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哈莉



[摘? 要]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時難以發揮,尤其在高三復習階段,為了提升課堂效率,部分教師往往通過“灌輸”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文章以前兩輪的復習任務為出發點,談談“以生為本”的高三復習課堂建構的策略和方法,以期通過師生合作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 建構;策略;高效
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高三數學復習階段,部分教師仍然堅持“以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經驗和解題經驗直接“灌輸”給學生以提高課堂效率,避免因爭議、錯誤等突發情況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后期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的成績提升. 為此,筆者對前兩輪復習任務進行了分析,談談“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價值,以期共鑒.
[?] 問題提出
新課改一直強調要“以生為本”,“放權”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自實施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當然也遇到了一些障礙,如對于高三數學復習,部分教師仍然重復著“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雖然該模式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度的控制,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久而久之,將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例1 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2的圖像如圖1所示,頂點為(-1,0),給出以下結論:①abc<0;②b2-4ac=0;③a>2; ④4a-2b+c>0. 以上結論正確的是____.
本題若“就題論題”直接講解,顯然較容易,學生也很容易理解,然若復習時不重視題目的拓展和延伸,當題目略加變化時學生就會感到束手無策.
例2 二次函數y=ax2+bx+c的部分對應值如表1所示:
則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____.
這是一道高考填空題,題目本身較容易,分析數據容易得出函數的對稱軸、開口方向,以及與x軸的交點,然本題的得分率卻不高. 通過后期的調研分析發現,多數學生沒有數形轉化意識,對數據的分析又缺乏足夠的耐心,因此未能從圖表內容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未達到預期效果.
之所以會出現例2這樣的現象,其與教師的教學模式有著直接聯系:一味地講解,并未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如對例1的講解,根據教師的解題思路學生很容易理解,然學生自己求解時卻漏洞百出. 為此,在復習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去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 只有讓學生經歷自我發現和自我解決的過程,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命題者的真正意圖,進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順利求解,以此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習能力.
[?] 從復習任務看“以生為本”
1. 對第一輪復習任務的分析
第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是以鞏固和運用基礎知識為指導思想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重點任務是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雙基”. 課堂常分三步:第一步,知識梳理;第二步,典型案例分析;第三步,鞏固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課堂上知識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大多以教師為主,加入教學經驗的知識梳理雖然更加具體和完善,但因缺失學生的參與,使知識梳理過于形式化和機械化,學生只是根據教師講解進行筆記的整理而未加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的理解自然難以深入. 同時,典型案例分析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很難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于是錯過了對錯解進行自我反思的機會,學生的解題思路被教師牽著走,學習過于被動,對教師產生過度的依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另外,雖然部分教師在鞏固練習時將時間交給了學生,然受前面情形的影響,學生為鞏固知識做練習時也只是機械套用,表面上順利求解,卻因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入,難以形成永久記憶,自然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為此,在復習的第一階段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從學生的原有認知上進行梳理、引導、拓展,堅持滲透“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效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度依賴,使學生逐漸走上“會學”之路.
例3 函數f(x)=x2-1的零點是(? )
A. (±1,0) B. (1,0)
C. 0 D. ±1
例3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目,引用此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回憶函數零點的概念及其表達形式,借助于選項形成對比,引起學生對數學表達形式的重視,有效避免在考試中因表達錯誤而失分. 當學生完成本題的求解并對該知識點形成完整認識后,教師應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其他章節表達格式的總結,如集合、復數等,進而以模塊化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為規范答題打好堅實的基礎.
2. 對第二輪復習任務的分析
當復習進行到第二階段時,復習的重點由“全面復習”轉為“專項提升”,即通過對專題進行歸類探究來培養和訓練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 在本階段,教師除了精心挑選練習題外,還應重視利用“變式”或“多解”等方式對習題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對專題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入,為解題方法的優化和數學思想的靈活應用奠基.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習題的目的并非通過強化訓練加深理解,而是引導學生從具體練習中有所思、有所想,進而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系統化. 為此,在每堂復習課的始末,教師都應該安排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歸納,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對專項內容重新進行梳理,從而自主搭建清晰的知識框架.
第二輪復習要完成三個目標:其一,以章節的重點為主線,章節之間的聯系為暗線進行系統復習,引導學生提煉和總結出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融會貫通;其二,將已有知識和已有經驗應用到解題中去,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靈活應用,從應用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進行查缺補漏;其三,及時總結和歸納出專題的特點,掌握解題的通性通法,把握好一般規律,掌握好一定的應試技巧,進而有效提高應試能力.
第二輪復習考查的不單是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為此,在專題訓練時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充分暴露學生在知識理解和知識運用上的誤區,進而更好地創設有效的生成性資源.
例如,在講授“函數圖像與性質應用”時,筆者在課前安排了一些專項練習,從練習反饋上看到了驚喜,也發現了一些不足.
例4 函數f(x)=lgx-的零點所在的大致區域是(? )
A. (1,2) B. (2,5)
C. (5,10) D. (10,+∞)
學生解答本題的正確率幾乎是100%,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扎實. 只有扎實基礎作為鋪墊,才會為后期數學能力的提高帶來更多的驚喜.
例5 函數f(x)=2xlogx-1的零點個數為________.
同樣是零點問題,然因其涉及對數、指數等多個知識點,所以解答本題的正確率大幅度下降,學生在知識綜合運用上還存在一些缺陷,未將各知識點進行科學建構,致使應用時遇到了障礙.
通過對比發現,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轉化能力相對薄弱,但若有了課前充分的準備,能為更好地進行專題訓練提供重要基礎. 為此,在此專項復習時,筆者先讓學生復習鞏固特定函數的性質,并畫出圖像,進而調動原有認知. 安排此項活動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復習,而是將與該知識點相關聯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 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總結函數與方程、函數與不等式之間的聯系,通過逐層提取,讓學生掌握核心考點,進而為綜合應用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例6 已知函數f(x)是偶函數,當x≥0時,若方程f(x)-a=0有四個不同的解,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因為有前面的鞏固和鋪墊,學生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基于此,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在例6的基礎上進行了變式改編,其目的是通過改編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各小組改編如下:
(1)已知函數f(x)是奇函數,當x≥0時,方程f(x)-a=0有幾個解?
(2)已知函數f(x)是偶函數,對于定義域內的任何一個x,f(x+2)=f(x)都成立,當x∈[0,2]時,方程f(x)-lgx=0有多少個解?
當然,還有其他改編的題目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安排此環節后,學生的探求熱情被迅速地激發了,讓學生自己進行變式改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當學生在面對多變的數學題目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學生的轉化意識和分析能力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總之,在復習階段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師切勿越俎代庖,應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鼓勵學生勇于提出新想法、新思路,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