到“綜合技能”,從“以成績為主”轉變到“以能力為主”。比如,在護理模擬人的時候,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分析和評價學生護理的每個步驟的操作過程與理論知識測試,對學生整體實訓技能的等級進行測定。教師還可借助計算機軟件,分析學生的專業能力,有效記錄平時考試、作業、實訓操作、技能考核和實習成績,對學生的護理能力進行多方面、多層次評估。教師可以對智能病人進行編程,使之產生各類臨床表現,把學生的護理操作當作核心依據,對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同時,使用信息技術可以迅速、準確、全面地獲取評價結果。
(六)設立線上課程,建設智慧課堂
護理學基礎知識點相對分散,不但涵蓋了病人的日常護理和飲食護理、病人的出入院辦理、護理學理論,而且涵蓋了藥理知識、檢查樣本的采集、給藥與靜脈注射等,涵蓋面很廣泛。對這種情況,教師能夠設立線上課程,梳理每一個章節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如教師可以制作教學視頻,然后上傳至學校官網,以供護理學生開展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一步選擇觀看的課程,時刻開展學習。另外,教師可以上傳部分在線測試題,學生能夠開展在線答題,教師借助后臺數據收集學生的答題情況,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師生還能夠利用在線平臺開展溝通,更好地建立智慧課堂。
(七)建立溝通學習平臺,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
近年來,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與科技公司開展長期合作,與公司專家定期開展溝通,組織教師開展信息化培訓,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思想與技術。學院也主動選派優秀教師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培訓教師返回學校之后在全院開展網絡化教學活動的互動和分享。教師經過廣泛參與信息化培訓,不但提高了個人的教學水平,而且掌握了最先進的教學技術。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從而持續提升高職護理教學的綜合水平,推動護理教育的有序、健康發展。在高職護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學習內容,這與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相符。
參考文獻:
[1]丁博.高職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與獲取途徑調查[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20).
[2]苑晶晶,杜美婷,王芃.高職院校老年護理課程應用信息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
[3]張聰.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4).
[4]張瑞敏.教育信息化與高職護理教學融合的實踐[J].智庫時代,2019(24).
[5]陳魯,陳德,李長松.高職護理《常用護理技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探討——以“插鼻胃管術”為例[J].現代醫藥衛生,2017(19).
(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