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
摘要:現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緊隨教育改革制度的步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新課程理念中的核心要素,運用新型教學方式,由此可優化學生的思維運轉能力,為推動創新教學理念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質性的參考。本文首先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加以闡述,進而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進行分析,同時針對性地從設計課前預習清單、課中的分組討論學習法、課后實踐作業的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微課”教學理念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指導路徑
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被教育行業所運用,在當前信息教學的主流趨勢下,連接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現象。因此,教師應緊隨時代的發展腳步,采用新技術教學方案,整合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將微課教學的核心教學元素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以此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體系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應深入性地建構微課教學體系,將課前、課中、課后作為微課植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促使學生能夠優化自主學習意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增強。
一、課前預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從正面角度進行分析,課前預習是微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時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微課教學策略時,應在課前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課件內容,其課件中的預習內容應富有趣味性及創新性,讓學生借助課件內容可進行有針對性地預習。屆時,學生通過反復地觀看微課視頻,可對教學內容形成初步的認知,有利于學生能夠深度掌握教程重點及疑點,更對學生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推動作用。例如:學生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為例。首先,教師應將預先制作完好的微課視頻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視頻的下載。其次,教師可在微課課件中設置以下問題,如:第一,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第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第三,運用周長公式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第四,設置多種圖形,讓學生區分哪些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與此同時,教師在創編微課視頻時,應切入預習要點,且內容應盡量做到簡短、精悍,突出主題,視頻內容可以動態演示及動畫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時教師還可在視頻中穿插字幕,讓字幕填補視頻內容,從而使預習主題更為明確及突出,由此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預習,促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預習任務。
二、課中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基于小學生的自控力層面來講,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時間相對較短,為此教師在導入微課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出發,將微課視頻的展示時長調整到10分鐘左右,由此可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另外,教師可根據學生完成預習任務的實際情況,開展課上小組討論學習活動,教師拋出帶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由此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促使學生可全面地掌握教學內容。例如: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掌握了相關的預習內容,此時教師可直接引出主題,將本節課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單下發給學生,并預留出3分鐘時間,讓學生迅速地溫故課前的預習內容。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及特點,引出課程主題,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其次,教師可在微課視頻中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在班級中進行巡視,解答學生的疑問,并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此一來,教師通過導出主題——引入新課——分組討論,促使學生能夠深化教學難點,增強自身的理解度。再次,學生在學完微課視頻中的內容后,教師可布置定量的隨堂練習內容,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任務。最后,教師可融合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且對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進行輔導,有利于學生可更有效地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
三、課后練習,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全方位角度進行分析,比較于傳統的課后作業輔導方式來講,微課作業輔導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微課課件中穿插了一部分動畫視頻內容,可強化學生的視覺感,促使學生的思考路徑得以擴寬,讓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作業內容中的重要信息。除此之外,教師在微課作業內容中還可建構具有生活元素的學習框架,使作業內容更加貼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可進一步弱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識,在某一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微課作業輔導方案時,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導向,設置定量的開放性及項目式作業內容,還應掌握有效的微課課件制作方法,遵循以微課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原則,引入較多的動態元素,保障學生的作業完成率。例如:教師可在微課課件中設計具有拓展性的數學作業內容,如“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物體,怎樣計算出物體的周長?”讓學生結合作業內容進行自主訓練。由此可見,學生遇到解題困難時,可反復地回看微課視頻,思考課中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習效率可得到明顯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拓展性作業的布置,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素養,使學生在生活中可捕捉到數學知識,以及深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近年來,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關鍵學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點學科。因此,教師應探究創新化的教學模式,運用微課教學方案,“微課”教學的導入,可替代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還節省了課上教學及課后輔導時間,滿足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在主觀上更是促進了素質教育體系的發展。另外,“微課”教學具有反復回看的特點,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讓“微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價值,由此可為升級數學教學模式提供有利條件,更為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詩卉. 微課在數學教學當中的大作用——淺談小學數學微課的制作與教學應用[J]. 考試周刊, 2018(33):1.
[2] 朱愛玲. 小學數學"微課熱"下的冷思考——以《倍數和因數》微課教學為例[J]. 遼寧教育, 2015(2):3.
[3] 安小云. 談微課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應用——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思考[J]. 學周刊, 2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