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碧玉
摘要:小學是學生較早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階段,因此班主任應該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既要保證學生現有的問題得到解決,還要防患于未然,降低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幾率,培養他們過硬的心理素質。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引言
在新課改的發展、建設和推廣過程中,我國的教育教學體系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改革。特別是基于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班主任能夠結合學生的現實需求為期提供有效的教學輔導,同時可以基于心理干預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實現學生對學科之間關系的有效解讀和認識。基于此,班主任開展教學工作的效率更高,且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發展。
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價值
首先,班主任是班級教育工作的承載者,負責處理小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紀律問題、交往問題、生活問題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內容。因此,班主任能夠為小學生的在校學習和日常生活提供強大的服務助力,確保小學生擁有一個良好、有序的認知環境,提升小學生日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舒適度與科學性。其次,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負責小學生在心理健康、人生態度、價值理念和脾氣秉性等主體素養方面的生命塑造工作。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幫助小學生擁有一個平靜柔和、自然舒暢的良好心態、樂觀開朗的性格和積極主動的狀態,而擁有良好心境與認知狀態,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認知活動之中。最后,班主任是教書育人工作的倡導者,負責協調本班任課教師之間的課程安排、人際關系和任務分配,因而能夠成為班級層面教師群體的“領頭雁”。因此,班主任能夠對其他教師產生非常直接有效的樣板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其他教師一起教學、一起交往、一起探究。
2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2.1基于學生厭學情緒開展心理輔導
班主任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個人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進行相應的思考與研究,并且要綜合學生的實際教學狀況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整和開發。在這一基礎上,班主任會明白如何利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方法,這可以讓班主任在后期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加方便與順利。而且,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能力和學習水平會不斷地提升,進而會改變學生厭學的情緒和心理。這對于學生將來的個人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幫助和現實意義。例如: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做出引導,而且班主任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特征、教學內容的創設方法開發不同的心理輔導手段。如,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進行游戲化的心理輔導工作開展,抑或者可以結合概念化的心理輔導方法為學生提供理論層面的心理矛盾疏導。
2.2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班主任可以在課堂中定期向學生們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給予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見和指引,還可以引導學生舉辦黑板報和畫報等課外活動。學生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逐步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還會積極地學習一些心理知識和心理調節技能。班主任還可以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們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分享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充分調動起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指導,給各位家長開一節主題班會,努力提高家長的素質,也引起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班主任還要及時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學生在學校出現的問題和家長一一進行疏導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這樣能夠更好地從根源上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2.3借助從眾心理創設班級氛圍
小學生受身心發展條件的直接影響而具有突出的從眾心理,擁有積極融入群體、一致行動的良好愿景,能夠自覺參與到班主任預設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因此,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從眾心理,積極創設文明、有序、關愛、互助的良好班級文化氛圍,以此對小學生施加積極有益的信息暗示和方向導引。班主任還要主動引領小學生投身于快快樂樂的集體活動之中,利用趣味生的班級文化環境引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施加積極有益的形教育。班主任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智慧、人生理想、價值理念都一一印證在班級文化氛圍之中,為小學生創設一個品種多樣、豐富多的人文養和心理營養。班主任要善于用人間真善美和社會正能量“包”著小學生,教化著小學生,為小學生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食與心靈。班主任還要借助小學生的從眾心理在班級文化氛圍中樹立樹正氣、講學習、愛心、幫弱小、求發展的良好班風,激發小學生的正義感與是非觀,以此促進小學生個體心理的健康成長。
2.4在平常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主要渠道之一。首先,班主任要經常性地與各科教師進行溝通,讓其他任課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班級內同學們的課堂表現,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定時地進行一下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強化工作。其次,任課老師還要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再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智力以及心理素質,以此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后,老師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要明白學生有著身心健康的體魄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學習中去,教師要主動去打破以往那種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們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讓老師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相處,減輕學生們的心理壓力,消除學生們的學習障礙,讓學生們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學習。
結束語
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因此,給學生及時、適當的心理疏導就顯得十分關鍵和重要。作為小學班主任,同時也是學生較早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幫助學生有一個無太多壓力、能夠與家長、老師做朋友的健康童年是一個有著重大意義的任務。而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我們須得憑著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將精力投入學生成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好。
參考文獻:
[1]張秀芝,聶樹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2):73-74.
[2]肖云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J].情感讀本,2019(32):7.
[3]祁淑梅.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19(29):163.
[4]曹福明.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上),2019(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