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有效的差異教學法是教學互動或者探討活動的重要形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老師課堂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差異教學法來推動教學進程,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語文老師知識的思考探索欲望同時,教師還需要更多的內容,讓提問能夠起到多樣化的作用,最終提升語文學科教學的質量。
初中語文學科素養包含豐富的內容,語文老師要站在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融入社會的關鍵能力進行培養,夯實語文雙基,使學生正確看待守恒思想和綠色語文思想,懂得以歸納比較的方法進行思辨,形成語文邏輯思維等。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語文知識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未能跟上語文老師的教學進度,那么,勢必會對后期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堂互動情況、寫作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異,語文老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分析學生學習的差異特點,對實際分層教學法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改善,以此強化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圍繞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這一重要目標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在確保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差異教學法的意義
目前差異教學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主要因為該方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雖然說每個學校的教學環境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也不同,但是應用差異教學能解決這種情況,主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現狀來看,學生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如部分學生語文學科的基礎較差、學習態度一般等,長期下去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因此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可見,差異教學法的應用能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又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制定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案,能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差異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尊重學生差異進行差異分析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差異教學的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對學生進行差異分析。新課程改革已經明確規定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只有做好差異分析才能有效保證差異教學的效率。從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育來分析,教師在評估學生的差異時應考慮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語文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并結合各個內容的權重劃分學生的差異,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處在與自身語文水平符合的層次之內。但是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要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問題,隱蔽地分析學生的差異或者在課堂上非公開地應用差異教學法,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不受影響,以此保證學生仍然以較高的熱情參與語文課堂活動,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二)制定富含層次性的教學目標
差異教學法的應用要在常規教學方法的邏輯上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體現其特殊性,確保設置的教學目標具有層次性的特點,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針對每節課的內容詢問學生真實的想法,全面了解學生。完成這部分工作后就要將學生分類,如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層次,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學習目標與考核標準。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從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可知這篇文章源于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解讀這篇文章并不是簡單地觀看作者的回憶錄,還需要我們通過作者兒時的回憶品味作者心中遠大的信念與理想[2]。
(三)布置差異教學任務開展差異教學
差異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使用是重點也是難點,如果語文老師把控不到位,就可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難以獲得較強的語文學習體驗和成就感,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使正常的課堂秩序受到影響。在此過程中,語文老師要秉持差異互動的原則,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繼而慢慢實現自身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隨著學習體驗的不斷加深,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感悟,這就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育基調。教師給學生布置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并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設置了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后就要結合學生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布置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差異教學法比較隱蔽,因此教師同樣需要布置隱蔽的差異教學任務,盡可能做到自己心中有數而學生不知。如教學《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為例,以差異教學目標為基礎,應用差異化互動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差異任務。在讀課文時選擇與后進生互動,給他們布置斷句、讀文章的任務,讓他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增強對文章的熟悉;在翻譯文章以及找通假字時選擇了與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強化對文字內容的了解;在總結文章中心思想時與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所學的知識點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
(四)開展差異性分組教學
為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分組教學,讓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在同一個小組學習,這種同一層次的學生進行共同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便利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將學生分成學優組、中等組、學困組,對不同組別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引導,為不同組別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此順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師也應分別在三個不同組別以民主的方式選定組長一名,負責帶領整個小組進行學習,共同進步。此外,教師也應對學生講解清楚,分組并非一成不變,只要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困組可以升級至中等組,中等組可以升級至學優組,而學優組的學生若學習能力下降,則同樣會掉級。通過這種差異化的教學引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五)實施差異性考核評價
語文老師還要依照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實現作業分層機制的構建,確保初中學生在良好的作業中鍛煉自己的學科素養。當然,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核心素養培育的實際條件不同,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也有所差異,此時語文老師要針對全班學生設置三套語文作業方案,對于優秀等級的學生,作業難度應該較大,并以培養其學科創新素養為節點來進行作業布置;對于中等級別的學生,作業應該涉及一些典型的題目,如夯實基礎能力和拓展思維能力的題目,這樣可以使學生的作業格局有所提升;對于基礎級別的學生,作業要以語文知識鞏固、語文認知提升和語文思維鍛煉為主[3]。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若想有效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雙重提升,除了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引導,也應注意在考查測評的過程中以差異化的模式開展,以此確保考核的公正性,也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查。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對這部分學生開展考查活動,可以為他們制定具有開放性特點的題目,以此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及遷移能力。而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以教材中基礎知識的學習內容考查他們,以此確保這部分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對于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大都缺乏學習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教師可以考查這部分學生應如何進行高效學習,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對于學優生,這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目的也較為明確,因此,教師可以從提高他們創新能力的層面進行引導。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根據考查結果,將他們在基本知識學習中不足的方面進行記錄,并以本知識點為依據,呈輻射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這類知識的教學引導,以此確保盡快補齊中等生的學習短板。而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根據這部分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和擬定的學習愿望,去發現他們學習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從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三、總結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溝通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語言能力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注重的是思想情感表達和交流能力。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既要有足夠的知識,也要有相應的語言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合作學習與分層教學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不僅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還培養了學生語文運用能力。學生走入社會的過程中,溝通、表達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了解他人的思想、讓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彼此之間互相了解,才能夠更好地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如此就能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輝.從“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看高中語文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5X):65-66.
[2]康曉靜.談一談高中語文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開發的思考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9):122-124,126.
[3]徐樺君.高中語文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開發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