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琴
隨著學前教育的普及,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在一日活動和常規教學中中得到了不斷的體現,幼兒老師在環境創設、室內區域、戶外活動等各個環節持續改革創新。常態下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能做到結合活動的特點合理增加游戲環節,設計更多開放的環節,為幼兒老師提供更多操作實踐的機會?幼兒老師的教育理念有沒有真正實現轉變?本文通過實例進行相關探討。
一、學前教育中規則適應和獨立性引導的必要性
幼兒時期的孩子對于任何事物都是懵懂、憧憬、好奇的,因此他們對于規則的理解和遵守,對于如何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對于如何獨立生活還處于需要引導的狀態。這是社會、家長乃至教師都十分重視和關心的問題,為了讓孩子盡早掌握一些生活技巧,學習更多的知識,現在很多家長選擇在孩子3周甚至3周之前就把他們送到幼兒園,可見,幼兒學前教育在家長眼中的重要性[1]。
因而,隨著幼兒初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需要一定的緩沖。在家里有老人照顧,有父母陪伴,或許他們早已經學會了依賴,對于挫折的忍受力有限,如果這個時期不及時對孩子進行適合的引導,這些心理和狀態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因而在幼兒入讀學前教育后,教師首先要教會幼兒學會獨立自主,提升幼兒的獨立性,降低依賴他人的心理,助力自身健康成長。
其實,不論是幼兒還是成人的世界都面臨著各種規則。在成年人眼中,遵守規則是必然的,如果觸犯規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會觸犯法律,這樣才有了現在和諧安定的社會。但是對于幼兒來說,根本不理解規則是何種嚴肅之事,甚至還沒有留意過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學前教育就是通過一個系統的、完善的教育計劃讓幼兒發現規則、了解規則,進而遵守規則。規則的遵守會讓幼兒學會約束自我,尊重他人,會讓他們有序生活與學習。同時規則的遵守也是幼兒獨立性提升的一個過程,獨立性的提升又是遵守規則的必然結果,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學習[2]。
二、學前教育中規則適應和獨立性引導的要求
(一)注重多方合作
學前教育是一個初級教育,是一個理論加實踐的教學場所。在幼兒規則適應性和獨立性引導方面要注重結合家庭、社會等各方力量,讓幼兒的獨立性和遵守規則的自覺性能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增強。如幼兒的規則遵守不能局限于幼兒園內部,需要家長監督他們如何將這種規則遵守實踐于家庭當中,獨立自主生活的踐行多數還是源于生活中,這需要家長的合作。除此之外,社會也是一個大的考場,因而在具體引導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還應當注重與社會機構、社會人群結合,檢驗幼兒規則遵守程度和獨立性現狀,督促幼兒在幼兒園內和幼兒園外都可以不斷地提升獨立性,學會遵守規則。注重多方合作是幼兒教育中引導幼兒學習各種規則、遵守各種規則,提升獨立性的重要措施,教學與檢驗要并存。
如合作試驗游戲:合作取出彩球的開展。
師:好,同學們,我們也來做一下書上的實驗。取出一只小玻璃瓶,7個穿線的彩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口,找7位同學上臺表演,交代清楚實驗的方法,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他們如何合作取出彩球,并計算時間。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欲試。7位同學上臺做實驗,其他同學邊看手表邊觀察。
師:剛才這7位同學共用了多長時間做完了實驗?
生:(齊聲)12秒。
師:文中的7個小學生呢?
生:(齊)他們只用了3秒鐘。
師:我們用的時間比他們長多了,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能說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1:我發現他們剛才在拉球時,有兩個同學一起往上拉,球被卡在瓶口,出不來了。他們沒有合作好。
生2:我還發現剛才在實驗時有一瞬間沒有人拉球,這里也浪費了時間。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如果房子真的著火了,而你們沒有在極短的時間內逃出來,那后果將不堪設想。假如遇到這種情況,你將怎么做呢?
生1:我要把大家組織好,有秩序地、迅速地逃出去。
生2:我想我要先人后己。
師:(面帶微笑地說)對,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盡力做好分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你們懂了嗎?
生:(齊答)懂了。
這樣一來,經過親身經歷,孩子們懂得了什么叫合作。幼兒注重多方合作中學習各種規則、遵守各種規則。
(二)注重教學內容和方式調整
為了完成幼兒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提升,幼兒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讓教育目標可以得到有效貫徹。如學前教育中有聽說讀寫的教學內容,在具體講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幼兒強調規則的概念和細節,讓幼兒首先了解上課要遵守的各種規則。第一,回答問題之前要先舉手,經過教師同意后方可起立回答,而且聲音要洪亮,發音要清晰,如果沒有被提問就要保持安靜;第二,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重復規則、強調規則,不斷地強調會讓幼兒對于規則的感受和遵守得到重復演練,這樣會大幅度提升教學效果。如教師在每次提問前都可以說一句:“要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請舉手,然后大聲說出來。”第三,通過動作進行再次強調。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然后舉手示意,幼兒就會想到回答問題之前需要先舉手,諸如此類,都是讓幼兒對規則再次加深的重要方式。
總之,對于幼兒規則適應性和獨立性的引導要注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結合,更要注重語言和動作的結合,完美地將獨立性和規則與幼兒學前教育結合才是正確、高效的教學方式。
三、學前教育中規則適應和獨立性引導的策略
(一)科學設置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現在在各階段已經全面鋪開,學生反饋也較好,因而在學前教育中規則適應性和獨立性引導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第一,選擇科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情境設置。如為了教會幼兒遵守交通規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置一個模擬交通場景,配備音頻、視頻等,讓幼兒明白紅、綠、黃三種信號燈的意義和不同的燈亮起后應當如何行動,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更好地引導他們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第二,與家庭合作檢驗情境教學效果。如當幼兒在課堂上學習了交通信號燈的遵守規則,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在生活中予以監督,看看幼兒是不是可以將課堂上學習的規則獨立運用到現實生活中[3]。
(二)引入角色扮演游戲
幼兒對于游戲的熱衷度是比較高的,因此在規則適應性引導和獨立性引導方面可以適當引入角色扮演的游戲,讓他們充分理解規則、尊重規則,進而學會遵守。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遵守規則的意義,教師在課上可以設置角色扮演的游戲,讓一個幼兒當教師,其他幼兒當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如果幼兒都遵守規則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如果幼兒都不遵守規則又是一個怎樣的場景?通過真實的角色扮演,他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甚至還可以引入一些動畫片的角色扮演,在動畫片《黑貓警長》中,教師邀請兩個幼兒分別扮演黑貓警長和一只耳,如果一只耳一直搗亂而不加以節制會是怎樣的場景,這種角色扮演游戲可以讓幼兒的感受更為真實,體會更為深入。因而,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或者是生活經驗來設計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這樣會收獲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猜“領袖”游戲,小朋友們圍坐在教室里做猜“領袖”游戲。小濤當“領袖”,大家跟著他學動作;小芳猜“領袖”,看她猜得對不對。游戲開始了!教室里洋溢著歡騰的氣氛。一張張面孔浮現出笑容,一雙雙眼睛閃著亮光。小伙伴們時而看著“領袖”的表情,時而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小芳走進教室,她機警地環視四周,注視著每個小朋友的表情。突然,教室里響起“請你跟我這樣做!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歡呼聲。這時,小朋友們不約而同地做拍手動作。“領袖”是誰呢?小芳盯著王強,慢慢地移動腳步,向他走去。這時呼喊聲越來越小了,當她一轉身時,小濤乘機做出摸耳朵的動作。這時“請你跟我這樣做!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歡呼聲又響亮起來了。小芳鎮定自若,她向前緊走幾步,假裝盯著小菲。小濤剛要改摸鼻子的動作,小芳猛一轉身,糟了,小濤的動作露出了破綻。“就是你!”小芳大聲說。小朋友們望著小濤漲紅的面孔、發窘的樣子,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彎下了腰。猜“領袖”游戲真有趣,大家玩得多么高興呀!看到這樣的游戲場面,我想什么是猜“領袖”游戲,怎樣做這種游戲,回家后孩子一層一層地敘述出來,給孩子留下了完整的印象。
四、總結
曾經有一位學者這樣說過:“美的課堂不僅是對學生的召喚與吸引,更是一種解放與激發。”而幼兒園課堂更需要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他們的思維,激蕩起孩子內心深處真切的情感。在課堂中,我們將力求體現這一理念。幼兒學前教育中引導幼兒適應各種規則,學會獨立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也要結合多種教學方式,調整教學策略,讓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能適應社會規范,學會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獨立交往。
參考文獻:
[1]倪敏.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再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J].早期教育,2017(6):6.
[2]卡羅爾·格斯特維奇.發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