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雪京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效課堂建設的重心將從強調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逐漸轉向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高中語文學科的有效課堂教學構建也不例外。教師要想成為有效的語文課堂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必須轉變自己的傳統教育觀念,保持生本的教育觀念,使教師真正了解到,在有效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種形式的、有效的課堂活動,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學習效率;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順應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使語文的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空間,讓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的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語文教學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十分重要的課題。高效的課堂,不僅能保證老師按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獲得良好的語文知識。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生的主動參與。高效的語文課堂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我們可以想象,在沒有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的情況下,老師很難在指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質量。所以,高效的課堂才能確保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2.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高效的課堂就是充滿活力的課堂室,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提升,而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會讓學生受益,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在語文課上,老師會給孩子們傳授一些專業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思考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了先生的學習熱情,拓寬了先生的思考空間,培養了先生的靈活多變的思想。
二、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1.注重應試教育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將考試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過于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導致了學生對成績的偏執,使得他們的學習方式更加具有針對性。有的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法,采取"題海"的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語文基礎,這樣做固然可以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卻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思維能力,由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限制,導致很多人只能死記硬背,無法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語言,從而制約了他們的思維發展。
2.忽略教學的整體效益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教材的要求過于偏重,僅僅是按照教學目的去做,沒有突破教科書的局限,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范圍。還有的老師,對所有的課程都會一字不差地解釋,給孩子們增加了學習的壓力,教師們只注重單一的學習效果,而忽視了整體的效果。
3.缺乏情感投入
高中在語文教育過程中的情感投入,始終是近年來各位專家學者與老師們探討的重要問題,大都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滿感情,并以飽滿的激情引導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地投入。比如在范文閱讀時,由于老師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因此可以帶給學生美的體驗,給學生一個心靈上的震懾,使學生訓練成效更加顯著。
三、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1.創建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的歷史背景下,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設置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加強,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采用小組或式教學方式,往往能明顯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這通常是因為教師在采取這種教學方式時,同學們會針對具體的情境進行討論分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蜀道難》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該課程內容的主題進行探究。小組內的每個學生會相互討論與剖析問題。若如此,將會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主教學力量,也將會促進全班學生的成績提高。
2.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傳統的教育和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是高中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技術和先決條件。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更直觀地展現語文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也能創造出更好的教學環境。
例如,老師在實際開展《林黛玉進賈府》課程的時候,老師就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該課程用視頻的表現形式給學生呈現出來。這樣一來,不但充實了課堂教學,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學生復習變得更為高效。
3.增強師生之間溝通,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無論在何種課程中,教師都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有在與教師溝通的情況下,才能理解他們面對的問題,并最終得到合理的解答。教師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問題性的教育情境。
4.優化課堂結構,更新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老師為主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灌輸"各種語文基礎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從而影響到學生的邏輯思考與主體人格的協調發展。在新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教學的基本規律的嚴格遵守,而且要注重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革新。新課標中的語文教學工作綱要中,明確規定:“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應注重學生自身的社會實踐,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得知識和創造能力,并盡可能地避開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練習。"這說明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成為了自主的科學求知者和科技的探索者。所以,教師要真正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的參與者。
結語
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任重而道遠,絕不能草率行事,否則會適得其反。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不斷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其變得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張建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50-51.
[2]張孟莉.芻議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138-139.1C9D0AB4-AA52-4508-985D-32F701C538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