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華 王守芝
農村學校,普遍存在一個老師們不得不面對,也最難面對的“弱勢的群體”,他們影響班上成績,影響教學進度,不受同學待見,諸多措施辦法用盡都無濟于事的一個群體——學困生群體,學困生是老師們工作的一個難點,也是學校眾多學生培養中的一個“工作重點”。幾乎每個班都有,他們是最讓老師頭疼的少許學生,也最讓學校無著的困難生。面對這群學困生,老師們通常稱呼的“傻寶寶”,我們咋辦?忽視嗎?不能,因為每個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天使,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努力地抓成績嗎?實在不容易,因為大家都盡力了卻收效甚微。
我所在的學校,每年級各班都有這樣特異的學生,一共不少于20---30個,十多年來,在我校全體教師的努力下,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對這群孩子的培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好多曾經的“學困生”,“傻寶寶”,如今生活得陽光自信,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過著正常的通往幸福之路的生活,結合我校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對學困生的教育要做好“四增”“三減”。
一、四增
一增理想信念和信心。
對于學困生,自卑是他們最常有的心理,于家長來說內心難免的遺憾。學校、老師最重要的是給他們以信心,要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開啟他們的心扉,用關心和愛心鼓勵他們,讓這群孩子在同齡小朋友中間找回信心。幫助他們樹立我也能成功的理想。這一切都源于老師有一顆仁慈的愛心,不因為孩子的“笨”而討厭,不因為他們的諸多缺點放棄。努力讓他們也活在陽光之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用關愛的眼神注視他們。
二增運動強身和健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發達的語言中樞,沒有超常的記憶能力和運算智力,那就在他們的弱項上放松些吧!把弱項看淡些,不要指望這類孩子一定要考入理想的大學,而是要給他們樹立合理的目標,指定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兒。首先就是要鼓勵他們多鍛煉身體,跑步、力量、平衡、耐力、毅力,肌肉,柔韌,這所有的體育技能,身體素質都要刻意地讓他們去訓煉,哪怕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訓練。體育的訓練,總比絞盡腦汁做數學題要容易得多,只要無疾病、得法,有老師的指導,都是能堅持下來的。培養他們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勇敢毅力,這就為將來孩子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礎,積攢了本錢。
三增潛能挖掘和培養。
這類學困生,有共同點,那就是學習上不去,頭腦不聰明,甚至習慣品質有問題。但更多的是個性特點。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氣質和興趣。只要老師細心觀察,就能發現他們各自的不同點,再好好挖掘,就能挖出他們的潛能,能發現他們可以著力培養的興趣點。找準了潛能,發現了興趣點,就要有計劃,有意識地引導,培養,讓他們的潛能變成優勢。例如,有的同學力量大,有的同學雖不擅長表達,但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有的學生計算不好,但有畫畫的潛質;還有的特別愛勞動。有的孩子學習不好,但籃球打得特別棒。只有細心觀察,多加關愛,總能發現他們值得培養的優勢點。
四增展示平臺和機會。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每個小孩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對這些學困生孩子,在老師發現了他們的優勢特長,著力培養之后,要專門安排,給他們展示特長,展現優勢的機會,并及時地表揚、鼓勵。讓全班孩子認可他們,稱贊他們,甚至羨慕他們。從而因勢利導,讓他們展現出更多的潛能,并不斷地去優化自己,不斷進步。不能把展現高光時刻的機會地都給那些“高分”的孩子,更不能光給那些班干部,要在學校和班級年年地優秀評選、表彰上多幾把尺子,多一些再多一些評判標準。要讓“丑小鴨”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老師們要由衷地為每個學困生孩子取得的進步而欣慰。
二、三減
一減冷落和放棄。
多年的觀察,幾乎每個學困生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或破碎的家庭。但也有破碎的家庭中,依然有陽光優秀的孩子。面對學困生,他們究竟是頭腦智力的問題,還是品質和習慣的問題?老師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關鍵是對學困生不冷落,不放棄,盡可能地鼓勵和幫扶。如果被老師和學生冷落,那就只會讓這些孩子破罐子破摔,問題越來越嚴重。老師的冷落和放棄,有可能就為他們的一生定了調,甚至進入灰暗的人生。
二減埋怨和打擊。
對待這類學困生,教師需要更大的愛心和耐心,畢竟他們還是個小孩,不論他品質、習慣或者學習成績多么糟糕,老師都要以期待的眼光看待學生,且忌數落埋怨,冷嘲熱諷,更不可語言傷害和打擊。這類孩子,他們最需要老師的鼓勵和關愛,點燃他們自信的火花。要他們也能挺起胸膛,陽光生活。
三減目標定太高。
對待學困生,我們對他們的期望值,為他們預設的所有成長進步目標,都要切合實際,要小,要能夠達到。不怕進步慢,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日積月累,他們就會前進一大步。對于目標的設定,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要涉及,要全方位,甚至以他們的特點,量身定制成長的點滴目標,這樣,問題兒童會在不停地關注下,慢慢進步,對于他們來說,每一點進步都是可喜的,是可貴的,是為今后長大成人奠基起步。
四減縱容和遷就。
對于學困生,因為糾正難度大,因為費時又勞心。他們最容易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或者以天之任之,順其自然,不影響別人學習就好,這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這其實變相的縱容和遷就。學困生,出了家庭的原因,智力的原因之外,亦會有懶惰,做事不認真等壞毛病,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在他們身上會表現得尤會突出。做為老師,該嚴管的必須嚴管,該懲罰的必須懲罰,對于壞毛病,對于原則性的錯誤,不該遷就的,千成不能遷就。包括一些必要的懲戒措施。必須給們嚴格的約束力。在管教的過程中,強化“育”的功效,揚長避短,好的東西,形成習慣,一以貫之,久久為功。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萬千學子,有的長于這,有的長于那,評價他們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但評價的尺子應該是多元的,面對“學困生”,面對“傻寶寶”,再難亦要說愛你!是雄鷹就給他一片藍天,是蛟龍就給他一片大海,是小草就給他一片肥沃的土地讓他努力生長。本著教育的初衷,引導人向真向善向美,方可謂教之本,師之責,生之幸!
行行有路可走,不一定要行行出狀元。無論家長和老師面對學生,都承認普通,接納平凡。要堅信孩子們有了好的身體,好的品質,引上了正路,一樣會擁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