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成渝地區要形成雙城圈的建設,成為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讓成渝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國內重要的影響力,發揮成渝地區的經濟優勢和自然優勢,帶動周邊城市的經濟科技發展,形成“兩中心兩地”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關鍵詞:成渝地區;經濟圈;職業教育;發展
一、引言
成渝地區具有文化同源性,且百姓在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方面具有一體化的優勢,近年來成都和重慶的發展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同時也帶動了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成都市區的發展規模在壯大,人口數量在攀升,同時重慶市也在不斷發展,兩地的經濟發展總和已經占據到西南地區的三分之一以上,經濟體量在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了西南地區的新發展引擎。
二、成渝地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促進成渝地區的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成渝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個重要的發展思路對于提升該地區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可以共建優勢專業和研究中心
隨著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相關制度和方案的出臺,對于指導重慶、成都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教育發展有著積極意義。重點是以兩個城市的教育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的教育發展,重點提升成渝地區的主軸教育發展,推動一些試驗區和研究中心的構建,積極推動其上升為國家級的教育總和改革試驗區,同時對于促進職業教育中的優勢專業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優厚條件以及資源配置,優秀的師資資源分配到該區域內,就可以實現共建優勢專業的可能,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要,進行優勢專業的建立,推進地區之間的學分互認,實施更加靈活多樣的交換生交流,帶動不同地區職業及哦啊魚的多種形式交流和資格互認。
2.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可以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內涵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是高等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對于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很多企業都需要從職業院校中招聘合適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實務型人才的優勢,需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同時與企業之間多合作,通過職業教育的發展豐富高等教育的內涵。成渝地區之間要協同創新,鼓勵職業教育學院開展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實踐合作,同時家里人才的長效培養機制,實現課程互選、專家共享、師資互聘、學生互訪等有利條件來探索區域間的教育發展內涵。重點是做好開放共享的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實踐實習基地以及實訓基地,通過這些實訓基地給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條件和平臺,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
3.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可以推動社會教育規范發展,實現優質合作辦學
職業教育中民辦教育占據一定的比例,是一股十分重要的資源和力量,在開展區域之間的教育融合發展時,不可忽略這部分力量的能力。鼓勵民辦教育機構依法依規來辦學,同時鼓勵民辦優質學校開展符合國家規定的跨區域合作辦學,這都是民辦學校的優勢,可以實現優質的社會教育資源整合和規范,更加促進成渝地區的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發展。建立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促進優質的資源共享,同時相互之間產生了比拼,能夠鼓勵學生和教師有更加充足的動力開展教學,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學校。未來成渝地區還將在中共大的項目和平臺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促進社會教育資源的補充功能,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的優勢版主構建區域優質教育的發展。
三、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思考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是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內在需要,也是職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實現了成渝地區的職業教育共享資源,共同進步。
拿四川宜賓市舉例,近年來宜賓市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成為了國家首批、西南地區唯一一個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也是四川省的教學教研一體化試驗區。這都源自于政策的引導和當地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過與鄰近大學以及職業學校的協議合作,充分發揮一個城市的區位優勢,立足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打造人才的供給高地,同時建立產業布局和產業發展,推動重要的科研平臺建設,加快產業布局,打造了成渝地區內跨區域的合作典范。
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理念最早起源于經濟領域,通過區域內的資源統一和合作來消除經濟運行的障礙,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創造更有利的經濟結構。這一理念被應用到教育領域,本質依舊不變。也是為了擴大區域內的教育規模,實現多元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均衡,以及降低實施的成本費用,促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職業教育也是如此,作為一種高等教育資源,它是稀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對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著重要的人才支持,因此要在成渝地區的雙城經濟圈內開展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模式。
促進這一發展實現的路徑有很多,思考建議如下:
1.加強職業教育一體化的配套制度
一體化職業教育深度融合更多是一種非正式制度,是一種共同的發展理念。因此,要建立宏觀層面對于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思路設計和方向引導,進一步加強區域內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有可操作性的實施辦法。系統性地研創區域一體化職業教育發展的模式,從多主體合作以及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方面多下功夫,同時要在制度供給方面做好人力支持,動態決策和靈活調控共同發力,來對利益協調以及補償、考核制度等進行優化。
2.建立職業教育一體化的協調組織
組織是制度的載體,也是制度實施的力量。建立領導小組或者是區域性的職業教育集團都是組織的形態,最好是以政府為主導,來構建一個具有權威性、指導性的組織,打造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協調組織,實行多中心和多層級的治理管控模式,將會大大提高相關制度的實施效果,同時實現跨區域的管理結構的聯動協作,為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發展的可能性空間。
3.形成職業教育一體化的長效格局
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需要經歷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過程,要在實踐中發揮主體的耐力和持久力,在變革中周到發展和聯動的契機,實現分散化發展到一體化發展的過渡,同時構建教育的生態系統,從物質到信息實現動態交換和共享。
四.結語
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必須要重視其發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開展一體化職業教育發展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也是可以嘗試發展的,相信未來的職業教育一體化成果會更加豐碩。
參考文獻:
[1]王清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