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而英語作為工具性學科則更為注重實際語境下溝通的有效性與實用性。但以往英語教學方法著重教學大綱要求而傳授既定的課程內容,不僅使課堂知識接收效率低下,更使得英語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演練脫節,無法實現英語學習的根本目標。因此,本文將初中英語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教學方案、教學課堂、實踐教學、成績評價四個方面提出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策略,讓英語學習與未來的社會工作需求緊密相連,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溝通交流的實用性,如果一味強調教學的規范化、標準化,則可能會在實際語境下出現溝通障礙的情況。而英語教學的生活化策略研究,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為高階英語和實用英語的學習奠定基礎。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課堂呈現、實踐教學以及成績評價四個方面提出初中英語生活化研究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學方案生活化設計
教育部提供的教學大綱與學習計劃,在內容制定上具有一般性、普適性的指導作用,并不能要求現有的教學大綱進行生活化處理。但是使用相同教材的不同老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個性化與生活化的教學方案設計,如根據地域特色與自身經驗提出教學方案的生活化設計。從而使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甚至是不同教師所教授的英語課程都有差異化呈現,具體教學方案的生活化設計如下:
1.1解釋內容
教師,為人師表,其表率作用無疑會帶動群體效應?,F有的學習教材中往往以思想教育為主體內容。但不少教材年代久遠,其案例需要具備典型性與代表性,缺乏與時俱進的現代思想觀念。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將傳統教材體系與先進思想結合,現有的教材資料重新煥發生機。因此,結合時代背景與教師特色,重新解讀教材并設計教學方案,才能使初中英語教學個性化、生活化成為可能。如傳統的思想教育內容,常呈現出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英雄主義形象,但這種高遠、偉岸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并不能引發學生的共情感,這使課程就變成了空洞的思想教育學習與乏味的英語語法學習。若教師結合實際與自身經驗,將堅守平凡崗位的每一個人都稱之為英雄,甚至做好手頭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每個人最大的奉獻,并讓同學們對所思所想進行對話交流,逐步滲透詞匯、語法等知識,不禁完成思想教育學習,也能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實現英語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策略。
1.2擴種內容
因為教材的編撰始終存在時效滯后性,所以要求教師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教授課本內容,而應該提供時事動態,特別是國內外環境變化與熱點問題,不僅可以讓英語學習做到真正的與社會需求接軌,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感與責任感。如讓學生搜集國外新冠疫情報道新聞稿以及不同領導人針對新冠疫情的發言。在學習交流新聞稿的同時,帶領學生分析不同國家對新冠疫情采取的態度與措施,促進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課堂生活化呈現
課堂的學習氛圍直接決定當堂知識的接受效果。英語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種輕松便捷的語言課程。在英語學習中,題海戰術是接受度最低的學習方法,所以更應提高英語課堂中的學習接受程度。這就需要在課堂中營造除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積極表達交流,對話反思中精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2.1師生平等、解放課堂
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對教師把控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如何引導學生放下戒備、畏懼心理,表現出自信、從容的心理機制是破除師生關系壁壘的重要環節。其次,教師對課堂把控能力張弛有度,教師需要對課堂氛圍的走向進行及時調整,做到情緒高漲飽滿但課堂散而不亂的效果,才會使學生思維活躍、并伴有極強的表達欲。
2.2創造英語環境
課堂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教學的45分鐘,教學的效果隨時隨地都會產生。因此,積極的開展英語角、英語趣味競賽等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與反饋,正在做到自主學習,學有所用,才能更好的將理論活學活用。
三、實踐教學生活化結合
英語學習真正目的是用于溝通交流,而國內學生英語學習始終都是實戰演練,無法應用到實際語境中,甚至英語教師自身的局限性也會造成啞巴英語的艱難處境。所以若要改變這種中式英語的尷尬境地,只能讓學生真切的體驗到純凈的外語交流環境。因此有必要將學生放到實戰中進行訓練。
3.1國際交換生交流機會
學校定期組織的國際交換生的學習交流機會,可以讓年齡相仿的國內外學生在沒有壓力沒有考核的情形中進行溝通交流,有利于增添英語學習趣味,也提升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2暑期國外夏令營集訓
通過學校組織學生的暑期夏令營活動,可以讓學生國外純凈的英語語境中體會英語的樂趣。不僅可以練習英語技能、收獲異域風情體驗,還可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品格的塑造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發作用。
四、成績評價生活化
英語學習,聽說讀寫能力同等重要。但在以往的考試中,總以讀寫能力為主,不能全面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需要在書面考書評價的基礎上,加入實踐測評環節。如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學習態度以及進步程度等綜合評價指標。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英語活動作為課外英語成績的加分項。這種綜合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考試成績以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加分的途徑,從而切實發揮程及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英語是作為工具性學科,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在實戰中靈活運用,是英語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課堂呈現、實踐教學以及成績評價四個方面研究了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策略,并將自己的經驗融入其中,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期望為初中英語教學改革與進步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趙麗瑤.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 中學教學參考, 2011(28):1.
[2]李子榮. 淺談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J]. 散文選刊:中旬刊, 2020(11):1.
[3]周瑞蕓.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J]. ?2020.
姓名:史珺旸,性別:男,出生年月:1997.8.3,籍貫:天津,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學位: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