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瑞鳳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它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進行相應的結合,主要就是為了能夠使得學生所學到的內容,可以得到運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因此,本文主要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進行探究,提出一些策略,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實踐
引言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閱讀時就單純的講解閱讀,而在講解寫作方法時,就單純的講解寫作,使得學生無法把閱讀所學的內容與寫作進行聯系,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依然是無從下筆。讓學生學習閱讀,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同時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句,在進行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相應的運用。把那些優美的詞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以及文章的質量。
一、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越來越注重語文學科,并且在考試過程中文章閱讀和寫作所占的比重非常的大,所以說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會重視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的練習,然而在講解的過程中與那些閱讀的文章只是單純的講解,而沒有與寫作進行相應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忽略了兩者之間的聯系,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發現他們的文章較為枯燥,不帶有任何的思想感情。因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為了讓學生有較好的文筆,這樣在今后與他人交談時,更加的溫文爾雅,而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相應的結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的方法
1.運用教材內容開展教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是我國專家學者圍繞著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發展特征等,所設計和制定的,其中蘊藏著非常多的寫作素材、豐富的閱讀內容。在融合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僅需要認真講解基礎知識,還需要帶領學生去分析課文的構思立意、謀篇布局、開頭結尾、遣詞造句等,幫助學生能在正確引導下掌握寫作方法。
第一,帶領學生整理課文素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行閱讀和分析課文內容,準確把握課文的主旨,鼓勵學生做好相應的記錄,借此從課文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教師可將教材中的課文劃分為多個不同的類別,如挫折篇、親情篇、創新篇、勵志篇等,并圍繞著這些主題去選擇更多高質量的范文材料。如可將莫懷戚的《散步》、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歸在親情篇這一類中,并圍繞著這個主題去選擇一些課外高質量的類文材料,如:老舍《我的母親》、鄒韜奮《我的母親》等。在完成課文內容的講解后,教師可開展與之相關的寫作活動,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還需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記錄閱讀筆記的習慣。
第二,積極開展仿寫訓練。教材中擁有大量文質兼美的課文,其中擁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和模仿的片段、語句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挑選出課文中的優秀段落、語句等開展相應的仿寫活動,引導學生去模仿其中的寫作方法,借助隨堂練習的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也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涵與作者情感。同時,隨堂練習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符合當前"雙減"政策的要求。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教學《列夫托爾斯泰》時則可以讓學生進行人物肖像描寫的仿寫;教學《藤野先生》時可以讓學生學習利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來寫人,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第三,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講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運用課文中的片段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改寫、擴寫等。例如:在教學《社戲》這一課時,教師就可運用課文中的語句進行教學,借助"大白魚""航船""老漁夫的喝彩""浪花"等詞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自己腦海中的飛船夜行圖充分描繪出來。在這樣的寫作活動中,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看到"的月夜歸航的場景充分描述出來,如同身臨其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
2.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除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開展讀寫訓練外,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課外書籍。教材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要教師能在教學時進行適當拓展和延伸,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在課外,學生能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書籍,也就能了解和學習不同的文章結構、寫作方法,還能積累更多類型的寫作素材,這樣能有效避免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在正式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和喜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等設計多樣化的閱讀書單,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使學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同時,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隨時記錄下閱讀過程中看到的優秀字詞、語句、片段,寫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等。教師可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如在教學《美麗的顏色》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傳》、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茨威格的《三大師》等,并組織學生開展讀名人傳記后的讀書交流活動。
針對學生近期閱讀的書籍,教師可開展相應的寫作活動,鼓勵學生去撰寫讀后感,寫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開展不同主題的寫作活動,既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積累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素材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志趣,還可開展一句話總結的活動,鍛煉學生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和寫作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夠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實現學生語文能力、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開展仿寫訓練、擴寫訓練等;還需利用課外書籍進行拓展和延伸,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同時開展讀書分享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惠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對策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6):0252-0252.
[2]羅芬.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策略探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000(004):P.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