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平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小學生通過作文輸出語言,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力被調(diào)動起來,融于一體,充分地體現(xiàn)了小學生的語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抓住教材各階段習作中任何可以寫的機會,利用多種途徑設計與之相關(guān)的“寫”的訓練。小學生通過寫,對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強化和延伸,思維得到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小學生需要熟練掌握整個小學階段的知識,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書面的形式進行信息溝通,再現(xiàn)生活經(jīng)歷、描述周圍事物。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教材各階段習作中任何可以寫的機會,設計與之相關(guān)“寫”的訓練。小學生通過不斷地寫,對所學的語言知識進一步強化和延伸,思維得到發(fā)展。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同時,又促進發(fā)展了綜合使用語言的能力,對語文語言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幫助。
一、多種途徑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實踐
以階段整體教學為目標,在教學中抓住教材階段各階段習作中任何可以寫的機會,設計與之相關(guān)“寫”的訓練,設計讀寫訓練結(jié)合,讀、寫、思融為一體,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小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升,更進一步地提高小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一個寫的過程性訓練,小學生通過不斷的寫的積累,最終在作文乃至語文學習上從量變到質(zhì)變,達到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
(一)多種途徑的實踐
抓基礎(chǔ),高標準,嚴要求。①重點字詞的鞏固。夯實小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之本。從詞、字詞和重點表達入手,勤歸納,多積累,層層把關(guān),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學習。在教學中指導小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通過聯(lián)系句法關(guān)系和語義關(guān)系深入地理解和廣泛地運用詞匯。②小學生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方式,學習了解相關(guān)主題意義內(nèi)容。關(guān)注詞語搭配和習慣用法,強化語感,提高詞語運用能力。教師幫助小學生總結(jié)記憶重點字詞的習慣搭配和表達,有意識地加強書面表達的練習,以促進小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③多渠道學習語文。通過值日生匯報、語文演講等活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小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達自己寫的文章。
(二)實踐過程中的完善
1.保證小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作文時間
這主要是在看圖說話階段習作教學中的問題,不能偏失教學目標,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圖畫閱讀上,把作文教學上成閱讀課。要留給小學生作文的時間,寫完之后要有讓小學生交流、評價等自主互動互助的過程。在課堂上完成作文,避免翻書,查資料,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高作文能力。
2.排除口語干擾,強化語文思維文化模式
在日常作文時,很多小學生會以漢語的思維來構(gòu)思語文作文,為了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平時還是要指導小學生加強用大腦思考的習慣。學習符合語文習慣的句式表達,進行一系列口語書面語轉(zhuǎn)換訓練。通過反復練習和講解,熟悉語文語言思維習慣、找出書面表達篇章組織、思維方式以及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最終找到語文學習的語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3.提高作文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小學生作文技巧進行訓練,從一開始就注重規(guī)范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首先,認真審題。讀懂要求,明確方向。找出要點,分析要點。要審體裁、題材、人稱和時態(tài);其次,規(guī)劃要點。列出提綱、打好草稿。這樣可以理清思路,查漏補缺,糾正錯誤,適時調(diào)整;最后,美化成篇。通讀全文,文章的句子以準確流利為上,可用并列句和少量的復合句。恰當?shù)剡\用一些關(guān)聯(lián)詞,使得文章層次清晰、詳略得當,各部分銜接自然。
二、總結(ji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小學生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練習、積累和改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小學生在探索和實踐中共同努力。從研究教材,設計創(chuàng)造寫的訓練,到習作的批改和指導,教師要思考、創(chuàng)新和具備更多的奉獻精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重視在教學中對小學生的指導作用,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素質(zhì)。善于聯(lián)系社會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認真鉆研課標和教材,不斷嘗試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和促進小學生語文作文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